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卷一 (8)
卷一 (8)
1. 疳症
疳者,干也。久熱傷陰,津液乾涸之症,俗名童子癆。其症總因飲食不節,積滯化火,漸或生痞生蟲,致成骨蒸內熱,銷灼其陰。其症腹大青筋,髮直毛焦,肌膚枯燥,唇舌絳紅,而疳症成矣。此症陰血既槁,勢已難回,況又有熱未清,積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陰血未槁之時,清其火,消其積,育其陰,調其脾胃,尚克有濟。初治宜清熱導滯湯。
有蟲者,唇內起白點,以化蟲丸間服。若陰分既虛,則用理陰和中煎。胃口不開,則並用異功散調其胃,俾得陽生陰長,庶幾有救。大約此症,腹軟者雖虛可治,為其能受補也。腹硬者難治,為其不可消也。
白話文:
【疳症】
疳,就是乾燥的意思。長期的高熱損傷了體內的陰液,使得津液乾涸的病症,民間常稱之為兒童的消耗性疾病。這種病主要因為飲食沒有節制,食物積滯在體內轉化成火氣,慢慢的可能產生痞滿或寄生蟲,導致體內產生類似骨蒸的高熱,消耗體內的陰液。當這種病症出現,孩子的腹部會膨脹,皮膚下能看到青色的血管,頭髮直立且乾枯,肌膚乾燥無澤,嘴脣和舌頭呈現深紅色,這就形成了疳症。這種病一旦陰血已經乾涸,情勢就很難挽回,更何況還有餘熱未清,積滯未消呢?
擅長治療這種病的人,一定會在陰血尚未完全乾涸的時候,清掉體內的火氣,消除體內的食物積滯,滋養陰液,調理脾胃,這樣纔能有效治療。初期治療,適合使用清熱導滯湯。
如果體內有寄生蟲,口脣內會出現白色的小點,這時可以間歇性服用化蟲丸。如果陰分已經虛弱,則應該使用理陰和中煎來調理。如果胃口不佳,可以同時使用異功散調理胃部,讓身體能夠產生更多的陽氣,滋養陰液,這樣纔有可能挽救病情。大概來說,這種病,腹部柔軟的,即使虛弱也可以治療,因為他們的身體還能接受滋補。但腹部僵硬的,就比較難治,因為他們的體質無法消解積滯。
2. 盜汗自汗
盜汗為陰虛,自汗為陽虛,然亦有秉質如此,終歲習以為常,此不必冶也。若平日並無此症,又非夏秋暑月,而無端盜汗者,宜四物湯加龍骨、牡蠣、浮小麥、北五味之屬,以養其陰。無端自汗者,宜四君子湯加北五味、牡蠣,以養其陽,或加玉屏風散亦可。
白話文:
盜汗的情況通常代表陰虛,而自汗則多是陽虛的表現。然而,有些人天生就是這樣,整年下來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況,這種情況下其實不用特別治療。
但如果平常並沒有這樣的症狀,又不是在夏天或秋天這種炎熱的季節,卻無故出現盜汗,這時可以考慮服用四物湯,並加入龍骨、牡蠣、浮小麥、北五味這些成分,以滋養身體的陰分。
同樣地,如果無緣無故就自汗,可以考慮服用四君子湯,並加入北五味和牡蠣,以滋養身體的陽分,或者也可以選擇加入玉屏風散。
3. 咳嗽
小兒咳嗽,半由於風寒,初起以杏蘇煎散之。痰薄者,加半夏,生薑。痰濃者,加川貝、花粉、栝蔞仁之屬。肺有火邪,則瀉白散,此一定之治法也。若秋冬燥令,肺受火刑,則咳而無痰,甚者咳血,宜以貝母栝蔞散潤其肺,清肅之氣下行,則咳自止。
白話文:
【咳嗽】
小孩咳嗽,多半是因為受到風寒影響,剛開始可以使用杏蘇煎來治療。如果痰比較稀薄,可以再加入半夏和生薑。痰質較濃厚的話,則適合添加川貝、花粉、栝蔞仁等藥材。若是肺部有火熱的情況,則應使用瀉白散,這是固定的治療方式。
然而,如果是在秋冬乾燥季節,肺部受到火熱的影響,可能會出現乾咳無痰,嚴重時甚至會咳血,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貝母栝蔞散來滋潤肺部,讓清肅之氣下降,那麼咳嗽自然就會停止。
4. 解顱龜胸龜背
解顱者,腦蓋未滿,頭顱不合,中陷而四角起如古錢之形,此先天不足所致,暑月服六味地黃丸,冬春之月,補天大造丸,俟氣血漸充,則自合矣。龜胸者,肺熱作脹,胸骨高起,須白虎湯加瀉白散,以涼肺氣,若喘急者,難治也。龜背者,背骨高突如龜,此先天不足,督脈為病,補天大造丸加金毛狗脊治之。
白話文:
【對於解顱龜胸龜背的解釋】
「解顱」指的是嬰兒的腦蓋尚未完全長合,頭部中間凹陷而四周突起,形狀猶如古錢,這種情況多是由於先天發育不全導致。在炎熱的夏季,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來調理;而在冬春季節,則應服用補天大造丸,待氣血逐漸充足,頭部自然會慢慢長合。
「龜胸」是指因肺部過熱導致胸部脹大,胸骨突出的情況。對此,需用白虎湯加上瀉白散來清涼肺氣。如果伴有呼吸急促的症狀,治療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龜背」是指背部脊椎高突,形狀猶如龜殼,這是因為先天不足,督脈出現問題所導致。這種情況可服用補天大造丸,並加入金毛狗脊來治療。
5. 兒科列方
三黃湯
黃芩,黃柏,川黃連,大黃(各一錢)
濃煎,將絲綿作乳頭狀,蘸藥時時令吮,每日五六回,不必盡劑。
益黃散
陳皮(一錢),青皮,訶子肉,炙草(各五分),丁香(三分)
荊防散
荊芥(一錢),防風,蘇梗,川芎,陳皮(各八分),杏仁(二錢),甘草,姜皮(各三分)
保和丸
山楂炭,茯苓,萊菔子(各一錢五分),神麯,半夏,陳皮,連翹(各一錢)
和中丸
白朮(二兩),扁豆,茯苓,砂仁,半夏(各一兩),枳實,神麯,炒麥芽,楂炭,香附,丹參(各一兩五錢),陳皮,五穀蟲(各二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
貝母栝蔞散
川貝(二錢),栝蔞仁(一錢五分),山梔,黃芩,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熱甚,加川連八分,痰多,加膽星五分。
黃芩芍藥湯
黃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蒿皮四物湯
生地(三錢),北沙參,炙鱉甲(各二錢),歸身,白芍,青蒿(各一錢),地骨皮(一錢五分),丹皮(八分),甘草(五分)
四君子湯
人參,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大棗(三枚)
通關散
細辛,皂角(各三錢),生半夏(二錢)
共研末,吹入鼻孔取嚏。
利火降痰湯
黃連(八分),連翹(一錢五分),山梔,滑石(各二錢),木通,黃芩,枳實,栝蔞霜,車前(各一錢),鉤藤(四錢),柴胡(六分),甘草(三分)
清膈煎
制膽星,木通(各一錢),白芥子,川貝(各二錢),海石(三錢),陳皮(一錢五分)
抱龍丸
膽星(二錢),天竺黃(一錢五分),雄黃,辰砂(各一錢),麝香(三分)
共為末,糊丸,燈心湯下。
清熱養血湯
細生地(三錢),丹參(一錢五分),黑山梔,青蒿,丹皮(各一錢),赤芍(八分),生甘草(五分)
異功散,即前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附子理中湯
人參,白朮(各二錢),附子,乾薑,炙草(各一錢)
七福飲
人參,熟地(各三錢),歸身,棗仁(各二錢),白朮(二錢五分),炙草(一錢),遠志(五分)
秘旨安神丸
人參,棗仁,茯神,製半夏(各二錢),歸身,炒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北五味,炙草(各五分),生薑(三片)
安神定志丸
茯苓,茯神,人參,龍齒(各一錢),遠志(五分)
七味安神丸
黃連,當歸,麥冬,茯苓,甘草(各二錢),硃砂(三錢),冰片(二分)
共研末,為丸,燈心湯下一錢。
六味地黃湯
熟地(四錢),山藥,萸肉(各二錢),丹皮,澤瀉,茯苓(各一錢五分)
藿香和中湯
藿香(八分),厚朴,砂仁,陳皮,炙草(各五分),生薑(二片)
此方加蒼朮、白芷、蘇梗、川芎、香附、楂炭、麥芽,治感寒停食。
導赤散
生地(二錢),木通,麥冬,車前,竹葉(各二錢),甘草(三分)
加燈心三十寸,虛者加人參五分。
花火膏
燈花(三顆),煎湯
香薷飲
香薷,扁豆,厚朴(各一錢五分),炙草(五分)
四苓散
白朮(一錢),赤苓(三錢),木通,豬苓(各一錢),車前,澤瀉(各一錢五分)
益元散
滑石粉(六錢),生甘草(一錢)
平胃散
藿香,厚朴(各一錢五分),蒼朮(八分),陳皮(一錢)
二陳湯
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六君子湯,即前四君子湯,加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清中飲
川連(五分),釵石斛,生穀芽(各三錢),赤苓,車前(各二錢),酒芩,藿香(各八分)
加薑汁炒竹茹一錢五分。
清熱湯
鉤藤(四錢),山梔,連翹,青蒿(各一錢五分),殭蠶,赤芍,香薷(各一錢),滑石(二錢),川連,柴胡(各五分)
大和中飲
炒麥芽,楂炭(各三錢),枳實,砂仁(各六分),陳皮,厚朴,澤瀉(各一錢)
化蟲丸
蕪荑,雷丸(各五錢),檳榔,木香,白朮,陳皮,神麯(各三錢),雄黃(一錢五分)
共為末,糊丸,使君子肉三錢,煎湯送下三錢。
清熱導滯湯
胡黃連(五分),地骨皮,楂炭(各二錢),青蒿,山梔,大腹皮(各一錢五分),炒麥芽(三錢),檳榔,厚朴,丹皮,生甘草(各一錢)
加紅棗五枚。
理陰和中煎
生地,北沙參,生穀芽(各三錢),地骨皮,首烏,青蒿子,炒麥芽,穭豆皮,牡蠣(各二錢),白芍,楂炭(各一錢五分),厚朴,丹皮(各一錢)
四物湯
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
玉屏風散
生黃耆(二錢),防風(八分)
杏蘇煎
杏仁(二錢),蘇梗,前胡,赤芍,荊芥(各一錢),陳皮(八分),桔梗,甘草(各五分)
瀉白散
桑白皮(蜜炙一錢五分),地骨皮(二錢)
白虎湯
生石膏(四錢),知母(一錢五分),粳米(一撮),甘草(五分)
補天大造丸
人參(二兩),黃耆,白朮(各三兩),當歸,棗仁,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熟地,枸杞(各四兩),河車(一具)
用鹿角一斤,龜板八兩,熬膏,同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