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10)

1. 胸膈脊背乳病源流

《精要》曰:凡癰疽初發,腫硬高起者,毒氣卻淺,此乃六腑不和,為癰症屬陽,勢急而易治。若初發如粟粒,如豆許,與肉平等,或作赤色,或覺癢甚,勿抓破,此乃五臟不調,為疽屬陰,毒氣內畜,勢緩而難瘳。

【乳癰乳岩症治】,《千金方》曰:女人患乳癰,四十以下,治之多愈,四十以上,治之多死,不治,則自終其天年。《入門》曰:婦人積傷憂怒,致生乳岩,五七年後,外腫紫黑,內漸潰爛,滴盡氣血方死,惟清心靜養,始苟延歲月。丹溪曰:一婦年六十,性急多妒,忽左乳結一核,大如棋子,不痛,即以人參湯調青皮、甘草末,入薑汁細細呷,一日夜五六次,至六七日消矣。

又一婦性躁,難於後姑,乳生隱核,以單煮青皮湯,間以加減四物湯,加行經絡之藥,治兩月而安。此皆乳岩初起之症,故易治。單煮青皮湯用青皮四錢,水煎,日三服。

白話文:

《醫學精要》說:凡是癰疽剛開始發作,腫塊又硬又高,表示毒氣還在表面,這是因為六腑不協調引起的,屬於陽性的癰症,病勢發展快但容易治療。如果剛發病時,腫塊像小米粒或豆子般大小,與皮膚平齊,或是呈現紅色,或是感覺很癢,千萬不要抓破,這表示五臟不調,屬於陰性的疽,毒氣積存在體內,病勢發展慢且難以痊癒。

關於乳癰和乳岩的治療,《千金方》說:婦女得了乳癰,四十歲以下治療大多能痊癒,四十歲以上治療則大多會死亡,如果置之不理,也能夠活到自然壽終。《醫學入門》說:婦女因為長期憂愁憤怒,導致發生乳岩,經過五到七年後,外表腫大呈現紫黑色,內部逐漸潰爛,直到氣血耗盡才死亡,只有保持心情平靜,好好休養,或許可以勉強延長壽命。朱丹溪說:有一位婦女六十歲,性情急躁又愛嫉妒,忽然左邊乳房長了一個核狀物,像棋子一樣大,但不痛,就用人參湯調和青皮、甘草末,加入薑汁慢慢喝,一天喝五六次,經過六七天就消退了。

另有一位婦女性情暴躁,難以與婆婆相處,乳房長了隱藏的硬塊,就用單獨煮的青皮湯,搭配加減四物湯,加上疏通行經絡的藥物,治療兩個月就痊癒了。這些都是乳岩初期發病的症狀,所以容易治療。單煮青皮湯的做法是:用四錢青皮,用水煎煮,每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