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三 (26)
卷二十三 (26)
1. 治齒病方三十四
瀉胃湯,〔又〕,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連,丹皮,山梔,防風,薄荷,荊芥,甘草(各一錢),或加石膏亦可。
調胃承氣湯,〔又〕
羌活附子湯,〔寒痛〕,麻黃,附子,白芷,防風,炒姜蠶(各一錢),黃柏,羌活,蒼朮(各七分),黃耆,升麻,炙草(各五分),水煎,食後服。
當歸龍膽散,〔寒熱痛〕,麻黃,升麻,龍膽草,黃連,草蔻(各一錢),生地,歸梢白芷,羊脛骨灰(各五分),為末擦。
二陳湯,〔痰毒〕,茯苓,陳皮,半夏,甘草
加減甘露飲,〔瘀血〕,熟地,生地,天冬,黃芩,菌陳,枳殼,枇杷葉,金石斛,甘草(各一兩),犀角(三錢),每末二錢,煎服。
桃仁承氣湯,〔又〕
一笑散,〔疳䘌〕,川椒(為末),巴豆(一粒),研成膏,飯和作丸,棉裹安蛀孔內,即愈。
定痛散,〔又〕,當歸,生地,細辛,乾薑,白芷,連翹,苦參,川椒,黃連,桔梗,烏梅,甘草(各一錢),水煎,噙漱後嚥下。
蜂窩散,〔又〕蜂房一個,每孔內入胡椒、川椒各一粒,用碗盛之,入水令滿,加黃柏如指大三片於內,以碟蓋,紙封固,重湯煮二炷香,取出候溫,噙漱之,良久吐出。
白話文:
瀉胃湯,使用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連、丹皮、山梔、防風、薄荷、荊芥、甘草(各一錢),也可以加入石膏。
調胃承氣湯,(此處省略具體配方,因原文未列出)。
羌活附子湯,用於寒冷引起的牙痛,使用麻黃、附子、白芷、防風、炒姜蠶(各一錢)、黃柏、羌活、蒼朮(各七分)、黃耆、升麻、炙甘草(各五分),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當歸龍膽散,用於寒熱引起的牙痛,使用麻黃、升麻、龍膽草、黃連、草蔻(各一錢)、生地、歸梢、白芷、羊脛骨灰(各五分),磨成粉末擦在牙痛處。
二陳湯,用於痰毒引起的牙病,使用茯苓、陳皮、半夏、甘草。
加減甘露飲,用於瘀血引起的牙病,使用熟地、生地、天冬、黃芩、茵陳、枳殼、枇杷葉、金石斛、甘草(各一兩)、犀角(三錢),每次取二錢藥末,用水煎煮服用。
桃仁承氣湯,(此處省略具體配方,因原文未列出)。
一笑散,用於牙疳,將川椒(磨成粉末)和巴豆(一顆),一起研成膏狀,和飯混合製成藥丸,用棉花包裹塞入蛀牙孔內,即可治癒。
定痛散,用於牙痛,使用當歸、生地、細辛、乾薑、白芷、連翹、苦參、川椒、黃連、桔梗、烏梅、甘草(各一錢),用水煎煮,含在口中漱口後吞下。
蜂窩散,用於牙痛,取一個蜂巢,每個孔內放入胡椒、川椒各一粒,用碗盛裝,加滿水,再放入三片像手指大小的黃柏,用碟子蓋住,再用紙封住,隔水加熱煮兩炷香的時間,取出待溫熱後,含在口中漱口,過一會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