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八 (4)

1. 腹少腹病源流

【脈法】,《脈經》曰:脈細小緊急,腹中刺痛,陰弦,亦是腹痛。尺脈緊,臍下痛,弦急,小腹痛。尺脈伏或實,小腹痛。心腹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疾者死。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脈訣》曰:心腹痛脈沉細宜,浮大弦長命必殂。《醫鑑》曰:尺脈弦,則腹痛。

【腹痛原由症治】,《內經》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綣,縮綣則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寒氣客於背俞,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則血澀脈急,故脅肋與小腹相引痛。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

又曰:熱氣留於小腸,小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又曰:腎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藥。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靈氣相搏,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客於夾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正傳》曰: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者,是邪實也,須以大陷胸湯下之。

若小腹硬滿而痛,小便利,則是畜血之症。小便不利,則尿澀之症。《直指》曰:寒熱死血痰飲食積腹痛,每每停聚不散,惟蟲痛則乍作乍止,去來無定,又或嘔吐清沫,此為可驗耳。

大腹外症,名腹癰。小腹外症,名沖疽。腹癰因於膏梁厚味,及七情火鬱,脾虛氣滯,毒聚熱壅所致。其症生於肚腹之皮裡膜外,如腹痛特甚,左關洪數,乃即腹癰之兆,其治以未膿已膿分法。漫腫堅硬,肉色不變,是膿尚未成之候也(宜托裡散、仙方活命飲)。焮腫痛甚者,邪氣實也(宜仍用仙方活命飲、托裡散或黃連消毒散)。

此未膿前治法。若腫起而軟,皮色紅,是膿汁已成之候也,急速其潰(宜托裡消毒散)。倘因氣血俱虛,不即自潰,或已有白頭(宜急用替針丸),或未有白頭(宜急用針刺),總當速令出膿,切不可誤服克伐涼藥,致腫痛不潰,潰不能斂,甚而壯者弱,弱者死。蓋以腹皮厚而脂膜脆,使淹延日久,腫不即潰,潰不即斂,易至內腐,洞腸見腑,為患不小。故當其未膿,必以扶元解毒為主,佐以行經活血之藥。

及其已膿,亦必以健脾胃壯氣血為主,佐以排膿斂口之方(宜十全大補湯、托裡當歸湯)。此已膿後治法。若發於小腹疼痛寒熱,其名沖疽,由心火炎熾,流入腎經,故疽發於腎部位也(宜仙方活命飲,或勝金丹、奪命丹選用)。此症五日變色便可刺,亦以速去毒膿,速斂瘡口為主。

若失治,必五十日死,以小腹之為地,與大腹同一要害也。

白話文:

腹部疾病的起源與發展

【脈象】《脈經》說:脈象細小而急促,表示腹部有刺痛感;如果脈象像拉緊的琴弦一樣,也表示腹痛。尺脈如果呈現緊繃的狀態,表示肚臍下方疼痛;如果脈象像拉緊的琴弦又很急促,表示小腹疼痛。尺脈如果微弱到幾乎摸不到或感覺很強實,都表示小腹疼痛。如果心腹疼痛到無法呼吸,脈象細小遲緩,表示情況還可救治;如果脈象強勁急促,表示病情危急。腹痛時,脈象反而呈現浮大而長的狀態,表示將會死亡。《脈訣》說:心腹疼痛,脈象應該是沉而細的,如果脈象呈現浮大弦長的狀態,表示性命將會不保。《醫鑑》說:如果尺脈呈現弦脈,表示腹痛。

【腹痛的原因與治療】《內經》說:寒氣侵入經脈之外,會導致脈象寒冷,脈象寒冷就會使血管收縮,收縮就會變得拘急,拘急就會牽引到細小的血管,所以會突然發生疼痛。如果因為受到嚴重的寒邪侵襲,就會導致疼痛持續很久。寒氣侵入背部的腧穴,這些穴位又與心臟相通,所以會互相牽引而引起疼痛。寒氣侵入足厥陰肝經,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脈象急促,所以會引起脅肋與小腹互相牽引的疼痛。寒氣侵入五臟,導致氣機逆亂、上吐下瀉,陰氣耗竭,陽氣還沒恢復,所以會突然疼痛到昏迷不醒,如果氣機恢復,人就會甦醒。

《內經》又說:熱氣滯留在小腸,就會引起小腸疼痛,出現煩躁口渴的症狀,導致腸道乾燥堅硬,使大便無法排出,所以會疼痛且便秘不通。又說:腎虛會引起胸部疼痛,以及大腹、小腹疼痛,出現清厥的症狀,這種情況不適合用藥。寒氣侵入經脈之中,與體內的精氣相互搏擊,會導致脈象充盈,脈象充盈就會導致疼痛且無法按壓。寒氣侵入脊柱兩旁的經脈,按壓很深也無法觸及,所以按壓也沒有效果。《正傳》說:從心下到小腹,如果出現硬滿疼痛,是屬於邪氣實證,必須用大陷胸湯來攻下。

如果小腹硬滿疼痛,但小便正常,這是屬於蓄血的症狀。如果小便不利,這是屬於尿澀的症狀。《直指》說:因為寒邪、熱邪、瘀血、痰飲、飲食積滯所引起的腹痛,往往會持續累積不散。只有蟲痛是時作時止,沒有一定的規律,有時還會嘔吐出清稀的泡沫,這是判斷蟲痛的一個依據。

大腹外表的病症,稱為「腹癰」。小腹外表的病症,稱為「沖疽」。腹癰是因為經常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加上情緒不佳、肝氣鬱結,導致脾虛氣滯,毒素積聚、熱邪壅盛所引起的。這種病症發生在肚腹皮膚的內層、筋膜的外層,如果腹痛特別嚴重,左手的關脈呈現洪大而數急的脈象,就是腹癰的徵兆,治療方式要根據膿是否形成來區分。如果腫脹範圍很大、堅硬,皮膚顏色沒有改變,表示膿液還沒有形成(宜用托裡散、仙方活命飲)。如果腫脹發紅、疼痛劇烈,表示邪氣旺盛(宜用仙方活命飲、托裡散或黃連消毒散)。

以上是膿液形成前的治療方法。如果腫脹的地方變軟、皮膚發紅,表示膿液已經形成,要儘快讓它潰破(宜用托裡消毒散)。如果因為氣血虛弱而無法自行潰破,或是已經出現白色膿頭(宜馬上使用替針丸),或是還沒有出現白色膿頭(宜馬上針刺),總之都應該儘快讓膿液排出,千萬不可以誤用克伐的寒涼藥物,導致腫痛無法潰破,或潰破後無法癒合,嚴重的話會使身體強壯的人變得虛弱,虛弱的人則會死亡。因為腹部的皮膚很厚,而脂肪膜又很脆弱,如果拖延很久,導致腫脹無法及時潰破,潰破後又無法及時癒合,很容易導致內部腐爛,甚至會看到腸道和內臟,後果非常嚴重。所以在還沒形成膿液時,必須以扶助元氣、解毒為主,並配合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等到膿液形成後,也必須以健脾胃、強壯氣血為主,並配合使用排膿斂瘡口的藥方(宜用十全大補湯、托裡當歸湯)。以上是膿液形成後的治療方法。如果病症發生在小腹,出現疼痛、發冷發熱,這種病症稱為「沖疽」,是由於心火旺盛,流竄到腎經所引起的,所以瘡瘍會發生在腎臟的部位(宜用仙方活命飲,或是勝金丹、奪命丹選用)。這種病症在五天後皮膚顏色會改變,就可以進行穿刺,也要儘快排出毒膿,儘快使瘡口癒合。

如果延誤治療,必定會在五十天內死亡,因為小腹這個部位和腹部其他地方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