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九·虛損門 (2)
卷之九·虛損門 (2)
1. 五勞
有傳屍勞。骨肉相傳。甚至滅門。此其五臟中皆有勞蟲。古名瘵疾。難以醫之。
外有因動作勞力。或發寒熱。或身疼氣短。或勞倦嗜臥。乃一時發勞。卻非五勞者比。宜和氣飲。詳見諸痛門身體痛證。
有嗽咳痰多者。名曰勞嗽。與風寒壅熱之嗽不同。此乃有本有標。本在腎而標在肺。可與前諸藥第一段求之。選用加五味杏仁阿膠貝母款冬花之屬。嗽而加以喘者。於前藥更加磨沉香。仍吞靈砂丹。或三妙丹。詳見嗽門。嗽而有血者。詳見血門嗽血證。
白話文:
有一種會傳染的勞病,會像屍體一樣在骨肉之間傳播,甚至導致全家滅亡。這是因為五臟裡面都有勞蟲的緣故,古時候稱之為瘵疾,難以醫治。
另外有一種是因為勞動過度、體力透支所導致的,可能會發冷發熱、身體疼痛、呼吸短促,或是感到疲勞想睡,這是一時的勞累引起的,和前面說的五勞病不一樣。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和氣飲,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諸痛門」裡面的「身體痛證」篇。
還有一種是咳嗽痰多的,叫做勞嗽,和風寒引起的咳嗽、或熱壅引起的咳嗽不同。這種咳嗽是本虛標實的,病根在腎,而表現在肺。可以參考前面提到的藥方第一段來治療,選用加上五味子、杏仁、阿膠、貝母、款冬花之類的藥材。如果咳嗽還伴隨喘,則在原藥方中加入磨成粉的沉香,還要服用靈砂丹,或三妙丹,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嗽門」。如果咳嗽帶血,則參考「血門」的「嗽血證」。
2. 盜汗自汗
眠熟而汗出者,曰盜汗。又名一寢汗。不分坐臥而汗者,曰自汗。傷風傷暑,傷寒傷濕,痰嗽等自汗,各載本門。其無病而常自汗出,與病後多汗,皆屬表虛,胃氣不固,榮血漏泄,宜黃耆建中湯,加浮麥少許。煎黃耆六一湯或玉屏風散。或身溫如常而汗出冷者,或身體冷而汗亦冷,別無他病,並屬本證。
有痰證冷汗自出者,宜七氣湯。此方已載二百四十九腎逆散之下。有氣不順而自汗不止,須理氣,使榮衛調和,小建中湯加木香。
有病後多汗,服正元飲諸重補劑不愈,惟八珍散宜之。有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用心,宜養心血,只宜一條用藥,仍以艾湯調茯苓末服之,名曰心汗。青桑第二葉焙乾研末,空心米飲湯調下,最治盜汗。
若陰汗惟密陀僧和蛇床子研末,撲之立止。
若服藥汗仍出者,小建中湯加熟附子一錢,不去皮,或正元飲,仍以溫粉撲之。大汗不止,宜於諸藥入煆牡蠣粉一分,併吞硃砂丹,或茸朱丹。
常自汗出,經年累月者,多用黑錫丹。久病及大病新愈汗出者,亦可用此。若不宜熱補,須交濟其陰陽,自愈,當以靈砂丹主之。凡此皆非為他病而止病於汗者設,非謂有兼病者也。若服諸藥,欲止汗固表裡,並無效驗,藥愈熱而汗愈不收,可只理心血,蓋汗乃心之液,心無所養,
不能攝血,故溢而為汗。宜用大黃耆湯,加炒酸棗仁半錢。有微熱者,更加炒石斛半錢,兼下靈砂丹。
汗出如膠之黏,如珠之凝,及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難治。漏風頗汗,出諸中門中風證,應汗多而發虛熱者,不當泥於熱,宜用收斂之劑。汗出而有邪熱者,其人若不渴,小柴胡湯加桂枝半錢最良。
治心虛多汗不睡,獖豬心一個,破開帶血,用人參二兩,當歸二兩,裝入心中煮熟,去二味藥,只吃豬心,不滿三四日,其病即愈。
白話文:
標題:[夜間出汗與日間無故出汗]
內容:當人在熟睡時出汗,這被稱爲盜汗,也稱爲寢汗。無論是坐着還是躺着都出汗的情況,則稱爲自汗。因感冒、熱暑、傷寒、溼氣或是咳嗽引起的自汗,會分別在相關病症中敘述。如果沒有生病卻常常自汗,或是病後出現大量汗液,這些情況通常歸類爲體表虛弱,胃氣不穩,血液循環異常導致的血液流失。推薦使用黃耆建中湯,加入少量浮麥煎煮,或使用黃耆六一湯、玉屏風散。
對於有痰且伴隨冷汗的情況,建議使用七氣湯,此藥方已在249腎逆散中提及。如果因爲氣不順而導致持續自汗,需調理氣血,使身體機能平衡,可以使用小建中湯加上木香。
對於病後多汗,服用正元飲等補劑無法緩解的情況,八珍散可能會有幫助。有些情況下,身體其他部位沒有汗,只有心臟區域出汗,思考過度時汗量增加,這可能是因爲心理壓力大,需要滋養心血,可嘗試使用特定藥物,再以艾湯調和茯苓末服用,這種現象稱爲心汗。青桑葉第二片烘乾磨成粉,空腹時用水調和飲用,對治療盜汗效果極佳。
對於陰汗問題,將密陀僧和蛇牀子研磨成粉末撲在患處,可以立即止汗。
如果服藥後仍然持續出汗,可以在小建中湯中加入一錢熟附子(不去皮),或者使用正元飲,同時使用溫粉撲於患處。如果大量出汗無法停止,可以在藥物中加入一分煅燒過的牡蠣粉,併吞服硃砂丹或茸朱丹。
長期持續自汗,可以考慮使用黑錫丹。對於長期疾病或是大病初癒後出汗的情況,也可以使用此藥。如果不適合熱補,需要平衡陰陽,這種情況可以自愈,靈砂丹是主要的選擇。以上提到的都不是爲了治療其他病症而止汗,而是針對汗症本身。如果不是爲了止汗固表,而是有其他病症,那麼以上的建議並不適用。如果服用各種藥物想要止汗固表,但沒有效果,藥物越熱汗越多,這時可以嘗試調理心血,因爲汗液是心的液體,如果心無法得到滋養,無法控制血液,就會造成汗液過多。推薦使用大黃耆湯,加入半錢炒酸棗仁。如果有輕微發熱,還可以加上半錢炒石斛,同時服用靈砂丹。
如果汗液粘稠如膠,凝結如珠,或是像雨一樣淋漓,擦乾的速度趕不上汗水的流速,這通常是難以治療的。如果汗液是由中門中風引起,汗多且伴有虛熱,不應簡單地認爲是熱證,應使用收斂性的藥物。如果出汗並伴有邪熱,患者卻不口渴,小柴胡湯加半錢桂枝是最有效的。
對於心虛多汗且失眠的患者,可以取一個豬心,切開後保持新鮮帶血,放入兩兩的人參和當歸,煮熟後去掉藥渣,只食用豬心,一般不超過三四天,病情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