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八 (25)
卷二十八 (25)
1. 治前陰後陰瘡瘍方八十九
藿香養胃湯,〔又〕,藿香,苡仁,烏藥,神麯,半夏,砂仁,茯苓,白朮,人參(各五分),蓽澄茄,甘草(各三分半),加薑、棗煎。
陰內生瘡方〔又〕,升麻,白芷,黃連,木通,當歸,川芎,茯苓,白朮,更用塌腫湯洗之。
塌腫湯,〔又〕,甘草,乾漆(各三錢),黃芩,生地,當歸,川芎(各二錢),炙鱉甲(五分)
雄黃銳散,〔又〕,桃仁(一錢),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各二錢半),生艾汁和如小指尖大,綿裹塞。
洗溻湯,〔又〕,龜甲(五兩),黃芩,生地,當歸,白芍(各二兩),乾漆,甘草(各一兩),水七升,煎一半,以帛洗拭,乾摻疳濕散。
疳濕散,〔又〕,五月五日蝦蟆炙一個,青木香、硫黃、鐵精、麝香各如蝦蟆分量相等,乾摻。
枳橘熨法,〔婦人陰腫〕,枳實、陳皮各四兩,炒極熱,絹袋盛,周身從上至下及陰腫處,頻熨,冷即換,直至喉中覺枳實氣,則痛止、腫消、便利矣。
逍遙散,〔又〕,白朮,白芍,茯苓,柴胡,當歸,麥冬(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五分),姜(三片)
歸脾湯,〔又〕
柴胡清肝湯〔婦人陰癢〕,柴胡,山梔(各錢半),人參,黃芩,川芎(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食後溫服。
加味歸脾湯〔婦人陰冷〕
當歸黃耆飲,〔陰脫〕,酒黃耆(三錢),人參,當歸,升麻(各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日三服。
加味羌活湯,〔臀癰〕,羌活,黃柏,陳皮,防風,藁本,肉桂,連翹,炙草,蒼朮
加味十全湯〔又〕,黃耆,地黃,當歸,川芎,人參,茯苓,白芍,白朮,陳皮(各一兩),甘草,肉桂,五味(各五錢),烏藥(七錢),每粗末一兩,加薑、棗煎。此方須視年之老少,質之壯弱,症之緩急,時令之寒暖,加減用之。
人參養榮湯,〔又〕,人參,肉桂,白朮,陳皮,黃耆,炙草,當歸(各一錢),遠志(五分),白芍(錢半),熟地,茯苓,五味(各八分)
此方多服,不變他症。
托裡溫中湯,〔胃陷〕,附子,羌活,乾薑,炙草,丁香,沉香,木香,茴香,陳皮,益智仁(各一錢)
附子理中湯,〔脾寒〕,茯苓,白芍,人參,附子(各三錢),白朮(四錢)
姜附湯〔陽損〕,人參,附子(各五錢),炮姜,白朮(各二錢半)
竹葉黃耆湯,〔胃火〕,竹葉(五分),黃耆,麥冬,當歸,川芎,黃芩,炙草,人參,白芍,半夏,石膏(煅各七分半),生地(二錢)
加減八味丸,〔命門衰〕,熟地(八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肉桂,五味子(各一兩),山萸,山藥(各四兩),蜜丸,鹽湯下。
白話文:
治療前陰後陰瘡瘍的八十九個方子
藿香養胃湯: 藿香、薏仁、烏藥、神麯、半夏、砂仁、茯苓、白朮、人參(各五分)、蓽澄茄、甘草(各三分半),加入薑、棗一起煎煮。
陰部內生瘡的方子: 升麻、白芷、黃連、木通、當歸、川芎、茯苓、白朮,另外用塌腫湯清洗。
塌腫湯: 甘草、乾漆(各三錢)、黃芩、生地、當歸、川芎(各二錢)、炙鱉甲(五分)。
雄黃銳散: 桃仁(一錢)、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各二錢半),用生艾草汁調和成小指尖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患處。
洗溻湯: 龜甲(五兩)、黃芩、生地、當歸、白芍(各二兩)、乾漆、甘草(各一兩),加水七升,煎煮至一半,用布擦洗患處,擦乾後撒上疳濕散。
疳濕散: 五月五日抓來的蟾蜍炙烤一個,青木香、硫黃、鐵精、麝香各取與蟾蜍重量相等的分量,乾燥後直接撒在患處。
枳橘熨法(用於婦女陰部腫脹): 枳實、陳皮各四兩,炒到極熱,用絹布袋裝好,從頭到腳以及陰部腫脹處頻繁熨燙,冷了就換,直到喉嚨感覺到枳實的氣味,疼痛就會停止,腫脹消退,排泄也變得順暢。
逍遙散: 白朮、白芍、茯苓、柴胡、當歸、麥冬(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五分),加入生薑三片。
歸脾湯: (未提供詳細藥材)
柴胡清肝湯(用於婦女陰部搔癢): 柴胡、山梔(各錢半)、人參、黃芩、川芎(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飯後溫服。
加味歸脾湯(用於婦女陰部發冷): (未提供詳細藥材)
當歸黃耆飲(用於陰部脫垂): 酒黃耆(三錢)、人參、當歸、升麻(各二錢)、甘草(一錢),用水煎煮,每日服用三次。
加味羌活湯(用於臀部癰瘡): 羌活、黃柏、陳皮、防風、藁本、肉桂、連翹、炙甘草、蒼朮。
加味十全湯: 黃耆、地黃、當歸、川芎、人參、茯苓、白芍、白朮、陳皮(各一兩)、甘草、肉桂、五味子(各五錢)、烏藥(七錢),每取粗末一兩,加入薑、棗一起煎煮。這個方子要根據年紀的大小、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輕重緩急、季節的寒冷溫暖來調整用藥。
人參養榮湯: 人參、肉桂、白朮、陳皮、黃耆、炙甘草、當歸(各一錢)、遠志(五分)、白芍(錢半)、熟地、茯苓、五味子(各八分)。此方可以多服,不會引起其他病症。
托裡溫中湯(用於胃下陷): 附子、羌活、乾薑、炙甘草、丁香、沉香、木香、茴香、陳皮、益智仁(各一錢)。
附子理中湯(用於脾胃虛寒): 茯苓、白芍、人參、附子(各三錢)、白朮(四錢)。
姜附湯(用於陽氣虧損): 人參、附子(各五錢)、炮薑、白朮(各二錢半)。
竹葉黃耆湯(用於胃火旺盛): 竹葉(五分)、黃耆、麥冬、當歸、川芎、黃芩、炙甘草、人參、白芍、半夏、石膏(煅燒過,各七分半)、生地(二錢)。
加減八味丸(用於腎陽衰弱): 熟地(八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肉桂、五味子(各一兩)、山萸肉、山藥(各四兩),用蜂蜜製成藥丸,用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