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疳症

疳者,干也。久熱傷陰,津液乾涸之症,俗名童子癆。其症總因飲食不節,積滯化火,漸或生痞生蟲,致成骨蒸內熱,銷灼其陰。其症腹大青筋,髮直毛焦,肌膚枯燥,唇舌絳紅,而疳症成矣。此症陰血既槁,勢已難回,況又有熱未清,積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陰血未槁之時,清其火,消其積,育其陰,調其脾胃,尚克有濟。初治宜清熱導滯湯。

有蟲者,唇內起白點,以化蟲丸間服。若陰分既虛,則用理陰和中煎。胃口不開,則並用異功散調其胃,俾得陽生陰長,庶幾有救。大約此症,腹軟者雖虛可治,為其能受補也。腹硬者難治,為其不可消也。

白話文:

"疳"這個詞,指的是身體乾燥的情況。長期熱病會損傷陰液,導致津液乾涸,這是俗稱的"童子癆"。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飲食不適度,積聚的食物轉化為熱,逐漸形成痞塊或寄生蟲,導致內熱加重,耗盡陰液。臨牀表現包括腹部膨脹,青筋突出,頭髮直立、毛髮乾枯,皮膚乾燥,嘴脣和舌頭呈深紅色,這表明疳症已經形成。

當陰血已經枯竭,情況難以輓回,再加上熱邪未除,積滯未消,就更難治了。善於治療的人,應該在陰血尚未枯竭的時候,清熱解毒,消除積滯,滋養陰液,調理脾胃,纔有可能得到改善。初始治療可以使用清熱導滯湯。

如果有寄生蟲,嘴脣內會出現白色斑點,可以使用化蟲丸間歇服用。如果陰液部分已經虛弱,則應使用理陰和中煎。如果胃口不好,則可以同時使用異功散調理胃部,促進陽氣生長,陰液長成,這樣纔有救。總的來說,腹部軟的患者雖然虛弱但還可以治療,因為他們能夠接受滋補。腹部硬的患者難以治療,因為他們的病情無法消除。

2. 盜汗自汗

盜汗為陰虛,自汗為陽虛,然亦有秉質如此,終歲習以為常,此不必冶也。若平日並無此症,又非夏秋暑月,而無端盜汗者,宜四物湯加龍骨、牡蠣、浮小麥、北五味之屬,以養其陰。無端自汗者,宜四君子湯加北五味、牡蠣,以養其陽,或加玉屏風散亦可。

白話文:

盜汗是陰虛的表現,自汗則是陽虛的表現。然而,有些人天生體質如此,終年都習慣了這些症狀,這種情況就不用治療了。

但如果平時沒有這些症狀,又不在夏季或秋季炎熱的月份,突然出現無端盜汗的,應該服用四物湯,再加入龍骨、牡蠣、浮小麥和北五味等藥材,以滋養陰氣。

如果是無端自汗的,則應該服用四君子湯,再加入北五味和牡蠣,以滋養陽氣,也可以加一些玉屏風散。

3. 咳嗽

小兒咳嗽,半由於風寒,初起以杏蘇煎散之。痰薄者,加半夏,生薑。痰濃者,加川貝、花粉、栝蔞仁之屬。肺有火邪,則瀉白散,此一定之治法也。若秋冬燥令,肺受火刑,則咳而無痰,甚者咳血,宜以貝母栝蔞散潤其肺,清肅之氣下行,則咳自止。

白話文:

小兒咳嗽,一半是由於風寒引起。初期可用杏蘇煎散寒解表。若痰液稀薄,可以加半夏和生薑來化痰。若痰液濃稠,則可以加川貝、花粉、栝蔞仁等藥物來化痰。如果肺部有火邪,則需用瀉白散來清熱瀉火,這是固定的治療方法。

若在秋冬乾燥季節,肺部受燥熱之氣所傷,就會出現咳嗽無痰,嚴重者甚至會咳血,這時宜用貝母栝蔞散滋潤肺部,清肅肺熱,使氣往下行,這樣咳嗽就會自然止住。

4. 解顱龜胸龜背

解顱者,腦蓋未滿,頭顱不合,中陷而四角起如古錢之形,此先天不足所致,暑月服六味地黃丸,冬春之月,補天大造丸,俟氣血漸充,則自合矣。龜胸者,肺熱作脹,胸骨高起,須白虎湯加瀉白散,以涼肺氣,若喘急者,難治也。龜背者,背骨高突如龜,此先天不足,督脈為病,補天大造丸加金毛狗脊治之。

白話文:

解顱

是指頭顱骨未完全長合,頭頂凹陷,四角隆起,像古錢幣的形狀。這是先天不足所導致的。夏季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冬春季節則服用補天大造丸,待氣血逐漸充盈,頭顱自然會長合。

龜胸

是指肺熱導致胸骨隆起,如同龜殼一般。需要服用白虎湯加入瀉白散,以清熱涼肺。如果出現喘急現象,則難以治療。

龜背

是指背部骨骼隆起,如同龜背一般。這是先天不足,督脈病變導致的。需要服用補天大造丸加入金毛狗脊治療。

5. 兒科列方

三黃湯

黃芩,黃柏,川黃連,大黃(各一錢)

濃煎,將絲綿作乳頭狀,蘸藥時時令吮,每日五六回,不必盡劑。

益黃散

陳皮(一錢),青皮,訶子肉,炙草(各五分),丁香(三分)

白話文:

三黃湯

藥材:

  • 黃芩、黃柏、川黃連、大黃(各一錢)

用法:

將藥材濃煎後,用絲綿做成乳頭狀,蘸取藥液,讓病人時時吮吸,每天五六次,不必一次喝完。

益黃散

藥材:

  • 陳皮(一錢)
  • 青皮、訶子肉、炙草(各五分)
  • 丁香(三分)

荊防散

荊芥(一錢),防風,蘇梗,川芎,陳皮(各八分),杏仁(二錢),甘草,姜皮(各三分)

保和丸

山楂炭,茯苓,萊菔子(各一錢五分),神麯,半夏,陳皮,連翹(各一錢)

白話文:

荊防散由荊芥、防風、蘇梗、川芎、陳皮、杏仁、甘草、姜皮等八味藥材組成。其中,荊芥一錢,防風、蘇梗、川芎各八分,陳皮八分,杏仁二錢,甘草、姜皮各三分。

保和丸

山楂炭,茯苓,萊菔子(各一錢五分),神麯,半夏,陳皮,連翹(各一錢)

保和丸由山楂炭、茯苓、萊菔子、神麯、半夏、陳皮、連翹等七味藥材組成。其中,山楂炭、茯苓、萊菔子各一錢五分,神麯、半夏、陳皮、連翹各一錢。

和中丸

白朮(二兩),扁豆,茯苓,砂仁,半夏(各一兩),枳實,神麯,炒麥芽,楂炭,香附,丹參(各一兩五錢),陳皮,五穀蟲(各二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

貝母栝蔞散

川貝(二錢),栝蔞仁(一錢五分),山梔,黃芩,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和中丸】

白朮(二兩),扁豆,茯苓,砂仁,半夏(各一兩),枳實,神麲,炒麥芽,楂炭,香附,丹參(各一兩五錢),陳皮,五穀蟲(各二兩)

以上藥物研磨為粉末,每次服用量為三錢。

【貝母栝蔞散】

川貝(二錢),栝蔞仁(一錢五分),山梔,黃芩,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熱甚,加川連八分,痰多,加膽星五分。

黃芩芍藥湯

黃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蒿皮四物湯

生地(三錢),北沙參,炙鱉甲(各二錢),歸身,白芍,青蒿(各一錢),地骨皮(一錢五分),丹皮(八分),甘草(五分)

四君子湯

白話文:

如果發熱很厲害,就加川連八分,如果痰很多,就加膽星五分。

黃芩芍藥湯:黃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蒿皮四物湯:生地三錢,北沙參、炙鱉甲各二錢,歸身、白芍、青蒿各一錢,地骨皮一錢五分,丹皮八分,甘草五分。

四君子湯:

人參,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大棗(三枚)

通關散

細辛,皂角(各三錢),生半夏(二錢)

共研末,吹入鼻孔取嚏。

利火降痰湯

黃連(八分),連翹(一錢五分),山梔,滑石(各二錢),木通,黃芩,枳實,栝蔞霜,車前(各一錢),鉤藤(四錢),柴胡(六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人參、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大棗三枚,共研末,吹入鼻孔取嚏,名為通關散。黃連八分,連翹一錢五分,山梔、滑石各二錢,木通、黃芩、枳實、栝蔞霜、車前各一錢,鉤藤四錢,柴胡六分,甘草三分,共煎湯服用,名為利火降痰湯。

清膈煎

制膽星,木通(各一錢),白芥子,川貝(各二錢),海石(三錢),陳皮(一錢五分)

抱龍丸

膽星(二錢),天竺黃(一錢五分),雄黃,辰砂(各一錢),麝香(三分)

共為末,糊丸,燈心湯下。

清熱養血湯

細生地(三錢),丹參(一錢五分),黑山梔,青蒿,丹皮(各一錢),赤芍(八分),生甘草(五分)

白話文:

清膈煎

制膽星、木通各一錢,白芥子、川貝各二錢,海石三錢,陳皮一錢五分。

抱龍丸

膽星二錢,天竺黃一錢五分,雄黃、辰砂各一錢,麝香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丸劑,用燈心湯送服。

清熱養血湯

細生地三錢,丹參一錢五分,黑山梔、青蒿、丹皮各一錢,赤芍八分,生甘草五分。

異功散,即前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

附子理中湯

人參,白朮(各二錢),附子,乾薑,炙草(各一錢)

七福飲

人參,熟地(各三錢),歸身,棗仁(各二錢),白朮(二錢五分),炙草(一錢),遠志(五分)

秘旨安神丸

白話文:

異功散就是君子湯加陳皮。附子理中湯由人參、白朮、附子、乾薑、炙草組成。七福飲由人參、熟地、歸身、棗仁、白朮、炙草、遠志組成。

人參,棗仁,茯神,製半夏(各二錢),歸身,炒白芍,橘紅(各一錢五分),北五味,炙草(各五分),生薑(三片)

安神定志丸

茯苓,茯神,人參,龍齒(各一錢),遠志(五分)

七味安神丸

黃連,當歸,麥冬,茯苓,甘草(各二錢),硃砂(三錢),冰片(二分)

共研末,為丸,燈心湯下一錢。

白話文:

這幾種藥方都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第一個方子主要以人參、棗仁、茯神、半夏等補氣安神,並搭配歸身、白芍、橘紅等活血化瘀,以及北五味、甘草等調和脾胃。第二個方子以茯苓、茯神、人參、龍齒等健脾益氣,再加入遠志以寧心安神。第三個方子則以黃連、當歸、麥冬、茯苓、甘草等清熱瀉火,並輔以硃砂、冰片以鎮驚安神。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丸劑,用燈心湯送服,每次一錢。

六味地黃湯

熟地(四錢),山藥,萸肉(各二錢),丹皮,澤瀉,茯苓(各一錢五分)

藿香和中湯

藿香(八分),厚朴,砂仁,陳皮,炙草(各五分),生薑(二片)

此方加蒼朮、白芷、蘇梗、川芎、香附、楂炭、麥芽,治感寒停食。

導赤散

白話文:

熟地四錢,山藥、萸肉各二錢,丹皮、澤瀉、茯苓各一錢五分,稱為六味地黃湯。藿香八分,厚朴、砂仁、陳皮、炙草各五分,生薑二片,稱為藿香和中湯。加蒼朮、白芷、蘇梗、川芎、香附、楂炭、麥芽於藿香和中湯中,可治療感寒停食。導赤散另有方劑。

生地(二錢),木通,麥冬,車前,竹葉(各二錢),甘草(三分)

加燈心三十寸,虛者加人參五分。

花火膏

燈花(三顆),煎湯

香薷飲

香薷,扁豆,厚朴(各一錢五分),炙草(五分)

四苓散

白朮(一錢),赤苓(三錢),木通,豬苓(各一錢),車前,澤瀉(各一錢五分)

益元散

滑石粉(六錢),生甘草(一錢)

白話文:

生地兩錢、木通兩錢、麥冬兩錢、車前兩錢、竹葉兩錢、甘草三分,加燈心三十寸,虛者加人參五分。

燈花三顆,煎湯。

香薷一錢五分、扁豆一錢五分、厚朴一錢五分、炙草五分。

白朮一錢、赤苓三錢、木通一錢、豬苓一錢、車前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五分。

滑石粉六錢、生甘草一錢。

平胃散

藿香,厚朴(各一錢五分),蒼朮(八分),陳皮(一錢)

大棗

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六君子湯,即前四君子湯,加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清中飲

川連(五分),釵石斛,生穀芽(各三錢),赤苓,車前(各二錢),酒芩,藿香(各八分)

加薑汁炒竹茹一錢五分。

白話文:

平胃散由藿香、厚朴各一錢五分,蒼朮八分,陳皮一錢組成。大棗則由製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生薑二片組成。六君子湯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添加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清中飲由川連、石斛、穀芽各三錢,赤苓、車前各二錢,酒芩、藿香各八分,以及薑汁炒竹茹一錢五分組成。

清熱湯

鉤藤(四錢),山梔,連翹,青蒿(各一錢五分),殭蠶,赤芍,香薷(各一錢),滑石(二錢),川連,柴胡(各五分)

大和中飲

炒麥芽,楂炭(各三錢),枳實,砂仁(各六分),陳皮,厚朴,澤瀉(各一錢)

化蟲丸

蕪荑,雷丸(各五錢),檳榔,木香,白朮,陳皮,神麯(各三錢),雄黃(一錢五分)

白話文:

清熱湯

  • 鉤藤(四錢):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 山梔(一錢五分):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 連翹(一錢五分):清熱解毒,發散風熱。
  • 青蒿(一錢五分):清熱解暑,截癲止痢。
  • 僑蠶(一錢):祛風解毒,散結止痛。
  • 赤芍(一錢):清熱涼血,消腫止痛。
  • 香薷(一錢):解表散寒,化濕和胃。
  • 滑石(二錢):清熱利尿,潤燥通便。
  • 川連(五分):清熱燥溼,解毒消腫。
  • 柴胡(五分):疏肝解鬱,升陽散寒。

大和中飲

  • 炒麥芽(三錢):消食健胃,和中緩急。
  • 楠炭(三錢):消食止脹,暖腸助消化。
  • 枳實(六分):行氣消痞,除積滯。
  • 砂仁(六分):調胃醒脾,行氣止痛。
  • 陳皮(一錢):理氣和胃,化痰止咳。
  • 厚朴(一錢):行氣消脹,燥濕除痰。
  • 澤瀉(一錢):利水消腫,清熱降火。

化蟲丸

  • 蕪荑(五錢):殺蟲止癢,驅蟲消疳。
  • 雷丸(五錢):殺蟲消癥,止癢解癰。
  • 檳榔(三錢):殺蟲消積,行氣止痛。
  • 木香(三錢):行氣止痛,調中和胃。
  • 白朮(三錢):健脾益氣,燥濕和中。
  • 陳皮(三錢):理氣和胃,化痰止咳。
  • 神麯(三錢):消食和胃,行氣止痛。
  • 雄黃(一錢五分):殺蟲止癢,祛邪解毒。

共為末,糊丸,使君子肉三錢,煎湯送下三錢。

清熱導滯湯

胡黃連(五分),地骨皮,楂炭(各二錢),青蒿,山梔,大腹皮(各一錢五分),炒麥芽(三錢),檳榔,厚朴,丹皮,生甘草(各一錢)

加紅棗五枚。

理陰和中煎

生地,北沙參,生穀芽(各三錢),地骨皮,首烏,青蒿子,炒麥芽,穭豆皮,牡蠣(各二錢),白芍,楂炭(各一錢五分),厚朴,丹皮(各一錢)

白話文:

【清熱導滯湯】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調製成糊狀,並用使君子的果實肉約9克,加水煎煮後,服用30克。

【理陰和中煎】

使用生地、北沙參、生穀芽各約9克,地骨皮、首烏、青蒿子、炒麥芽、穭豆皮、牡蠣各約6克,白芍、楂炭各約4.5克,厚朴、丹皮各約3克。另外加入五顆紅棗一同煎煮。

四物湯

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

玉屏風散

生黃耆(二錢),防風(八分)

杏蘇煎

杏仁(二錢),蘇梗,前胡,赤芍,荊芥(各一錢),陳皮(八分),桔梗,甘草(各五分)

瀉白散

桑白皮(蜜炙一錢五分),地骨皮(二錢)

白話文:

四物湯由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組成。玉屏風散則以生黃耆二錢,防風八分混合而成。杏蘇煎由杏仁二錢,蘇梗、前胡、赤芍、荊芥各一錢,陳皮八分,桔梗、甘草各五分組成。瀉白散則以桑白皮(蜜炙)一錢五分,地骨皮二錢製成。

白虎湯

生石膏(四錢),知母(一錢五分),粳米(一撮),甘草(五分)

補天大造丸

人參(二兩),黃耆,白朮(各三兩),當歸,棗仁,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熟地,枸杞(各四兩),河車(一具)

用鹿角一斤,龜板八兩,熬膏,同為丸。

白話文:

補天大造丸的配方:人參二兩,黃耆、白朮各三兩,當歸、棗仁、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熟地、枸杞各四兩,河車一具。

用鹿角一斤、龜板八兩熬成膏狀,再與上述藥材一起製成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