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十一·瘡毒門 (1)
卷之十一·瘡毒門 (1)
1. 卷之十一·瘡毒門
2. 癰疽癤毒
(附發背)
發散諸般毒。多碾白芙蓉葉入草烏葉少許,蜜調敷。重者,加入南星末。凡諸毒用膏藥,欲散,搓入麝香;欲潰,搓入雄黃。
一應毒證,已作渴,或膿過多,防其為渴,宜於千金內補散之外,兼進八味丸。用五味者佳。
發熱惡寒,狀如傷寒而痛者,其痛處欲為癰疽。癰屬腑,故生淺,皮薄而腫高;疽屬臟,故生深,皮厚而腫堅。又有輕於癰疽者,名曰癤毒。癰,壅也;疽,沮也;癤,節也。言氣血壅滯沮節也。並威靈仙飲微利之,或五香連翹散,佐以復元通氣散。若膿血結成,不可發散。已潰未潰,宜小托裡散,或千金內補散、加木香、羌活、白芍藥、烏藥等分;渴加栝蔞根。此數藥皆治陽證。若陰證,宜於千金內補散,減防風、桔梗之半,倍加白朮。未效,更加熟附,與諸藥煎服尤佳。
外有服金石以助欲,至精氣既衰,藥毒偏勝。金石與肺同類,肺附於腎,所以多成發背之疾。又有好鱉為臛,亦至發背。蓋鱉之陽氣皆聚於上甲,所以上甲可入藥也。治法同前。若毒發於陰,而又未可用附桂諸藥劑,外疼內寒,宜五香湯。
毒之初發,並宜酒調復元通氣散。或病在下者,酒糊丸、通氣散,卻用木香湯吞下。
治諸毒方結成者:以皂角樹上所生之葚,磨烏醋調塗。此葚須預藏在煙閣頭,緩急取用。
患背瘡人及諸毒已潰後,血去過多,津液少者,宜換肌散。毒初發,頭疼體痛,乍寒乍熱,恐挾外邪,宜香蘇飲,加川芎、白芷、防風、當歸、陳皮之類。
病消渴之人多生毒。此乃津液已耗,虛陽外發,內外俱虛。此為極病。凡消渴愈後生毒,毒愈後消渴,皆非可治之病也。
癰、疽、癤,此毒總名,亦舉其大概耳。其他證狀不一,名稱亦異。未潰之際,增寒壯熱,狂言妄語,如見鬼神。膿去已多而大熱不休者,似為難治。蓋毒之得膿,猶傷寒病證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熱,則為壞傷寒矣。若淋洗貼敷,自屬外科。癰疽發背已潰,出膿過多而羸瘦者,芎歸湯。凡所服藥,並不可用白朮。能生膿故也。未潰與初發陰證用之卻可。
若其人嘔不喜食,不可用千金內補散,滯其脾,恐挾外邪。未潰者,二陳湯加芎;或不換金正氣散。已潰者,穀神加禾飲。
又一方治毒並不喜食:於不換金正氣散加白茯苓、半夏等分,人參、木香減半,亦名正氣散。
患癰毒人,膿血已潰,所去過多,津液枯竭,多病於渴。縱有發熱燥擾等證,不可以治者,用益榮生津之劑。若大熱不止者,難治。
腸癰,即腸中生癰也。腹中㽲痛。其始發熱惡寒,證狀難辨。因下膿血乃覺。或小腹腫滿,或小便澀滯,或膿從臍出。宜吞太乙膏。
瘡毒久不幹,成漏者,忍冬草浸酒常服。
瘡毒而大便堅者,升麻和氣飲,和消毒飲。加以身上發熱甚者,消毒飲和敗毒散。
白話文:
標題:[膿瘍疾病]
內容:(附帶背部疾病)
對於各種毒素的擴散,常用的方法是將白芙蓉葉磨碎,再加入少量的草烏葉,以蜂蜜調和後敷於患處。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再加入一些南星粉末。凡是有毒素的情況使用藥膏,想要分散毒素就摻入麝香,想要讓它破潰就摻入雄黃。
對於所有毒素相關的症狀,如果患者感到口渴,或是膿水過多,為了防止患者口渴,應該在服用千金內補散的同時,加上八味丸,如果只用五味藥材效果更佳。
如果有發燒怕冷的症狀,就像得了感冒一樣感到疼痛,那可能是要形成膿瘍了。膿瘍是屬於腑的範疇,所以生長在較淺的位置,皮膚薄且腫脹突出。而疽是屬於臟的範疇,所以生長在較深的位置,皮膚厚且腫脹堅硬。此外,有一種比膿瘍和疽輕微的疾病,被稱為癤毒。膿代表堵塞,疽代表沮喪,癤代表節制,這是說血液和氣息的堵塞和沮喪。這些都可以用威靈仙飲稍微排解,或者用五香連翹散,輔以復元通氣散。如果已經形成了膿血,就不能再用發散的方式處理,不管是已經破潰還是未破潰。
適用小託裡散,或者千金內補散,加上等量的木香、羌活、白芍藥和烏藥。如果口渴,可以加上栝蔞根。這些藥物都是治療陽性症狀的,如果是陰性症狀,可以在千金內補散中減少一半的防風和桔梗,加倍使用白朮。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加上熟附,和其它藥物一起煎服效果更佳。
有些人服用金石藥物來增加性慾,直到精力衰竭,藥物的毒性佔了上風。金石和肺是同一類型,肺附著在腎上,所以經常會導致背部疾病。此外,喜歡吃鱉肉也會導致背部疾病。因為鱉的陽氣都聚集在它的背部,所以它的背部可以用於藥物。治療方法和前面提到的一樣。如果毒素在陰部發作,而且還不能使用附子和肉桂等藥物,外部疼痛內部寒冷,應該使用五香湯。
毒素剛剛發作的時候,都應該使用酒調和的復元通氣散。如果疾病在下部,使用酒糊丸和通氣散,但是要用木香湯吞服。
對於那些毒素結成塊的疾病,可以用皁角樹上生長的果實,研磨後以黑醋調和塗抹。這種果實必須儲存在煙閣頂部,以備不時之需。
對於背部長瘡的人以及各種毒素已經潰爛後,流失過多血液和體液,應該使用換肌散。如果毒素剛發作時,伴有頭痛、身體疼痛、忽冷忽熱的症狀,可能伴隨外邪,應服用香蘇飲,加上川芎、白芷、防風、當歸、陳皮等。
患有糖尿病的人容易產生毒素,這是因爲體液已經耗盡,虛陽外發,內外都虛弱,這是極其嚴重的病症。一般情況下,糖尿病痊癒後產生的毒素,或者毒素痊癒後的糖尿病,都是難以治療的疾病。
膿瘍、癰疽、癤,這是毒素的統稱,只是概括了一下而已。其他的症狀和名稱也各不相同。在未破潰的時候,會出現惡寒高熱,胡言亂語,好像看到鬼神。如果膿液已經排出很多,但仍然高燒不退,看起來似乎很難治療。因為毒素得到膿液,就像感冒得到汗水一樣,汗水已經排出,但反而高燒不退,那就是所謂的"壞傷寒"了。如果要清洗和貼敷,那就屬於外科手術了。如果膿瘍、癰疽、背部疾病已經破潰,排出太多膿液,並且身體虛弱,可以用芎歸湯。所有服用的藥物,都不能使用白朮,因為它能生成膿液。在未破潰和初期的陰性症狀中使用白朮是可以的。
如果患者嘔吐且不願進食,就不能使用千金內補散,因為這會阻滯脾胃,可能伴隨外邪。未破潰的,可以使用二陳湯加芎,或者不換金正氣散。已經破潰的,可以使用穀神加禾飲。
另一個治療毒素並且不願進食的方法,是在不換金正氣散中加入等量的白茯苓和半夏,人參和木香減半,這也叫正氣散。
對於膿瘍疾病,如果膿血已經破潰,流失過多,體內津液枯竭,通常會口渴。即使有發熱和躁動等症狀,也不能用藥物治療,應該使用滋養津液的藥物。如果高燒持續不止,就很難治療。
腸癰,就是腸道中產生膿瘍。腹部會劇烈疼痛,剛開始會發燒和怕冷,症狀難以辨別,只有當排出膿血時才能察覺。或者小腹腫脹,或者小便不暢,或者膿液從肚臍流出。應該服用太乙膏。
如果瘡毒長時間不幹,形成瘻管,可以經常服用忍冬草浸泡的酒。
如果瘡毒導致大便堅硬,可以使用升麻和氣飲和消毒飲,如果身上發熱嚴重,可以使用消毒飲和敗毒散。
如果火邪侵襲身體,或者因爲灸療後全身出現紅色腫塊,腫脹疼痛,可以用荊防湯浸泡後清洗,暴露在空氣中,這被稱爲羊核。取石菖蒲搗爛塗抹,同時使用約一兩的石首膠,火煅存性,研爲粉末,用酒調服。
有些時候,不敷藥時非常疼痛,敷藥後就不疼了。有些時候,不敷藥時不疼,敷藥後反而疼。這是因爲寒、熱、風、溼和憂怒等氣積聚在體內,內部攻伐,所以無法忍受藥物的刺激,因此不疼。如果血液死亡,陰毒在體內,越服藥越深入,就越不會感到疼痛。但是藥物從外部作用,所以反而會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