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1)

1. 附錄毛髮雜方

眉毛不生方,芥菜子,半夏(等分),為末,薑汁調搽,數次即生。

治人無發方,甜瓜葉搗汁塗之,即生。

病後發落方,鮮猴薑、野薔薇嫩枝,煎汁刷之。

令髮長黑方,桑葉,生麻油,煎過去渣,沐發令長數尺。

鬚髮黃赤方,生地一斤,生薑半斤,各洗搗汁留渣用。不蛀皂莢十條,去皮弦蘸二汁炙,汁盡為度,同渣入罐,泥固煅存性,研末,鐵器盛之。每末三錢,湯調,停二日,臨臥刷染鬚髮即黑。

秘傳烏髮方,五倍子半斤,研末,銅鍋炒之,勿令成塊,如有煙起,即提下攪之,從容上火慢炒,色黑為度,以濕青布包扎,足踏成餅,收貯聽用。每用時,先以皂角水洗淨鬚髮,用五倍子末二兩、酒炒紅銅末錢六分、生礬六分、訶子肉四分、沒石子四分、硼砂一分,共研極細,烏梅,酸榴皮煎湯調勻,碗盛,重湯煮四五十沸,待如飴狀,以眉掠刷於鬚髮上一時,洗去再上,包往,次日洗去,以桃核油潤之,半月一染甚妙。

巫靈散,膽礬,五倍子,百藥煎,青胡桃皮,酸石榴皮,訶子皮,木瓜皮,豬牙,皂角,何首烏,細辛等分,為末,蜜和如錢大,常放木炭內培養,勿令離炭,用時以熱酒化開塗之。

金主綠雲油,蔓荊子,沒石子,躑躅花,訶子皮,覆盆子,白芷,沉香,防風,附子,零陵香,生地,芒硝,公丁香,旱蓮草(各一錢半),卷柏(三錢),上銼,絹袋盛,將清香油八兩浸入,封過七日,取擦頭上,日三次。巫靈散,治鬚髮黃白不澤,此綠雲油能生髮。

白話文:

【附錄毛髮雜方】

眉毛不生的解決方式,取芥菜籽和半夏,兩者份量相同,研磨成粉,用薑汁調和後塗抹在眉毛上,多塗幾次眉毛就會重新生長。

治療禿頭的方法,將甜瓜葉搗碎取汁,塗抹在頭皮上,就能長出新的頭髮。

病後掉髮的解決方式,使用新鮮的猴薑和野薔薇的嫩枝,煎煮成汁液,然後用這個汁液來刷頭髮。

使頭髮長長變黑的方式,將桑葉和生麻油煎煮過濾掉渣滓,用這個油來護髮,可以讓頭髮長到數尺長。

鬚髮泛黃或泛紅的解決方式,取一斤的生地和半斤的生薑,分別清洗乾淨後搗成汁,留下渣滓。另取十條沒有蟲蛀的皁莢,去掉皮和絃,然後用上述的兩種汁液浸泡,放在火上烤至汁液完全被吸收,再與渣滓一起放入罐中,密封後煅燒,研磨成粉,裝在鐵製容器中。每次取三錢粉末,用熱水調和,放置兩天,在睡前將它塗抹在鬚髮上,就可以讓鬚髮變黑。

祕密傳授的烏髮方法,取半斤的五倍子,研磨成粉,用銅鍋炒制,注意不要結塊,如果看到有煙冒出,就提起鍋來攪拌,慢慢炒至顏色變黑,用濕的青布包裹,踩壓成餅狀,收好備用。使用時,先用皁角水清潔鬚髮,然後取二兩的五倍子粉、六分的紅銅末(酒炒)、六分的生礬、四分的訶子肉、四分的沒石子、一分的硼砂,共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加入烏梅、酸石榴皮煎煮的湯水調勻,放入碗中,再用滾水加熱四五十次,待其變得像糖漿一樣,用眉刷蘸取塗抹在鬚髮上一段時間,然後洗去再塗一次,用布包住,第二天洗去,再用桃核油保養,每半月染一次,效果非常好。

巫靈散,膽礬、五倍子、百藥煎、青胡桃皮、酸石榴皮、訶子皮、木瓜皮、豬牙皁角、何首烏、細辛,各取等份,研磨成粉,再用蜂蜜調和成錢幣大小的圓球,常常放在木炭中培養,不要讓它離開炭火,使用時用熱酒溶解,塗抹在頭髮上。

金主綠雲油,蔓荊子、沒石子、躑躅花、訶子皮、覆盆子、白芷、沉香、防風、附子、零陵香、生地、芒硝、公丁香、旱蓮草(各一錢半)、卷柏(三錢),以上材料切碎,用絹袋裝好,將八兩的清香油浸泡其中,封好七天,取出後每天三次擦在頭皮上。巫靈散能治療鬚髮泛黃或失去光澤,而綠雲油則能促進頭髮生長。

2. 頭痛源流

眩暈,風頭旋,頭風,首風,腦風,腦疽

頭痛,經氣逆上,干遏清道,不得運行病也。統天氣六淫之邪,人氣六賊之逆,皆有之。經曰: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此蓋以太陽之脈達風府,太陽受風,則腦痛而為腦風。又以沐則腠開,風傷於衛故也。經又曰:頭痛數歲不已,當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頭痛齒亦痛,名曰厥逆。此蓋以大寒入腦,則邪深,故數歲不已。

髓者,骨之充,齒者,骨之餘,故頭痛齒亦痛,是邪逆於上,故曰厥逆也(宜羌活附子湯)。經又曰: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此蓋以頭痛本太陽病,太陽之脈交巔上,其直者從巔入絡腦。下虛,少陰腎虛也。上實,太陽膀胱實也。腎虛不能攝太陽之氣,故虛邪上行而頭痛,其脈必舉之弦,按之堅(宜玉真丸)。

經又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此蓋以腸胃為衛門之道路,氣之所以往來,氣虛則不能上升於巔頂,故頭痛(宜補中益氣湯)。經又曰:頭痛甚,則腦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此蓋以三陽受邪,伏而不去,則陽氣敗納,故手足之寒,上至於節也。統而觀之,經之論頭痛,總不越風寒虛三者,其旨固瞭然也。

雖然,各經所犯頭痛,其為痛處,與其現症脈候,及應用之藥,有不得不分辨者。太陽經痛在正巔,其症兼惡風寒,其脈必浮緊(宜川芎、麻黃、羌活、獨活)。少陽經痛在耳前髮際,其症兼寒熱,其脈必細而弦(宜柴胡、黃芩)。陽明經痛在額間,其症兼自汗,發熱惡寒,其脈必浮緩長實(宜升麻、葛根、石膏、白芷)。或發熱,惡熱而渴(宜白虎湯加白芷)。

太陰經頭痛,其症兼體重多痰,其脈必沉緩(宜南星、半夏、蒼朮)。或太陰痰厥,亦頭痛(宜柴胡、黃芩、黃連、半夏)。少陰經頭痛,其症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必沉細(宜麻黃附子細辛湯)。厥陰經頭痛,其症兼項痛,或吐痰沫冷厥,其脈必浮緩(宜吳萸、乾薑)。

或肝風虛動頭痛,而兼目眩耳聾(宜生熟地黃丸、鉤藤散)。或怒氣傷肝而亦頭痛(宜沉香降氣散)。腎與膀胱經挾寒濕而頭痛,其症亦下虛上實,氣上而不能下(宜玉真丸)。心與小腸經挾濕熱而頭痛,其症兼煩心厥逆(宜清空膏加麥冬、丹參)。三陽經熱鬱頭痛,不敢見日光,置水於頂上,汗吐下三法並行必愈。

以上各經頭痛之異如此,而尤緊要者,凡遇陰經為患,藥必用辛溫,如桂、附、乾薑、吳萸之屬皆可。至實痛、虛痛,尤不可混。蓋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朝會於頭。而六淫五賊之邪,皆能犯上為逆。或與正氣相搏,鬱而成熱,則脈滿而痛(宜茶調散),或邪氣留滯,亦脈滿而痛(宜菊花散),是為實也。

白話文:

頭痛源流

暈眩、風頭旋、頭風、首風、腦風、腦疽等頭痛,都是因為經絡之氣逆行上衝,阻塞了頭部的清氣運行所致。 外邪(六淫)和內邪(六賊)都能引起頭痛。經書記載:風邪循著風府穴上行,就會導致腦風;洗完頭後受風,則會引起首風。這是因為太陽經脈經過風府穴,太陽經受風,就會引起腦部疼痛,也就是腦風。洗頭後毛孔張開,更容易受風邪侵襲而傷及衛氣。經書還說:頭痛多年不愈,是因大寒之邪深入骨髓,而髓與腦相通,腦氣逆亂,所以頭痛且牙齒也痛,稱為厥逆。這是因為大寒之邪深入腦部,邪氣深重,所以才會多年不愈。

骨髓滋養骨骼,牙齒是骨骼的延伸,所以頭痛伴隨牙痛,都是因為邪氣上逆所致,故稱厥逆(可用羌活附子湯)。經書還說:頭痛位於頭頂,是下虛上實,病位在足少陰經的巨陽穴,嚴重時會影響到腎經。這是因為頭痛本是太陽經病變,太陽經脈循行至頭頂,直達腦部。下虛是指少陰腎經虛弱;上實是指太陽膀胱經實熱。腎虛不能約束太陽經之氣,導致邪氣上行而頭痛,其脈象必是浮舉而弦,按之堅實(可用玉真丸)。

經書還記載:頭痛伴隨耳鳴,是九竅不通,源於腸胃功能失調。這是因為腸胃是氣機出入的門戶,氣虛則不能上達頭頂,所以頭痛(可用補中益氣湯)。經書也說:頭痛劇烈,發展成腦痛,手腳冰冷至關節,這種情況是治不好的。這是因為三陽經受邪氣侵犯,邪氣伏藏不去,陽氣衰敗內陷,所以手腳冰冷,甚至到關節。總而言之,經書論述頭痛,總不外乎風寒虛三者,其要旨十分清楚。

然而,不同經脈引起的頭痛,其疼痛部位、症狀、脈象和用藥,都必須區分。太陽經頭痛位於頭頂正中,伴隨惡風寒,脈象浮緊(可用川芎、麻黃、羌活、獨活)。少陽經頭痛位於耳前髮際,伴隨寒熱,脈象細弦(可用柴胡、黃芩)。陽明經頭痛位於額頭,伴隨自汗、發熱惡寒,脈象浮緩長實(可用升麻、葛根、石膏、白芷)。或發熱、惡熱且口渴(可用白虎湯加白芷)。

太陰經頭痛,伴隨身體沉重、痰多,脈象沉緩(可用南星、半夏、蒼朮)。或是太陰經痰厥引起的頭痛(可用柴胡、黃芩、黃連、半夏)。少陰經頭痛,伴隨足寒、氣逆,寒厥,脈象沉細(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厥陰經頭痛,伴隨項痛,或吐出冷痰沫,脈象浮緩(可用吳萸、乾薑)。

或是肝風虛動引起的頭痛,伴隨目眩耳聾(可用生熟地黃丸、鉤藤散)。或是怒氣傷肝引起的頭痛(可用沉香降氣散)。腎與膀胱經受寒濕引起的頭痛,也屬於下虛上實,氣上逆不能下降(可用玉真丸)。心與小腸經受濕熱引起的頭痛,伴隨煩躁、心煩、厥逆(可用清空膏加麥冬、丹參)。三陽經熱邪鬱結引起的頭痛,不敢見日光,可用在頭頂敷水、發汗、吐瀉三法並用,必能痊癒。

以上是各經頭痛的不同之處,尤其重要的是,凡是陰經病變,用藥必須辛溫,如桂枝、附子、乾薑、吳萸等。實證頭痛和虛證頭痛更不可混淆。因為六腑的清陽之氣和五臟的精華之血,都彙集於頭部。而外邪內邪都能犯上逆亂。邪氣與正氣相搏,鬱而化熱,則脈象充實而疼痛(可用茶調散);或邪氣停滯,也脈象充實而疼痛(可用菊花散),這都是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