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六 (14)
卷二十六 (14)
1. 附錄瘡瘍外治雜方
金箍膏,鳳仙花子,大黃,五倍子(各十兩為細末),人中白(兩半如無以皮硝代),陳小粉(三年者十三兩),共入鐵鍋內炒至黃焦色,米醋調,腫毒初起,圍之。
圍藥方,五倍子(炒焦黑),陳小粉(炒黃黑各五斤),龜板燒,白芨,白斂,朴硝,榆樹皮(各十二兩),白芷稍,大黃,南星,黃柏,半夏(各八兩),黃連,牙皂,萆麻子(各四兩醋調,瓦盆內慢火熬成膏)。
此方專治一切癰疽、發背、便毒、吹乳、橫痃及風濕疼痛,小兒熱毒火丹、無名腫毒,初起者圍之即散,已成者圍之即生頭出膿,定痛散毒,真聖藥也。每用加白蜜、豬膽、醋三味,和勻圍腫處,中留一孔,綿紙貼之,如紙干以抿子刷上。
白話文:
金箍膏
將鳳仙花籽、大黃、五倍子(各十兩磨成細末),人中白(兩半,如果沒有可用皮硝代替),三年以上的陳小粉(十三兩),全部放入鐵鍋中炒到黃褐色焦狀,再用米醋調和,用來塗抹在剛開始發腫的毒瘡周圍。
圍藥方
將炒至焦黑的五倍子、炒至黃黑色的陳小粉(各五斤),以及燒過的龜板、白芨、白蘞、朴硝、榆樹皮(各十二兩),加上白芷梢、大黃、南星、黃柏、半夏(各八兩),還有黃連、牙皂、萆麻子(各四兩),用醋調和,放在瓦盆內用小火慢慢熬成膏狀。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各種癰疽、發背、便毒、乳腺炎、橫痃以及風濕疼痛,還有小孩的熱毒、火丹、不明原因的腫毒。剛開始發作時塗抹可以消散,已經形成的塗抹可以讓它化膿生頭,具有止痛散毒的功效,真是神效的藥物。每次使用時加入白蜂蜜、豬膽汁、醋三種,調勻塗抹在腫脹的部位,中間留一個小孔,再用棉紙貼上,如果紙乾了,就用刷子塗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