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三 (2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23)

1. 治口病方三十三

冰柏丸,〔內熱〕,冰片(一錢),川黃柏,薄荷葉,硼砂(各五分),蜜丸,含化。

赴筵散,〔臭爛〕,銅綠,白礬(各一錢)為末,摻舌上,溫醋漱之。

赴筵散,〔多膿〕黃芩,黃柏,黃連,山梔,乾薑,細辛,等分。

四物湯,〔虛火〕,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龍腦雞蘇丸,〔口臭〕

消風散,〔又〕,荊芥,甘草(各一錢),人參,茯苓,川芎,姜蠶,防風,藿香,羌活,蟬殼(各五分),陳皮,厚朴(各三分),加細茶,或為末,每二錢,茶下亦可。

涼膈散,〔實火〕,防風,荊芥,桔梗,黃芩,山楂,花粉,枳殼,赤芍,甘草

小柴胡湯,〔口酸〕,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當歸龍薈丸,〔又〕當歸,龍膽草,蘆薈,甘草,黃芩,荊芥,生地,赤芍,甘菊

瀉心湯,〔口苦〕黃連不拘多少,為極細末,每服二分半,或五分或一錢,溫水下。

龍膽瀉肝湯,〔又〕柴胡(一錢),黃芩(七分),甘草,人參,黃連,天冬,龍膽草,山梔,麥冬,知母(各五分),五味子(七粒),忌辛熱物。

瀉黃散,〔口甘〕,山梔(一錢半),藿香,甘草(各一錢),石膏(八分),防風(六分)

三黃湯,〔又〕,黃芩,黃連,山梔,石膏,赤芍,桔梗,陳皮,茯苓(各八分),白朮,甘草(各三分),烏梅(一個)

清胃湯,〔又〕

養胃進食湯,〔口淡〕

甘桔湯,〔口辛〕,甘草,桔梗

瀉白散,〔又〕,地骨皮,桑皮(各一錢),甘草(一錢),或加知母、貝母、桔梗、山梔、麥冬、生地亦可。

滋腎丸,〔口咸〕,酒黃柏,酒知母(各一兩),肉桂心(五分),水泛丸,湯下百丸。

加減瀉白散,〔口腥〕,桑皮(二錢),桔梗(錢半),地骨皮,炙甘草(各一錢),黃芩,麥冬(各五分),五味子(十五粒),知母(七分),日二服,忌酒面辛熱物。

加減甘露飲,〔口臭〕,熟地,生地,天冬,黃芩,枳殼,枇杷葉,茵陳草,金石斛,甘草(各一兩),犀角(三錢),每取末二錢,水煎服。此方內犀角一味,甚有道理,有奇效。

升麻黃連丸,〔又〕,酒黃芩(二兩),黃連(一兩),升麻,薑汁,青皮(各五錢),生甘草(三錢),白檀(二錢),蒸餅丸,彈子大,每丸細嚼,白湯下。

局方涼膈散,〔口糜〕,連翹(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薄荷,黃芩,山梔(各五分),加竹葉(七片),蜜少許,同煎至半,入硝去渣服。

移熱湯,〔又〕,生地,木通,甘草,竹葉,茯苓,豬苓,澤瀉,白朮,等分,煎服。此即導赤四苓二散合方也。

白話文:

治口病方三十三

  1. 冰柏丸 (內熱):冰片一錢,川黃柏、薄荷葉、硼砂各五分,蜜丸,含化。

  2. 赴筵散 (臭爛):銅綠、白礬各一錢,研末,敷於舌上,溫醋漱口。

  3. 赴筵散 (多膿):黃芩、黃柏、黃連、山梔、乾薑、細辛,等分。

  4. 四物湯 (虛火):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5. 龍腦雞蘇丸 (口臭)

  6. 消風散 (其他):荊芥、甘草各一錢,人參、茯苓、川芎、姜蠶、防風、藿香、羌活、蟬殼各五分,陳皮、厚朴各三分,加細茶,或研末,每次二錢,茶水送服。

  7. 涼膈散 (實火):防風、荊芥、桔梗、黃芩、山楂、花粉、枳殼、赤芍、甘草。

  8. 小柴胡湯 (口酸):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9. 當歸龍薈丸 (其他):當歸、龍膽草、蘆薈、甘草、黃芩、荊芥、生地、赤芍、甘菊。

  10. 瀉心湯 (口苦):黃連適量,研成極細末,每次服二分半、五分或一錢,溫水送服。

  11. 龍膽瀉肝湯 (其他):柴胡一錢,黃芩七分,甘草、人參、黃連、天冬、龍膽草、山梔、麥冬、知母各五分,五味子七粒,忌辛辣溫熱食物。

  12. 瀉黃散 (口甘):山梔一錢半,藿香、甘草各一錢,石膏八分,防風六分。

  13. 三黃湯 (其他):黃芩、黃連、山梔、石膏、赤芍、桔梗、陳皮、茯苓各八分,白朮、甘草各三分,烏梅一個。

  14. 清胃湯 (其他)

  15. 養胃進食湯 (口淡)

  16. 甘桔湯 (口辛):甘草、桔梗。

  17. 瀉白散 (其他):地骨皮、桑皮各一錢,甘草一錢,可加知母、貝母、桔梗、山梔、麥冬、生地。

  18. 滋腎丸 (口鹹):酒黃柏、酒知母各一兩,肉桂心五分,水泛丸,湯藥送服,每次一百丸。

  19. 加減瀉白散 (口腥):桑皮二錢,桔梗一錢半,地骨皮、炙甘草各一錢,黃芩、麥冬各五分,五味子十五粒,知母七分,每日二次,忌酒、麵食及辛辣溫熱食物。

  20. 加減甘露飲 (口臭):熟地、生地、天冬、黃芩、枳殼、枇杷葉、茵陳草、金石斛、甘草各一兩,犀角三錢,每次取藥末二錢,水煎服。此方含犀角,效力奇特。

  21. 升麻黃連丸 (其他):酒黃芩二兩,黃連一兩,升麻、薑汁、青皮各五錢,生甘草三錢,白檀二錢,蒸餅丸,彈子大小,每次一丸,細嚼,白湯送服。

  22. 局方涼膈散 (口糜):連翹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薄荷、黃芩、山梔各五分,加竹葉七片,蜜少許,同煎至半,去渣服。

  23. 移熱湯 (其他):生地、木通、甘草、竹葉、茯苓、豬苓、澤瀉、白朮,等分,煎服。此方為導赤散與四苓散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