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九·虛損門 (1)
卷之九·虛損門 (1)
1. 卷之九·虛損門
2. 五勞
五勞者。五臟之勞也。皆因不量才力。勉強運為。憂思過度。嗜飲無節。或病失調理。將積久成勞。其病頭旋眼暈。身疼腳弱。心怯氣短。自汗盜汗。或發寒熱。或五心常熱。或往來潮熱。或骨蒸作熱。夜多惡夢。晝少精神。耳內蟬鳴。口苦無味。飲食減少。此皆勞傷之證。
五臟雖皆有勞。心腎為多。心主血。腎主精。精竭血燥。則癆生。治勞之法。當以調心補腎為先。不當用峻烈之劑。惟當溫養滋補。以久取效。天雄附子之類。投之太多。適足以發其虛陽。緣內無精血。不足當此猛劑。不可因有熱。純用甜冷之藥。以傷腎氣。獨用熱藥者。猶釜中無水而進火也。
過用冷藥者。猶釜下無火而添水也。非徒無益。又害之耳。宜十全大補湯。或雙和散、養榮湯、七珍散、藥令建中湯。皆可選用。間進雙補丸。若有無故身體瘦軟。絕無力氣。別無他證。此平日作勞太過。血氣虛而筋失養。宜劫勞散或和氣湯。倍芎歸。又有言語讀誦。過耗神氣。
致成虛損。是為叫呼走氣。宜於十全大補湯等藥選用。
虛人老人病中忽一旦語言不出。扣之不應。此不是啞風。久欠藥力到。補調功成。自復應矣。
氣虛人多不得寢。亦有痰多。膽經伏涎。欲寐不得者。不可例作虛治。妄補則痰愈盛。
有於坐臥之中。似欲得人按捻。意方始安者。此亦虛證也。諸發及有寒熱者。已各見本門。審知因虛勞得之。並宜用前藥。未效用十四味建中湯。渴而不勝熱藥者。七珍散加木香五味子各七分。熱多。黃耆鱉甲散。或人參散。獨五心發熱。將欲成勞者。茯苓補心湯。外雖惡熱。內自畏寒。盛夏不可單衣。大建中湯、十四味建中湯、正元飲、參附湯。
飲食減少。畏食而嘔者。難獨用前滯甜藥。須斟酌用前快脾之劑。縮砂陳皮藥卻不可少。如藥令建中湯內有陳皮半夏細辛卻可用。仍下鹿茸橘皮煎丸。如不嘔不畏食。用前十全大補湯雙和散等藥。亦當少加快脾之劑。以為之防。
有患精血不足。明知當補腎。方欲一求之歸耆等藥。其人素減食。又恐不利於脾。方欲理脾氣。則不免用疏刷之藥。又恐愈耗腎水。全一舉而兩得之功。莫若鹿茸橘皮煎丸為第一。故曰。精不足。補之以味。又曰。補腎不如補脾。以脾上交於心。下交於腎故也。道家交構心腎。
以脾為黃婆者。即此意。若腎元大段虛損。病勢困篤。則腎不容少緩。又不拘於此說。要知於滋腎之中。佐以砂仁澄茄之類。於壯脾之中。參以北五味。黃耆之屬。此又臨時審病。用藥之活法。勞疾久而嗽血。咽疼無聲。此病自下而傳上。若不嗽不痛。久而溺濁脫精。此為自上傳下。
皆死證已。
有面色如故。肌體自充。外看如無病內實虛損。俗呼為桃花蛀。宜看其何證。於前藥審而用之。
白話文:
標題:[五勞]
內容:所謂「五勞」,是指五臟的過勞,通常由於超出自身能力強行工作,過度憂慮思考,嗜好飲酒無節制,或疾病後未能妥善調養,久而久之形成勞損。病徵包括頭昏眼花,全身疼痛,腳力虛弱,膽小氣短,自汗和盜汗,或發燒和畏寒,或手心腳心常感熱,或時冷時熱,或骨髓蒸騰般熱,夜晚做惡夢,白天精神不濟,耳朵像有蟬鳴,口裡苦澀無味,食慾下降,這些都是勞損的症狀。
雖然五臟都有可能勞損,但心臟和腎臟最常見。心臟主管血液,腎臟主管精氣,精氣耗盡,血液乾燥,就會導致癆病。治療勞損的方法,應該以調節心臟和補腎為首要,不應使用劇烈的藥物,而應溫和滋補,長期服用才能見效。如果使用如天雄附子這類藥物過量,只會激發虛假的陽氣,因為體內精血不足,無法承受這種猛烈的藥性。不能因為有熱感,就完全使用寒涼的藥物,以免傷害腎氣。單獨使用熱性藥物,就像鍋裡沒有水卻加熱一樣。
過量使用寒藥,就像鍋底下沒有火卻加水一樣,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適合使用十全大補湯,或雙和散、養榮湯、七珍散、藥令建中湯,都可選擇使用。偶爾服用雙補丸。如果身體莫名消瘦乏力,沒有其他症狀,這是平時過勞,血氣虛弱,筋骨缺乏養分,適合使用劫勞散或和氣湯,加倍使用川芎和當歸。另外,說話和朗讀過度,也會消耗神氣,造成虛損,稱為「叫喚走氣」,也適合使用十全大補湯等藥物。
虛弱或年老的人,突然有一天說話困難,問話無反應,這不是失語,只是治療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待調理成功,自然恢復。
氣虛的人往往睡眠不佳,也有痰多的情況,膽囊區有積液,想睡卻睡不著,這種情況不能一律視為虛弱治療,隨便補充會使痰更多。
有時坐著或躺著,感覺需要被人按摩才安心,這也是虛弱的症狀。所有出現發燒和畏寒的病症,各自見於相關條目,如果確定是由虛弱勞損引起,都適合使用前面提到的藥物,如果無效,可以使用十四味建中湯。如果口渴但無法承受熱藥,可以在七珍散中加入木香和五味子各七分。如果熱感較重,可以使用黃耆鱉甲散或人參散。如果只有手心腳心發熱,且有勞損傾向,可以使用茯苓補心湯。外表看似怕熱,但實際上畏寒,即使盛夏也不能單穿薄衣,適合使用大建中湯、十四味建中湯、正元飲、參附湯。
如果飲食減少,害怕食物且噁心,不能單獨使用前面的滋補藥物,必須謹慎使用快脾的藥物,縮砂和陳皮不能省略。如果藥物中含有陳皮、半夏和細辛,可以使用,並配以鹿茸橘皮煎丸。如果不噁心且不害怕食物,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雙和散等藥物,但也應加入少量快脾的藥物作為預防。
有些人精血不足,明知道應該補腎,打算使用歸耆等藥物,但如果他們平常食慾不佳,又擔心會影響脾臟,想要調理脾氣,又必須使用疏肝的藥物,但這樣又可能進一步消耗腎水。為了同時補腎和調理脾氣,首選鹿茸橘皮煎丸。古人說,精氣不足,應該通過味道補充,又說補腎不如補脾,因為脾臟可以連接心臟和腎臟。道家將脾臟比喻為黃婆,用以連接心臟和腎臟,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腎臟嚴重虛損,病情危急,就不能拖延,不必拘泥於上述理論。在滋補腎臟的同時,輔以砂仁、澄茄等藥物,在壯脾的同時,加入北五味、黃耆等成分,這是臨牀診斷和用藥的靈活方法。如果勞損久而咳嗽出血,喉嚨疼痛無聲,這是從下部向上傳播的病症;如果沒有咳嗽和喉嚨疼痛,但久而久之出現尿濁和精液流失,這是從上部向下傳播的病症。這兩種情況都是死亡的徵兆。
有些人臉色正常,肌肉豐滿,外表看起來健康,但實際上虛弱損傷,俗稱為「桃花蛀」,應根據具體症狀,選擇合適的藥物。
有種遺傳性的勞損,可以通過骨肉傳播,甚至導致全家滅亡,這是在五臟中有勞蟲存在,古人稱為「瘵疾」,難以治癒。
有些人在活動或勞動後,出現發燒、畏寒、身體疼痛或氣短,這是一時的勞損,不屬於「五勞」,適合使用和氣飲,詳細內容請見「各種疼痛」中的「身體疼痛」。
有些人咳嗽多痰,稱為「勞嗽」,與感冒引起的咳嗽不同,根源在腎臟,表現在肺部,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藥物,加上五味子、杏仁、阿膠、貝母、款冬花等成分。如果咳嗽伴隨喘息,可以在前面的藥物中加入沉香,並服用靈砂丹或三妙丹,詳細內容請見「咳嗽」。如果咳嗽伴有出血,請見「血」門中的「咳嗽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