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六 (22)
卷二十六 (22)
1. 治頸項瘡瘍方八十六
此方兼治瘰癧,真仙方也。
海帶丸〔又〕,海帶,青皮,陳皮,貝母(等分),蜜丸,彈子大,食後含化。甚者加昆布。
消核丸,〔又〕,鹽水(炒橘紅),赤苓(酒煨大黃),連翹(各一兩),酒黃芩,山梔(各八錢),半夏曲,酒元參,牡蠣(童便淬另研),花粉,桔梗,瓜蔞仁(各七錢),殭蠶(六錢),甘草節(四錢),湯浸蒸餅丸,白湯下八九十丸。
二陳湯,〔又〕,茯苓,陳皮,半夏,甘草
開氣消痰湯,〔又〕,便香附,桔便,殭蠶(各一錢),黃芩,陳皮,枳殼(各七分),檳榔,前胡,半夏,枳實,羌活,荊芥,射干,威靈仙(各五分),甘草(四分),木香(三分),姜(三片)
消解散,〔又〕,南星,半夏(各一錢),陳皮,枳實,桔梗,柴胡,前胡,黃連,連翹,赤芍,防風,獨活,蘇子,蓬朮,木通,白附子,甘草,蔓荊子(各五分),姜,燈心
消風化痰湯,〔又〕,白附子,木通(各一錢),南星,半夏,赤芍,連翹,天麻,殭蠶,天冬,桔梗,金銀花,蒼耳子(各七分),白芷,防風,羌活,皂角(各五分),全蠍,陳皮(各四分),甘草(二分),姜(五片)
內托白斂散,〔又〕,赤芍,當歸,連翹(各一錢),酒黃芩,白芷,白斂,瓜蔞仁(各八分),川芎,天花粉,乳香(各七分),防風,桔梗,柴胡(各五分),白蒺藜,生草(各四分)
含化丹,〔又〕,酒蒸大黃,殭蠶,青黛,膽星(等分),蜜丸,食後含化。
山藥膏,〔又〕,生山藥(一塊),萆麻子(三個),各去皮,研勻攤貼,如神。
加味小胃丹,〔又〕,南星,半夏(各二兩半俱用白礬皂角薑汁水煮十五次),桃仁,杏仁俱用白礬皂角水泡,紅花,陳皮,白朮,白芥子,枳實(礬水泡半日炒),蒼朮(米泔白礬),皂角(水浸一宿炒各二兩),薑汁、竹瀝煮神麯丸。
此方兼治中風痰痞積,眩暈,喉痹,淡薑湯下。癱瘓不語,濃薑湯下。痞塊、頭風、頭痛,臨臥、食後服,神效。
竹瀝達痰丸,〔又〕,大黃,黃芩(各八兩),沉香(五錢),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半夏(各三兩),礞石焰硝煅過(一兩),以竹瀝、薑汁和如稀糊,磁器內曬乾,又研細,又以竹瀝、薑汁和曬,共三次,再研,仍以竹瀝、薑汁和丸,每服百丸,米湯下。
此方治有痰而氣弱者,能搜逐積痰從大便出,不損元氣,孕婦忌用。
梔子清肝湯,〔瘰癧〕,山梔,柴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白芍,當歸,牛蒡子(各七分),甘草(五分)
此方專治三焦及膽經血虛,肝火風熱,耳內瘡或癢,或頸項胸乳等處作痛,或寒熱晡甚,自汗口苦,或目唇搐動等症。
白話文:
治療頸部瘡瘍的方劑八十六
這個方子也能治療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是個非常有效的方子。
海帶丸(又一個方子)
使用海帶、青皮、陳皮、貝母(等份)混合,用蜂蜜製成丸子,像彈珠大小,飯後含在嘴裡慢慢融化。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加入昆布。
消核丸(又一個方子)
用鹽水炒過的橘紅、用酒煨過的大黃、連翹(各一兩),用酒浸過的黃芩、山梔(各八錢),半夏曲、用酒浸過的元參、用童子尿淬過的牡蠣(另研磨)、花粉、桔梗、瓜蔞仁(各七錢),僵蠶(六錢),甘草節(四錢),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子,用白開水送服八九十丸。
二陳湯(又一個方子)
茯苓、陳皮、半夏、甘草。
開氣消痰湯(又一個方子)
便香附、桔梗、僵蠶(各一錢),黃芩、陳皮、枳殼(各七分),檳榔、前胡、半夏、枳實、羌活、荊芥、射干、威靈仙(各五分),甘草(四分),木香(三分),生薑(三片)。
消解散(又一個方子)
南星、半夏(各一錢),陳皮、枳實、桔梗、柴胡、前胡、黃連、連翹、赤芍、防風、獨活、蘇子、蓬朮、木通、白附子、甘草、蔓荊子(各五分),生薑、燈心草。
消風化痰湯(又一個方子)
白附子、木通(各一錢),南星、半夏、赤芍、連翹、天麻、僵蠶、天冬、桔梗、金銀花、蒼耳子(各七分),白芷、防風、羌活、皂角(各五分),全蠍、陳皮(各四分),甘草(二分),生薑(五片)。
內托白斂散(又一個方子)
赤芍、當歸、連翹(各一錢),用酒浸過的黃芩、白芷、白蘞、瓜蔞仁(各八分),川芎、天花粉、乳香(各七分),防風、桔梗、柴胡(各五分),白蒺藜、生甘草(各四分)。
含化丹(又一個方子)
用酒蒸過的大黃、僵蠶、青黛、膽星(等份)混合,用蜂蜜製成丸子,飯後含在嘴裡慢慢融化。
山藥膏(又一個方子)
生山藥(一塊)、蓖麻子(三個),各自去皮,研磨均勻後攤在患處,效果神奇。
加味小胃丹(又一個方子)
南星、半夏(各二兩半,都用白礬、皂角、薑汁水煮十五次),桃仁、杏仁(都用白礬、皂角水浸泡),紅花、陳皮、白朮、白芥子、枳實(用礬水泡半天後炒),蒼朮(用米泔水、白礬浸泡),皂角(用水浸泡一晚後炒,各二兩),用薑汁、竹瀝煮神曲做成丸子。
這個方子還能治療中風引起的痰痞積聚、眩暈、喉痹,可以用淡薑湯送服。對於癱瘓失語,可以用濃薑湯送服。對於痞塊、頭風、頭痛,臨睡前或飯後服用,效果神奇。
竹瀝達痰丸(又一個方子)
大黃、黃芩(各八兩),沉香(五錢),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半夏(各三兩),礞石(用火硝煅燒過)(一兩),用竹瀝、薑汁調和成稀糊狀,放入瓷器中曬乾,再研磨成細末,再用竹瀝、薑汁調和後曬乾,共三次,再次研磨,仍然用竹瀝、薑汁調和成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米湯送服。
這個方子治療痰多而氣虛的人,能夠把積聚的痰從大便排出,不會損傷元氣,孕婦忌用。
梔子清肝湯(治療瘰癧)
山梔、柴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白芍、當歸、牛蒡子(各七分),甘草(五分)。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三焦和膽經血虛,肝火風熱,耳朵內長瘡或癢,或頸部、胸部、乳房等部位疼痛,或發冷發熱,下午加重,自汗、口苦,或眼睛、嘴唇抽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