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脾部

脾土臟,中央黃色,屬足太陰之脈,後天之本也,下受命門之火,以蒸化穀食,上輸穀食之液,以灌溉臟腑,故人生存活之原,獨脾土之功為最大,然其性喜燥而惡濕,一受濕漬,則土力衰而肝木乘即以侮之。位中焦,眼胞鼻準及四肢,皆其方野。與胃相表裡,故其藥略同,詳前十二官,茲不贅述。脾無表症,皆屬於里。其為病也,寒熱虛實,四字盡之。

脾虛者,左關脈必細軟。其症為嘔吐,為泄瀉,為久痢,為腹痛,為肢軟,為面黃,為發腫,為肌瘦,為膨脹,為惡寒,為自汗,為喘,為積滯不消,為飲食化痰,為脫肛,為腸血。

嘔吐者,中空也,六君子湯加煨姜主之。

泄瀉者,土不勝濕也,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主之。

久痢者,氣虛下陷也,補中益氣湯主之。

腹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藥甘草湯加木香主之。

肢軟者,脾屬四肢也,五味異功散主之。

面黃者,本色虛現也,六君子湯主之。

發腫者,皮不亮,手按成窟,補中益氣湯去升柴主之。

肌瘦者,脾主肌肉也,十全大補湯主之。

臌脹者,中空無物,氣虛也,六君子湯主之。

惡寒者,陽虛不達於表也,附子理中湯主之。

自汗者,脾主肌肉,表虛不攝也,五味異功散加黃耆、五味主之。

喘者,土不生金也,五味異功散加北五味、牛膝主之。

積滯不消者,化谷無力也,六君子湯加穀芽、砂仁、肉桂主之。

飲食化痰者,土不勝濕也,六君子湯主之。

脫肛者,氣虛下陷也,補中益氣湯主之。

腸血者,脾不統血也,歸芍六君子湯主之。

脾實者,右關必洪實。其症為氣積,為血積,為食積,為痞積,為蟲積,為痰飲,為蠱脹,為腹痛,為不能食。

氣積者,氣鬱發悶也,沉香降氣丸主之。

血積者,蓄血作痛如刺,有定處也,澤蘭湯主之。

食積者,堅滯脹滿也,大和中飲主之。

痞積者,血滯成痞,癥瘕痃癖可按也,太無神功散、和中丸主之。

蟲積者,濕熱所化也,唇內有白點,化蟲丸主之。

痰飲者,或停心下,伏兩腋有聲,咳則痛,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蠱脹者,中實有物,非蟲即血也,和中丸主之。

腹痛者,中有滯也,香砂二陳湯加楂、芽、厚朴主之。

不能食者,食未消也,保和丸主之。

脾寒之症,右關必沉遲,唇舌必白。其症為嘔吐,為泄瀉,為白痢,為腹痛,為身痛,為黃疸,為濕腫,為肢冷,為厥脫。

嘔吐者,食不消而反胃也,平胃散主之。

泄瀉者,土失職也,六君子湯加泡姜主之。

白痢者,積寒傷氣也,六君子湯加木香主之。

腹痛者,綿綿不減,香砂理中湯主之。如挾食拒按,木香丸主之。

身痛者,拘急為風,重墜為濕,風用香蘇散,濕用蒼白二陳湯。

黃疸者,土為濕制,有陰寒之象,熏黃色黯,茵陳五苓散主之。

濕腫者,不煩渴,喜熱,五苓散主之。

肢冷者,陽氣不營於四體也,附子理中湯主之。

厥脫者,氣衰火息也,附子理中湯加大劑人參主之。

脾熱之症,右關必數,舌苔薄而黃,唇赤。其症為熱吐,為流涎,為洞泄,為瀉渤,為赤痢,為腹痛,為目胞腫痛,為酒疸,為眩暈,為陽黃疸。

熱吐者,食不得入也,橘皮竹茹湯加薑汁、炒黃連主之

流涎者,睡中出沫,脾熱蒸濕也,黃芩芍藥湯主之。

洞泄者,暑濕勝土,一泄如注也,四苓散加益元散主之。

瀉渤者,暑濕內搏,利如蟹渤,將變痢也,黃芩芍藥湯主之。

赤痢者,暑熱傷血也,治痢奇方主之,或葛根治痢散,噤則開噤散。

腹痛者,乍作乍止,芍藥甘草湯加黃連清之。

目胞腫痛者,火上升也,柴芩煎主之。

酒疸者,酒濕積而為疸也,加味枳朮湯加茵陳、葛根主之。

眩暈者,酒濕生熱上蒸也,葛花清脾湯主之。

陽黃疸者,黃如橘皮有光,目溺皆黃,梔子柏皮湯主之。如便閉,茵陳大黃湯。

白話文:

[脾臟]

脾臟是屬土的臟器,位於身體的中央,顏色為黃色,與足太陰經絡相關,被視為後天的生命基礎。下方接受命門的熱能,用以蒸煮消化食物,上方則運送食物轉化的精華,滋養其他臟腑。因此,人的生命活躍,脾臟的功能可說是最為關鍵的。然而,脾臟偏好乾燥,不喜歡濕潤,一旦受到濕氣影響,脾的力量就會減弱,肝臟的影響力就會隨之增加。

脾臟的位置在中焦,眼皮、鼻頭以及四肢,都是它的影響範圍。脾臟與胃臟互為表裡,所以治療的藥物也大致相同,詳細說明請參考之前的十二個臟腑,這裡就不多做解釋。

脾臟的疾病,通常都屬於內在的問題。其病症可以總結為「寒、熱、虛、實」四種。

脾虛的人,左手關節的脈象會細軟。症狀可能包括嘔吐、腹瀉、長期下痢、腹痛、四肢無力、面色黃、水腫、肌肉消瘦、腹部膨脹、怕冷、自汗、喘息、食物積滯、飲食轉化成痰、脫肛、腸出血等。

脾實的人,右手關節的脈象會強勁。症狀可能包括氣血阻塞、血塊積聚、食物積滯、痞積、蟲積、痰飲、蟲脹、腹痛、食慾不振等。

脾寒的人,右手關節的脈象會沉緩,嘴脣和舌頭會呈現白色。症狀可能包括嘔吐、腹瀉、白痢、腹痛、身體疼痛、黃疸、濕腫、四肢冰冷、厥脫等。

脾熱的人,右手關節的脈象會快速,舌苔會薄且黃,嘴脣紅。症狀可能包括熱吐、流口水、瀉肚子、瀉渤、赤痢、腹痛、眼睛腫痛、酒疸、眩暈、陽黃疸等。

每種症狀都有對應的治療方法,例如使用不同的湯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