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首卷列方

六味地黃湯,滋水制火,專治血虛,亦可為丸。

大熟地(四錢),山萸肉,山藥(各二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

八珍湯,治氣血並虛,即四君四物相併。

大熟地(四錢),西黨參(三錢),白朮,當歸(各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大棗(二枚)

白話文:

【六味地黃湯】,滋潤腎水以抑制心火,專門治療血虛的情況,也可以做成丸狀服用。

  • 大熟地(四錢),
  • 山茱萸肉,
  • 山藥(各二錢),
  • 丹皮,
  • 茯苓,
  • 澤瀉(各一錢五分)。

【八珍湯】,用於治療氣血雙虛的情況,是將四君子和四物薑組合而成。

  • 大熟地(四錢),
  • 西黨參(三錢),
  • 白朮,
  • 當歸(各二錢),
  • 茯苓(二錢),
  • 白朮(一錢五分),
  • 川芎(一錢),
  • 灸甘草(五分),
  • 大棗(二枚)。

十全大補湯,治陰陽並虛而畏冷,即八珍湯加黃耆(二錢),肉桂(六分)。

四君子湯,治氣虛脾胃不足之症。

人參(三錢),土炒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五分)

加生薑二片,大棗三枚。古方用人參,如無力,以西黨參代之。

六君子湯,治氣虛挾痰,即四君子湯加製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陰陽雙虛且怕冷的情況,此方是八珍湯加入黃耆(二錢),以及肉桂(六分)。

【四君子湯】,用於治療氣虛導致的脾胃功能不足。

人參(三錢),土炒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五分)

再加上生薑二片,大棗三枚。古時若找不到人參,可用西黨參代替。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氣虛伴隨痰多的情況,這是從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入製半夏(一錢五分)和陳皮(一錢)所形成的。

香砂六君子湯,治胃寒吐瀉,即六君子湯加藿香(一錢),砂仁(二粒)。

五味異功散,治氣虛,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四物湯,治血虛肝腎不足之症。

大熟地(四錢),歸身,白朮(各二錢),川芎(一錢)

香蘇散,治時邪感冒,頭痛發熱等症。

蘇葉(一錢五分),陳皮,香附(各一錢二分),荊芥,秦艽,防風,蔓荊子(各一錢),川芎(五分),甘草(七分)

白話文:

  1. 香砂六君子湯:用來治療胃寒引致的吐瀉問題。這是六君子湯的基本方,再加入藿香(一錢)和砂仁(二粒)。

  2. 五味異功散:針對氣虛的情況進行治療,這是四君子湯的基礎方,加入了陳皮(一錢)。

  3. 四物湯:適用於治療血虛以及肝腎不足的情況。配方包括大熟地(四錢)、歸身、白朮(各二錢)和川芎(一錢)。

  4. 香蘇散:用來治療時令之邪引起的感冒,包含頭痛和發熱等症狀。此方包括蘇葉(一錢五分)、陳皮、香附(各一錢二分)、荊芥、秦艽、防風和蔓荊子(各一錢)以及川芎(五分)、甘草(七分)。

加生薑三片。

平胃散,治脾胃不和,脹滿嘔吐,霍亂等症。

藿香(一錢五分),厚朴(一錢二分),蒼朮(八分),陳皮(一錢)

大棗,治肺胃寒痰。

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草(八分)

加生薑一片,棗二枚。

手拈散,治血滯心腹作痛。

玄胡索(醋炒),五靈脂(醋炒),草果,沒藥(各等分)

白話文:

平胃散,用於治療脾胃不和、脹滿嘔吐、霍亂等症狀,配方為:藿香一錢五分、厚朴一錢二分、蒼朮八分、陳皮一錢,另加生薑三片。大棗則用於治療肺胃寒痰,配方為: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草八分,另加生薑一片、大棗兩枚。手拈散用於治療血滯心腹作痛,配方為:玄胡索(醋炒)、五靈脂(醋炒)、草果、沒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滾痰丸,治老痰變生怪症。

大黃,炒黃芩(各四兩),青礞石,沉香(各三錢),辰砂(二錢)

以水為丸,辰砂為衣,每服一二錢,開水下。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飲停膈間,加蒼朮更效。

半夏(姜炒),白茯苓(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越鞠丸,治郁膈痞滿。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酒調和服用。滾痰丸用於治療老痰引起的怪病。大黃、炒黃芩(各四兩)、青礞石、沉香(各三錢)、辰砂(二錢)用水製成丸藥,以辰砂為外衣,每次服用一到兩錢,用開水送服。小半夏加茯苓湯用於治療飲停在膈間,加蒼朮效果更佳。半夏(姜炒)、白茯苓(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越鞠丸用於治療郁結於胸膈,導致痞滿的症狀。

香附,山楂,炒神麯,炒麥芽,川芎,蒼朮,炒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開水下。

逍遙散,治肝經血虛木鬱。

柴胡,甘草,茯苓,白朮,當歸,白芍,丹皮,黑山梔(各一錢),薄荷(五分)

神佑丸,治沉積變病,氣血壅滯,濕熱風痰鬱結。

黑醜(二兩),大黃(一兩),芫花,大戟,甘遂(各五錢),輕粉(二錢)

白話文:

香附、山楂、炒神麴、炒麥芽、川芎、蒼朮、炒梔子(份量一樣)研磨成粉,用清水調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開水送服。逍遙散用於治療肝經血虛木鬱。柴胡、甘草、茯苓、白朮、當歸、白芍、丹皮、黑山梔(各一錢)、薄荷(五分)。神佑丸用於治療沉積變病,氣血壅滯,濕熱風痰鬱結。黑丑(二兩)、大黃(一兩)、芫花、大戟、甘遂(各五錢)、輕粉(二錢)。

上為末,用皂角去子煎濃湯糊丸,每服必瀉,勿可輕用。

大承氣湯,治邪熱閉結,或食積堅硬,宜下之。

大黃(二錢),枳實(一錢五分),厚朴(一錢),芒硝(三錢)

小承氣湯,治症稍緩。即前大承氣湯去芒硝。

變病,治邪傳陽明,以此解肌。

葛根(二錢),升麻,秦艽,荊芥,赤芍(各一錢),蘇葉,白芷(各八分),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白話文:

如果要將方劑末端用皂角去子煎成濃湯製成丸藥,每次服用都會導致瀉下,因此要謹慎使用。大承氣湯主要用於治療邪熱閉結或食積堅硬的情況,需要瀉下通便。小承氣湯則適用於症狀較輕的病人,只需將大承氣湯中的芒硝去除即可。如果病情發生變化,邪氣傳入陽明經,可以用葛根、升麻、秦艽、荊芥、赤芍、蘇葉、白芷、甘草、生薑等藥物來解肌散熱。

小柴胡湯,治寒熱往來,少陽瘧疾,口苦耳聾,胸滿脅痛。

柴胡(二錢),赤芍(一錢五分),甘草,半夏(各一錢),黃芩(一錢五分),人參(五分),生薑(二片),大棗(三枚)

搐鼻散,治一切悶症,不省人事,吹入鼻中有嚏者生。

細辛,皂角(各一兩),生半夏(五錢)

上為細末,入磁瓶勿泄氣。

牛黃丸,治中風痰火閉結,或喘嗽痰壅,不省人事。

牛黃,麝香,龍腦(以上各六錢另研),羚角,當歸,防風,黃芩,柴胡,白朮,麥冬,白芍(各七錢半),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大豆黃卷(即黃豆芽),阿膠(各八錢五分),蒲黃,人參,神麯(各一兩一錢五分),雄黃(另研四錢),甘草(二兩五錢),白蘞,肉桂(各三錢七分),乾薑(三錢七分),犀角(一兩),山藥(三兩五錢),大棗(五十枚),金箔(一百五十片為衣)

白話文:

小柴胡湯治療寒熱交替,少陽經瘧疾,口苦耳聾,胸悶脅痛等症狀。藥方包含柴胡、赤芍、甘草、半夏、黃芩、人參、生薑和大棗。

搐鼻散治療各種昏迷不醒的症狀,吹入鼻中能引發打噴嚏而醒。藥方包含細辛、皂角和生半夏。將藥方研磨成細粉,裝入磁瓶,注意不要讓藥粉散失。

牛黃丸治療中風痰火閉塞,或者喘咳痰多,昏迷不醒等症狀。藥方包含牛黃、麝香、龍腦、羚角、當歸、防風、黃芩、柴胡、白朮、麥冬、白芍、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大豆黃卷、阿膠、蒲黃、人參、神麯、雄黃、甘草、白蘞、肉桂、乾薑、犀角、山藥、大棗和金箔。

上為細末,煉蜜同棗膏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

三化湯,治中風入臟,熱極閉結。

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治臟寒將脫之症,用以回陽。

人參,白朮(各一錢),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一錢)

三生飲,治寒風中臟,六脈沉細。

生南星,生烏頭,生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蜜和棗膏做成丸子,每兩藥材做成十丸,用金箔包裹。三化湯用來治療中風侵入臟腑,熱邪極盛導致閉塞的情況。藥方如下: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一錢五分,水煎服。附子理中湯用來治療臟腑寒氣將要脫離的症狀,用於回陽。藥方如下:人參、白朮各一錢,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一錢。三生飲用來治療寒風侵入臟腑,六脈沉細的症狀。藥方如下:生南星、生烏頭、生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

此方用人參兩許同投,更有益。

大秦艽湯,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等症。

秦艽(一錢五分),炙草,川芎,當歸,芍藥,生地,熟地,茯苓,羌活,獨活,白朮,防風,白芷,黃芩(各八分),細辛(二分)

如陰雨,加生薑三片同煎。

益元散,利竅清暑。

甘草(一兩),滑石(六兩)

消暑丸,治中暑昏悶。

製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

白話文:

此方使用人參兩許份量一同投入,更有益於身體。大秦艽湯,用於治療風邪入侵經絡導致的口眼歪斜等症狀。秦艽、炙草、川芎、當歸、芍藥、生地、熟地、茯苓、羌活、獨活、白朮、防風、白芷、黃芩(每味藥物各為八分)、細辛(為二分)。在陰雨天氣時,可以加入生薑三片一同煎煮。益元散,用於開竅清暑。甘草(一兩)和滑石(六兩)是其主要成分。消暑丸,用於治療中暑引起的頭暈昏濁。製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為二兩)是其主要成分。

共為末,生薑汁糊丸。

四味香薷飲,治風寒閉暑之症。

香薷,扁豆,厚朴(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

若兩足轉筋,加木瓜、茯苓。

藿香正氣散

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朮,製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茵陳大黃湯,治黃疸熱閉。

茵陳(三錢),梔子,大黃(各二錢)

茵陳五苓散,治陰黃小便不利。

白話文:

1. 共為末,生薑汁糊丸。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調和成糊狀,製成丸劑。

2. 四味香薷飲,治風寒閉暑之症。

四味香薷飲可以治療因風寒閉阻暑熱而引起的疾病。

香薷,扁豆,厚朴(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

此方由香薷、扁豆、厚朴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組成。

若兩足轉筋,加木瓜、茯苓。

如果患者出現雙腿抽筋,可以加入木瓜和茯苓。

3.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可以治療因暑濕侵襲引起的疾病。

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朮,製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此方由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朮、製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五分組成。

4. 茵陳大黃湯,治黃疸熱閉。

茵陳大黃湯可以治療因熱邪阻滯膽道引起的黃疸。

茵陳(三錢),梔子,大黃(各二錢)

此方由茵陳三錢,梔子、大黃各二錢組成。

5. 茵陳五苓散,治陰黃小便不利。

茵陳五苓散可以治療因脾虛濕困引起的黃疸,並伴隨小便不利。

茵陳,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七分),薄桂(五分)

茵陳姜附湯,治陰黃小便自利。

茵陳(一錢),白朮(二錢),附子,乾薑(各五分),炙草(一錢),肉桂(三分)

五苓散,治小便不通。

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八分),白朮(一錢五分),桂枝(一錢)

四苓散,治伏暑小便不通。即五苓散去桂枝。

五皮飲,治胃經蓄水,發為水腫。

白話文:

  1. 茵陳、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七分)、薄桂(五分) - 這組藥物用於治療陰黃小便自利的情況。

  2. 茵陳姜附湯,治陰黃小便自利。 - 蘭陳姜附湯用於治療陰黃症狀,並伴隨小便自行排出的現象。

  3. 茵陳(一錢)、白朮(二錢)、附子、乾薑(各五分)、炙草(一錢)、肉桂(三分) - 這組藥物用於治療小便不通的情形。

  4. 五苓散,治小便不通。 - 五苓散用於治療小便無法正常排出的情況。

  5. 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八分)、白朮(一錢五分)、桂枝(一錢) - 這組藥物用於治療伏暑小便不通的問題。如果需要,可以從五苓散中去除桂枝。

  6. 四苓散,治伏暑小便不通。即五苓散去桂枝。 - 四苓散用於治療由伏暑引發的小便不通,實際上是將五苓散中的桂枝去除。

  7. 五皮飲,治胃經蓄水,發為水腫。 - 五皮飲用於治療因胃經積聚水分所導致的水腫。

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

秦艽天麻湯,治寒濕入絡,肩背臂痛。

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當歸,川芎(各一錢),炙草(五分),生薑(三片),炒桑皮(三錢)

挾寒加桂枝。

蠲痹湯,治風寒濕三氣成痹。

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桑枝(各三錢),川芎(七分),海風藤(二錢),炙甘草(五分),乳香,木香(各八分)

白話文:

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用於治療寒濕入絡,肩背臂痛。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當歸、川芎各一錢,炙草五分,生薑三片,炒桑皮三錢,若患者夾寒可加入桂枝。蠲痹湯用於治療風寒濕三氣成痹,藥材包括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秦艽一錢,當歸、桑枝各三錢,川芎七分,海風藤二錢,炙甘草五分,乳香、木香各八分。

桂枝,治太陽中風寒。

桂枝,芍藥,生薑(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大棗(四枚)

麻黃,治太陽傷寒無汗,此方宜於西北。

麻黃(四錢),桂枝(二錢),甘草(炙一錢),杏仁(十二枚)

柴葛解肌湯,治溫熱症發熱頭痛,不惡寒,與傷寒異。

柴胡(二錢二分),葛根(一錢五分),赤芍,知母(各二錢),貝母(一錢),生地(二錢),黃芩,丹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桂枝可以治療太陽中風寒,方劑是桂枝、芍藥、生薑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大棗四枚。麻黃可以治療太陽傷寒無汗,此方適合西北地區,方劑是麻黃四錢,桂枝二錢,甘草炙一錢,杏仁十二枚。柴葛解肌湯可以治療溫熱症發熱頭痛,不惡寒,與傷寒不同,方劑是柴胡二錢二分,葛根一錢五分,赤芍、知母各二錢,貝母一錢,生地二錢,黃芩、丹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大柴胡湯,治傷寒邪入太陰。

柴胡(一錢五分),半夏(十分),黃芩,芍藥(各二錢二分),枳實(一錢),大黃(二錢)

白虎湯,治陽明胃腑大熱。

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粳米(一撮)

若熱甚者倍之。

調胃承氣湯,治胃熱譫語,便閉結,臍硬痛。

大黃(三錢),芒硝(二錢),甘草(五分)

四逆湯,治少陰中寒,肢冷厥逆。

白話文:

[大柴胡湯]

,用於治療傷寒邪氣入侵太陰經所致的疾病。

  • 柴胡(一錢五分),半夏(十分),黃芩,芍藥(各二錢二分),枳實(一錢),大黃(二錢)

[白虎湯]

,用於治療陽明經胃腑熱盛的疾病。

  • 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粳米(一撮)

若熱症嚴重者,可將藥量加倍。

[調胃承氣湯]

,用於治療胃熱導致神志不清、大便閉結、臍周疼痛的疾病。

  • 大黃(三錢),芒硝(二錢),甘草(五分)

[四逆湯]

,用於治療少陰經寒邪入侵,導致四肢冰冷、脈象沉細、厥逆的疾病。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炙甘草(二錢)

白通加豬膽汁湯,治陰盛隔陽,熱藥不入。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蔥白(二錢),人尿(半杯),豬膽汁(五茶匙)

止嗽散,治一切咳嗽。

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炒十二兩),陳皮(一斤)

共為末,每服二錢,初感風寒生薑湯下。

白話文:

以上兩個藥方分別是白通加豬膽汁湯止嗽散,都是傳統中醫常用方劑。

白通加豬膽汁湯

用於治療陰盛隔陽,也就是指陽氣被陰寒所阻,熱藥無法進入身體的情況。此方主要以附子、乾薑等溫熱藥物來溫陽散寒,並加入蔥白、人尿、豬膽汁等輔助藥物來促進藥效發揮。

止嗽散

則用於治療各種咳嗽,主要以桔梗、荊芥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藥物組成,並加入甘草、陳皮等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

服用方法

根據不同藥方的需要,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定的劑量,可用生薑湯送服。

注意事項

團魚丸,治久咳將成勞瘵。

川貝,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四錢),大團魚(一個,重十二兩以上者,去腸。)

上藥與魚同煮熟,取肉連汁食之。將藥渣焙乾為末,煮魚骨汁為丸,如桐子,麥冬湯日下三服。

月華丸,滋陰保肺平肝,為治勞之聖藥。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參,川貝,真阿膠(各二兩),茯苓,獺肝,廣三七(各五錢)

白話文:

[團魚丸]

此方適用於久咳將成勞瘵者。

藥材

  • 川貝母、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四錢)
  • 大團魚(一個,重量十二兩以上,去除內臟)

製法

  1. 將所有藥材與團魚一同煮熟。
  2. 取團魚肉連湯汁食用。
  3. 將藥渣焙乾研磨成粉末。
  4. 用團魚骨煮湯,將藥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日用麥冬湯送服三次。

[月華丸]

此方滋陰保肺平肝,是治療勞損的聖藥。

藥材

  • 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山藥、百部、沙參、川貝母、真阿膠(各二兩)
  • 茯苓、獺肝、廣三七(各五錢)

用白菊花二兩,桑葉二兩熬膏,將阿膠化入,和藥煉蜜為丸,日三服,每服一丸。

四生丸,治熱血妄行而為吐衄。

生地黃,生荷葉,生側柏葉,生艾葉(各一分)

同搗極爛為大丸,如雞子,每服一丸,水煎去渣。

生地黃湯,治腎火爍金。

白話文:

用兩錢白菊花和兩錢桑葉熬成膏,將阿膠化開,加入藥膏和蜂蜜製成丸子,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一丸。四生丸可以治療因熱血妄行導致的吐血或鼻出血。生地黃、鮮荷葉、鮮側柏葉、鮮艾葉各取一份,搗爛成大丸,如雞蛋大小,每次服用一丸,水煎去渣服用。生地黃湯可以治療腎火過盛而灼傷肺金。

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半),鬱金,廣三七,荷葉(各七分)

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沖服。

人參養榮湯,治氣虛榮衛不固。

白芍(二錢),人參,蜜炙黃耆,當歸,白朮,熟地(各一錢五分),炙甘草,茯苓,遠志(各七分),北五味,桂心,陳皮(各四分)

加姜一片,棗二枚。

百藥煎散,治咽痛。

白話文:

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半,鬱金、廣三七、荷葉各七分,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沖服。這方子叫做人參養榮湯,用於治療氣虛、榮衛不固。

白芍二錢,人參、蜜炙黃耆、當歸、白朮、熟地各一錢五分,炙甘草、茯苓、遠志各七分,北五味、桂心、陳皮各四分,加姜一片,棗二枚。這方子叫做百藥煎散,用於治療咽痛。

百藥煎(五錢),硼砂(一錢五分),甘草(二錢)

共為末,米飲調下。

通音煎,治音瘂。

白蜜(一斤),川貝(二兩),款冬花(二兩),胡桃肉(十二兩,去皮研爛)

上將川貝、款冬為末,四味和勻,飯上蒸熟,開水服。

秘精丸,理脾導濕,治濁固精。

白朮,山藥,茯苓,茯神,蓮子肉(各二兩),艾實(四兩),蓮花須,牡蠣(各一兩五錢),黃柏(五錢),車前子(三兩)

白話文:

以上三方都是古代醫方,分别针对不同的病症:

  • 百藥煎,主要成分為百藥煎、硼砂、甘草,以米湯調服,功效未知。
  • 通音煎,主要成分為白蜜、川貝、款冬花、胡桃肉,用飯蒸熟服用,功效為治失音。
  • 秘精丸,主要成分為白朮、山藥、茯苓、茯神、蓮子肉、艾實、蓮花須、牡蠣、黃柏、車前子,製成丸劑服用,功效為理脾導濕,治濁固精。

注意

  • 古代醫方劑量和用法僅供參考,勿自行服用。
  • 現代醫學發展迅速,對於上述病症已有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法。

共為末,金櫻膏為丸。

澤蘭湯,治經閉,調血脈。

澤蘭(二錢),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

補天大造丸,補五臟虛損。

人參(二兩),蜜黃耆,蒸白朮(各三兩),炒棗仁,當歸,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枸杞子,大熟地(各四兩),河車(一具),鹿角(一斤),龜板(八兩與鹿角共熬膏)

白話文:

最後,將金櫻膏製成丸劑服用。澤蘭湯用於治療經閉,調節血脈。方劑包括澤蘭(二錢)、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補天大造丸補益五臟虛損,方劑包括人參(二兩)、蜜黃耆、蒸白朮(各三兩)、炒棗仁、當歸、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枸杞子、大熟地(各四兩)、河車(一具)、鹿角(一斤)、龜板(八兩與鹿角共熬膏)。

以龜鹿膠和藥,煉蜜為丸。

普濟消毒飲,治大頭疫症,喉風發癍等症。

甘草,桔梗,酒芩,酒黃連(各二錢),馬勃,元參,橘紅,柴胡(各五分),薄荷(六分),升麻(二分)

神朮散,治時行不正之氣,滿悶吐瀉,發熱傷食。

蒼朮,陳皮,厚朴(各二斤),炙甘草(十二兩),藿香(八兩),砂仁(四兩)

共為末,每服二三錢。

治疫清涼散,治疫邪入里,脹悶譫狂諸症。

白話文:

用龜鹿膠和其他藥材,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普濟消毒飲,治療大頭疫症、喉風發癍等症。藥材包括甘草、桔梗、酒芩、酒黃連(各二錢)、馬勃、元參、橘紅、柴胡(各五分)、薄荷(六分)、升麻(二分)。神朮散,治療時行不正之氣、滿悶吐瀉、發熱傷食。藥材包括蒼朮、陳皮、厚朴(各二斤)、炙甘草(十二兩)、藿香(八兩)、砂仁(四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治疫清涼散,治療疫邪入里、脹悶譫狂等症。

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荷葉(七分),丹參(五錢),柴胡(一錢五分),人中黃(二錢)

葛根治痢散,治痢初起,赤白皆效。

葛根(一錢五分),酒炒苦參(八分),陳皮(一錢),赤芍,陳松蘿茶,炒麥芽,山楂(各一錢二分)

上為細末,煎服。有火者,加川連五分。

治痢奇方,治暑痢。

川連(六分),酒芩,厚朴,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山楂(三錢),甘草(五分),桃仁,青皮,紅花(各八分),枳殼,地榆(各一錢),檳榔(一錢二分)

白話文:

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荷葉(七分)、丹參(五錢)、柴胡(一錢五分)、人中黃(二錢),稱為葛根治痢散,適用於痢疾初期,無論赤痢白痢皆有效。葛根(一錢五分)、酒炒苦參(八分)、陳皮(一錢)、赤芍、陳松蘿茶、炒麥芽、山楂(各一錢二分),研為細末,煎服。若有發熱者,可加川連五分。另外,還有一種治療暑痢的奇方:川連(六分)、酒芩、厚朴、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山楂(三錢)、甘草(五分)、桃仁、青皮、紅花(各八分)、枳殼、地榆(各一錢)、檳榔(一錢二分)。

如白痢,加木香(六分)。

樸黃丸,治堅積作痢,腹痛拒按。

陳皮,厚朴(各十二兩),大黃(一斤四兩),廣木香(四兩)

荷葉水為丸。

補中益氣湯,中氣下陷,以此升之。

黃耆(一錢五分),土炒白朮,人參,當歸,炙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三分),陳皮(五分)

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開噤散,治噤口痢。

薑汁炒黃連,人參(各五分),石菖蒲(七分),丹參(三錢),石蓮子,茯苓,陳皮,冬瓜仁(去殼各一錢五分),陳米(一撮),荷葉蒂(二個)

白話文:

  1. 白痢的情況下,可以加入六分的木香。
  2. 樹樸黃丸,用於治療堅硬積聚引起的痢疾,以及腹部疼痛且拒絕被按壓的情況。
  3. 成分包括:各十二兩的陳皮和厚朴,一斤四兩的大黃,四兩的廣木香。使用荷葉水來製成丸狀。
  4. 補中益氣湯,用於中氣下陷的情況,使用此方來提升中氣。
  5. 成分包括:一錢五分的黃耆,土炒白朮,人參,當歸,炙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三分,陳皮五分。加上一片生薑和二枚大棗。
  6. 開噤散,用於治療噤口痢。
  7. 成分包括:用薑汁炒過的黃連,人參各五分,石菖蒲七分,丹參三錢,石蓮子,茯苓,陳皮,冬瓜仁去殼各一錢五分,陳米一撮,荷葉蒂二個。

請注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專業醫療建議。在實際使用這些藥方時,應由有資格的中醫師進行診斷和指導。

止瘧丹,治瘧二三發後,以此止之。

火酒炒常山,草果仁(去殼),半夏曲(姜炒),香附米(酒炒),青皮(醋炒各四兩)

真六神麯(姜炒)三兩為末,用米飲糊丸,清晨面東服。

和中丸,治腹脹食積。

土炒白朮(四兩),炒扁豆(三兩),茯苓,砂仁(各一兩五錢),半夏(薑汁炒一兩),麵炒枳實,炒神麯,炒麥芽,炒山楂,薑汁炒香附,丹參(酒蒸各二兩),陳皮,五穀蟲(炒焦黃色各三兩)

白話文:

止瘧丹,治療發作兩三次後的瘧疾,使用此藥可停止發作。

材料:火酒炒過的常山、去除種子的草果仁、半夏曲(用姜炒)、香附米(用米酒炒)、青皮(用醋炒),各四兩;真六神麪(用姜炒)三兩,研磨成粉,用米飲調和做成藥丸,在清晨面向東方服用。

和中丸,治療腹部脹大、食物積聚的症狀。

材料:土炒過的白朮(四兩)、炒過的扁豆(三兩)、茯苓、砂仁(各一兩五錢)、半夏(用薑汁炒一兩)、麵炒過的枳實、炒過的神麪、炒過的麥芽、炒過的山楂、薑汁炒過的香附、丹參(用酒浸泡過)、陳皮、五穀蟲(炒至焦黃色),各三兩。

上為末,荷葉一枚,煎水為丸。

白朮丸,治氣虛中滿。

白朮,茯苓,陳皮(各二兩),砂仁,神麯(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

用荷葉、老米,煎水為丸。

金匱腎氣丸,治腎經聚水。此即六味丸加附、桂、車前、牛膝。

大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丹皮,澤瀉,車前子,牛膝(各二兩),茯苓(六兩),肉桂(一兩),附子(一枚)

上為末,白蜜搗煉為丸。

白話文:

將荷葉一片煎水製成丸藥,名為白朮丸,用來治療氣虛導致的腹脹。白朮丸的組成包括白朮、茯苓、陳皮各二兩,砂仁、神麴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以荷葉和老米煎水製成丸藥。金匱腎氣丸則是用來治療腎經積水的,是六味丸加入附子、肉桂、車前子、牛膝而成。金匱腎氣丸的組成包括大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丹皮、澤瀉、車前子、牛膝各二兩,茯苓六兩,肉桂一兩,附子一枚,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白蜜調製成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