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八 (20)
卷二十八 (20)
1. 治前陰後陰病方七十三
豬臟丸〔流血〕,槐子(一兩),牙皂(七分),黃連(四兩),糯米(半升),共為末,用豬大腸一條,洗淨,將藥入內,兩頭扎住,砂罐內煮爛搗丸,米飲下。此即臟頭丸。
蝟皮丸〔將成漏〕,艾葉(炒黃),槐花,枳殼,地榆,當歸,川芎,黃耆,白芍,貫眾,枯礬(各五錢),蝟皮(一兩),發灰(三錢),雄豬蹄(甲炙焦十個),皂角(一個醋炙),蜜丸,米飲下。
加味連殼丸,〔濕熱〕,黃連(一兩),枳殼,厚朴(各五錢),當歸(四錢),木香,黃柏(各三錢),荊芥(二錢),蝟皮(一個),糊丸,每三十丸,溫水下。
四順清涼飲,〔血熱〕,當歸,白芍,甘草,大黃(等分)
三神丸,〔飽飲〕,枳殼,皂角(煅五倍子炒等分),蜜丸,每三十丸,溫水下。
川歸丸,〔下血〕,川芎,當歸,黃耆,神麯,地榆,槐花(各五錢),阿膠,荊芥,發灰,木賊草(各一錢),蜜丸米飲下。
止痛丸,〔便秘〕,羌活(一兩),大黃(八錢),檳榔,木香,肉桂,川芎(各五錢),郁李仁(兩半),蜜丸。
皂角煎丸,〔腸痔〕,滿尺皂角(三枚去弦核醋煮),蝟皮(一兩炙),枯礬(一兩),雄豬(後懸蹄甲十個燒存性),桃仁(去皮炒),川芎,甜葶藶(炒),桔梗(各五錢),苡仁,白芷(各一錢),蜜丸,桑皮湯下五十丸。
荊芷湯,〔氣滯〕,荊芥穗,枳殼,槐花,紫蘇,炙甘草,香附等分,每末二錢每末二錢,空心,米湯下。
四物解毒湯〔大腸熱〕,枳殼,白朮,槐角,秦艽(等分),水煎服。
椒子散〔痛甚〕,川椒子為末,摻少許棉花片上,放患處坐,可止痛。
獨葉丹,〔蟲蝕〕,桃葉二十片,杵爛,塞糞門即愈。
神效散,〔富貴人〕,苦參,川椒,槐花,枳殼,苦葫蘆,荊芥,白芷,連翹,獨活,金銀花,小茴,麻黃,椿樹皮,煅牡蠣,芫荽子,威靈仙(各一錢),蔥白(三莖),水五碗,煎五七沸,去渣,以盆盛之,坐上熏洗,大效。一方加大黃茄打碎二個。
茄柯湯,〔外痔〕,陳茄柯,陳槐花,冬瓜皮,枳殼(等分),煎湯熏洗,洗後以新水調熊膽抹。
去毒散〔爛痔〕,血餘灰(三分),兒茶,黃連,血竭,乳香(各五錢),蜂房(三分),膽礬(分半),黃丹(四分),沒藥(五分),雞內金燒灰(一分),共為末,先將蔥、鹽熱湯洗淨,敷患處,三五次愈。
荊芥湯,〔翻花痔〕,荊芥,防風,朴硝,先將此三味煎湯洗,次用下木鱉子散調敷。
木鱉子散,〔又〕,木鱉子,鬱金,共研末,入冰片少許,水調敷之,若有熊膽和入,尤妙。
白話文:
豬臟丸(針對出血): 槐子一兩、牙皂七分、黃連四兩、糯米半升,全部磨成粉末。取一條豬大腸洗淨,將藥粉塞入,兩頭綁緊,放入砂鍋煮爛,然後搗成丸子。用米湯送服。這就是所謂的臟頭丸。
蝟皮丸(針對快形成瘺管): 艾葉(炒黃)、槐花、枳殼、地榆、當歸、川芎、黃耆、白芍、貫眾、枯礬(各五錢),蝟皮一兩,頭髮灰三錢,雄豬蹄甲(燒焦)十個,皂角(醋炙)一個。全部混合後用蜂蜜製成丸子,用米湯送服。
加味連殼丸(針對濕熱): 黃連一兩,枳殼、厚朴(各五錢),當歸四錢,木香、黃柏(各三錢),荊芥二錢,蝟皮一個。混合後用糊狀物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
四順清涼飲(針對血熱): 當歸、白芍、甘草、大黃(等分)。
三神丸(針對暴飲暴食): 枳殼、皂角(煅燒後與五倍子炒過,等分),混合後用蜂蜜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
川歸丸(針對下血): 川芎、當歸、黃耆、神麯、地榆、槐花(各五錢),阿膠、荊芥、頭髮灰、木賊草(各一錢)。混合後用蜂蜜製成丸子,用米湯送服。
止痛丸(針對便秘): 羌活一兩,大黃八錢,檳榔、木香、肉桂、川芎(各五錢),郁李仁二兩半。混合後用蜂蜜製成丸子。
皂角煎丸(針對腸痔): 取約一尺長的皂角三枚(去除絲狀物與種子,用醋煮過)、蝟皮一兩(烤過)、枯礬一兩、雄豬後蹄甲(燒至炭化)十個、桃仁(去皮炒過)、川芎、甜葶藶(炒過)、桔梗(各五錢)、薏仁、白芷(各一錢)。混合後用蜂蜜製成丸子,用桑樹皮湯送服五十丸。
荊芷湯(針對氣滯): 荊芥穗、枳殼、槐花、紫蘇、炙甘草、香附(等分)。每次用藥粉二錢,空腹用米湯送服。
四物解毒湯(針對大腸熱): 枳殼、白朮、槐角、秦艽(等分)。用水煎服。
椒子散(針對疼痛劇烈): 川椒子磨成粉末,撒在棉花片上,敷在患處,可以止痛。
獨葉丹(針對蟲蝕): 桃葉二十片,搗爛後塞入肛門,即可治癒。
神效散(針對富貴人家): 苦參、川椒、槐花、枳殼、苦葫蘆、荊芥、白芷、連翹、獨活、金銀花、小茴香、麻黃、椿樹皮、煅牡蠣、芫荽子、威靈仙(各一錢),蔥白三段。用水五碗,煎煮至沸騰五到七次,去除藥渣,用盆裝好,坐於盆上熏洗,效果顯著。另一個方子是加入大黃和打碎的茄子兩個。
茄柯湯(針對外痔): 陳茄柯、陳槐花、冬瓜皮、枳殼(等分),煎湯熏洗,洗後用新水調熊膽塗抹。
去毒散(針對潰爛的痔瘡): 頭髮灰(三分)、兒茶、黃連、血竭、乳香(各五錢)、蜂房(三分)、膽礬(半分)、黃丹(四分)、沒藥(五分)、雞內金燒灰(一分)。全部磨成粉末,先用蔥和鹽熱水清洗患處,然後敷上藥粉,三五次即可痊癒。
荊芥湯(針對翻花痔): 荊芥、防風、朴硝,先用這三味藥煎湯清洗,然後用下面的木鱉子散調敷。
木鱉子散(又): 木鱉子、鬱金,一起磨成粉末,加入少許冰片,用水調勻敷在患處,若加入熊膽,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