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膽部(足少陽屬腑)

膽者,清虛之府,居半表半裡之交,與肝為表裡。氣血足則膽氣壯,氣血虛則膽氣怯,膽受邪即陰陽交戰而寒熱往來,故瘧症之來不一,而總不離乎少陽也。然其擔事之力,猶中正之官,不偏不倚,決斷出焉。

膽有表症,左關脈必浮而弦,其症為頭汗,為寒熱往來。

頭汗者,寒邪將化火也,小柴胡湯加丹皮主之。

寒熱往來者,陰陽相爭也,小柴胡湯主之。

膽之虛,左關脈必細軟。其症為驚悸,為太息。

驚悸者,心血不足以將之也,安神定志丸主之。

太息者,氣虛也,四君子湯主之。

膽之實,左關脈必洪。其症為胸滿,為脅痛,為耳聾。

胸滿者,邪氣結聚也,小柴胡湯加枳殼桔梗主之。

脅痛者,邪入膽經布之脅下也,小柴胡湯加山梔、枳殼主之。

耳聾者,氣火上衝而閉也,逍遙散加蔓荊、石菖蒲香附主之,或小柴胡湯。

膽之寒,脈左關必遲。其症為精滑,為嘔吐,為舌苔滑。

精滑者,肢腫食少,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溫膽湯主之。

嘔吐者,邪正相爭也,小柴胡湯加藿香湯主之。

舌苔滑者,邪未化入也,二陳湯主之。

膽之熱,脈左關必弦數。其症為口苦,為嘔吐,為盜汗,為目眩。

口苦者,熱在膽,膽汁泄也,小柴胡湯主之。

嘔吐者,膽移熱於胃也,小柴胡湯加姜炒竹茹主之。

盜汗者,熱開腠理也,小柴胡湯加丹皮主之。

目眩者,膽附於肝,肝竅在目,熱故眩也,小柴胡湯加山梔主之。

2. 膽部藥隊

補膽猛將烏梅

補膽次將,棗仁

瀉膽猛將桔梗青皮

瀉膽次將柴胡香附秦艽川芎

涼膽猛將龍膽草

涼膽次將青蒿,槐實

溫膽猛將肉桂細辛

溫膽次將山茱萸

3. 膽部列方

溫腥湯,治膽氣虛寒,夢遺精滑等症。

半夏(一錢五分),枳實(八分),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熟地,炒棗仁(各三錢),遠志(一錢),五味子(一錢),甘草(炙五分),生薑(三片),棗(一枚)

小柴胡湯四君子湯逍遙散(三方俱見首卷)

安神定志丸(見心部)

二陳湯(見肝部)

4. 大腸部(手陽明屬腑)

大腸者,腎陰之竅,傳道之官,受事於脾胃,而與肺金相表裡,故肺氣虛則腸若墜,而氣為之陷,腸液少則肺亦燥,而鼻為之干,其呼吸甚密邇也。然腸口上接小腸,下通穀道,為諸臟泄氣之門,啟閉一失職而諸臟困矣。

大腸無表症,皆屬於里。

大腸虛者,氣虛也。脈右尺必沉弱。其症為久痢,為脫肛。

久痢者,氣血不足也,歸脾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烏梅即可。

脫肛者,氣虛下陷也,補中益氣湯荷葉主之。

大腸實者,胃實移熱也。脈右尺必洪實。其症為便閉,為臟毒,為燥渴譫語發狂,為腸癰。

便閉者,實火閉也,小承氣湯主之。

臟毒者,腸胃不清,不如魚腸如豆汁也,芍藥甘草湯主之。

燥渴譫語發狂者,燥屎不出也,小承氣湯主之。

腸癰者,當臍而痛,溺數如淋,千金牡丹皮散主之。

大腸寒者,積冷也。脈右尺必沉遲。其症為久痢,為便血。

久痢者,腹綿綿痛,寒積在臟也,鴉膽子包粉團吞之。

便血者,肢冷喜熱,寒在腸也,附子理中湯加歸、芍主之。

大腸熱者,肺經移熱居多。脈右尺必推。其症為便血,為腸風,為脫肛。

便血者,口燥唇焦,熱在腸也,芍藥甘草湯黃芩、丹皮、生地。

腸風者,臟腑有熱,風邪乘之,故下血而腹不痛,清魂散主之。

脫肛者,腸有火則脫出難收,腫而痛也,三黃解毒湯,加知母、荷葉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