《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十一·瘡毒門 (2)
卷之十一·瘡毒門 (2)
1. 癰疽癤毒
有火邪逼身。及因炙後遍身發為赤核。腫痛漩盤。用荊防湯浸取洗。露𤷍名為羊核。生取石菖蒲爛研盫之。仍以石首膠一兩許。火煆存性。研為末。酒調服。
有不敷藥時大痛。敷即不痛。有不敷藥時不痛。敷之則痛。蓋寒熱風濕並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禁藥拔出之。故不痛也。血死陰毒在中。愈服愈深。愈不覺痛。藥發之於外。故反痛也。
白話文:
身體受到火邪侵襲,或是因為艾灸後全身長出紅色的硬塊,腫脹疼痛,像漩渦一樣擴散。可以用荊防湯浸泡清洗。這種硬塊如果突出皮膚表面,就叫做羊核。可以取新鮮的石菖蒲搗爛外敷。同時,用大約一兩的石首魚膠,燒到焦黑存留藥性,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
有時候,不敷藥的時候會劇烈疼痛,敷藥後就不痛了;有時候,不敷藥的時候不痛,敷藥後反而痛了。這可能是因為寒氣、熱氣、風氣、濕氣,以及憂愁憤怒等情緒,累積在體內並向內侵襲,導致疼痛無法用藥物拔除,所以不痛。如果體內是死血、陰毒,就會越服藥越深入,越不覺得疼痛,藥效把病邪逼出體外,所以反而覺得痛。
2. 瘡癬疥
(附丁瘡)
此雖皮膚小疾,不足為害。然瘡有惡瘡,癬有頑癬,疥癆噆膚,尤為煩擾,甚至經年累月,不能脫灑。凡病此者,不當專用外敷藥,須內宣其毒可也。升麻和氣飲、消毒飲、四順清涼飲、犀角飲,皆可用。
有紫白癜風,酒調消風散飲訖,使去浴,即以消風散入皂角末揩洗,外以烏白膏敷之。浴子以醋調貝母末,筆蘸刷之,頻浴頻用為佳。
瘡名甚多,以其屬外科,不能盡述。
瘡如牛皮模樣,癢甚不可忍者,又疼,用黃連、木香、黃柏皮、杉木節二個,明礬少許,以上各等分,研末用好真油調敷,又效。
火帶瘡,繞腰生者,一味剪紅蘿,或花或葉,細末蜜調,敷立效。或小紙貼在上亦可。
丁瘡,近年病此而死者甚多,以其毒氣寇里,不可以常瘡藥視之。得之倉卒,立至危殆,宜一味雄黃末,酒調多服,外以蒼耳或葉或子,或根或莖,但取一件燒為灰,醋調如泥,塗上干即根出。
白話文:
(關於瘡、癬、疥)
這些雖然是皮膚上的小毛病,看似無大礙,但是有些瘡會轉變為惡性瘡,有些癬會成為頑固性的癬,疥蟲咬傷皮膚,更是讓人感到困擾。有的甚至持續整年,無法輕易擺脫。若得了這些病,不應只依靠外用藥物,必須要從體內排除毒素。例如升麻和氣飲、消毒飲、四順清涼飲、犀角飲等,都是可以使用的藥方。
對於紫白癜風,可以用酒調和消風散喝完後,再進行沐浴,然後使用消風散混入皁角粉擦洗,外用烏白膏敷蓋。洗澡時則用醋調和貝母粉,用毛筆沾取刷洗,經常這樣做效果更佳。
瘡的種類非常多,因為它們屬於外科疾病,無法一一詳述。
若瘡看起來像牛皮的樣子,非常癢且難以忍受,還會疼痛。可以使用黃連、木香、黃柏皮、杉木節兩個、少量的明礬,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用好的純淨油調和後敷用,效果很好。
火帶瘡,如果長在腰部周圍,可以單獨使用剪紅蘿的花或葉子,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後敷上,立即見效。或者也可以用小紙片貼在上面。
近年來,因丁瘡致死的人數很多,因為它的毒性很強,不能用一般的瘡藥來對待。這種病一旦發生,很快就會陷入危險境地。應使用雄黃末,用酒調和後大量服用。外部治療則可選擇蒼耳的葉子、果實、根部或莖部,只要其中一種,燒成灰後,用醋調和成泥狀,塗抹在患處,乾了之後,瘡根就會被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