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11)

1. 鼻病源流

鼻為肺竅,外象又屬土,故寒傷皮毛,則鼻塞不利。新者偶感風寒,必兼噴嚏,清涕,聲重(宜參蘇飲、羌活沖和湯)。若久而有根,略感風寒,鼻塞便發,必須清金降火(宜涼膈散加川芎、白芷、荊芥)。若風熱壅盛,鬱於肺中,亦致鼻塞聲重,宜疏散之(宜抑金散、川芎茶調散)。

肺火盛,反能塞鼻,必兼清解(宜黃連清肺飲)。鼻塞甚者,往往不知香臭(宜蓽澄茄丸)。或始而鼻塞,又為風冷所傷,津液凝滯,其冷氣入腦不消,結成硬癰,使腦氣不宣,遂流髓涕(宜南星飲、芎藭散)。又有火鬱清道,不聞香臭者(宜鼻不聞香臭方)。又有鼻痔者,始而鼻內生癰,窒塞不能聞味(宜通草散)。

癰久不愈,結成瘜肉,如棗核塞於鼻中,氣塞不通,由胃中有食積,熱痰流注,故氣凝結也(宜星夏湯,外用瓜礬散、蝴蝶散)。或由肺氣熱極而為瘜肉(宜黃連清肺飲加海藻,外以辛夷膏塞之)。或瘜肉結如榴子,漸至下垂,孔竅閉塞,氣不得通,此由肺氣不清,風熱鬱滯而成也(宜辛夷消風散、黃芩清肺飲、辛夷荊芥散,外以瓜礬散塞之),必戒厚味嗜欲。

甚有鼻中瘜肉,臭不可近,痛不可搖者,亦由膏粱氣積,濕熱蒸於肺門,如雨霽之地,突生芝菌也(宜勝濕湯、瀉白散,外以白礬末加硼砂少許,吹其上,頃之即化水,漸下而消)。又有鼻淵者,即腦漏也,由風寒凝入腦戶,與太陽濕熱交蒸而成,或飲酒多而熱熾,風邪乘之,風熱鬱不散而成。經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

其症鼻流濁涕,或稠涕若膿血,腥臭難聞,或流黃水,長濕無干,久必頭眩,虛運不已(宜奇授藿香湯、天麻餅子、辛夷消風散、辛夷荊芥散)。又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經受寒而成也(宜蒼耳散、川椒散)。甚有鼻塞腦冷,清涕不止者(宜細辛膏)。又有鼻內生瘡者,由脾胃蘊熱,移於肺也(宜涼膈散、消風散,外以辛夷末入冰麝少許,綿裹塞之)。或鼻孔乾燥,漸生瘡腫痛,由肺本經火甚也(宜黃芩湯)。

或口鼻生疳蝕爛,亦為肺脾胃三經之熱(宜青錠搽患處,日數次)。又有鼻痛者,由風邪與正氣相搏,竅道不通,故痛也(宜通氣驅風湯)。如痰火沖肺,亦令鼻膈隱痛(宜二陳湯加山梔、桔梗、麥冬、黃芩)。又有鼻上紅腫,似瘡非瘡,俗名酒皶鼻者,由飲酒,血熱濕熱上攻於肺,外御風寒,血凝不散而成也(宜疏風散、荊防瀉白散、赤鼻方)。

亦有不飲酒而色赤者,名肺風瘡,由血熱鬱肺不散也(宜清肺飲子,或四物、五苓二方合用,加黃芩、黃柏)。又有粉刺者,與皶鼻、肺風三名同種。粉刺屬肺,皶鼻屬脾,二者初起俱色紅,久則肉匏發腫(宜枇杷葉丸,外以白龍散塗或洗),總皆血熱滯而不散之故。

白話文:

鼻病源流

鼻子是肺的通道,五行屬土,所以寒邪傷及皮膚毛髮,就會導致鼻塞不通。新發生的鼻塞,通常是偶感風寒,必然伴隨打噴嚏、流清涕、聲音沉重(可用參蘇飲、羌活沖和湯治療)。如果久病成疾,稍微感受風寒,鼻塞就會發作,就必須清瀉肺金降火(可用涼膈散加川芎、白芷、荊芥)。如果風熱之邪壅盛,鬱結於肺部,也會導致鼻塞聲音沉重,需要疏散風熱(可用抑金散、川芎茶調散)。

肺火旺盛,反而也能引起鼻塞,必須兼顧清熱解毒(可用黃連清肺飲)。鼻塞嚴重者,往往聞不到香味(可用蓽澄茄丸)。有的患者一開始是鼻塞,又受風寒侵襲,津液凝滯,寒邪入侵腦部而不消散,形成堅硬的癰腫,阻礙腦部氣機的宣通,於是流出黏稠的鼻涕(可用南星飲、芎藭散)。還有的患者因火邪鬱結阻塞鼻竅,聞不到香味(可用鼻不聞香臭方)。還有的患者患有鼻息肉,起初是鼻腔內長癰腫,阻塞鼻腔,聞不到氣味(可用通草散)。

癰腫久治不愈,就會形成息肉,像棗核一樣堵塞在鼻腔中,氣機不通,這是因為胃中有食積,熱痰流注,導致氣血凝結(可用星夏湯,外用瓜礬散、蝴蝶散)。有的息肉是因肺氣熱極而形成(可用黃連清肺飲加海藻,外用辛夷膏塞鼻)。有的息肉像石榴籽一樣大小,逐漸下垂,阻塞鼻孔,氣機不通,這是由於肺氣不清,風熱鬱滯造成的(可用辛夷消風散、黃芩清肺飲、辛夷荊芥散,外用瓜礬散塞鼻),必須戒除肥甘厚味及嗜慾。

有些鼻息肉臭不可聞,疼痛難忍,這是因為膏粱厚味積聚,濕熱蒸騰於肺部,就像雨後生長出菌類一樣(可用勝濕湯、瀉白散,外用白礬末加硼砂少許,吹入鼻中,很快就會化成水,逐漸流出而消退)。還有的患者患有鼻淵,也就是腦漏,是由風寒凝結在腦部,與太陽經濕熱交蒸而成,或者飲酒過多導致熱盛,風邪乘虛而入,風熱鬱結不散而形成。經書記載:膽火移熱於腦,就會引起鼻淵。

症狀是流出濁涕,或稠厚的鼻涕像膿血一樣,腥臭難聞,或者流出黃色黏液,長期潮濕不幹,久了就會頭暈,氣血虛弱運轉不暢(可用奇授藿香湯、天麻餅子、辛夷消風散、辛夷荊芥散)。還有的患者患有鼻鼽,鼻涕清稀不止,是由於肺經受寒造成的(可用蒼耳散、川椒散)。有的患者鼻塞腦寒,清涕不止(可用細辛膏)。還有的患者鼻腔內長瘡,是由於脾胃蘊熱,移熱於肺造成的(可用涼膈散、消風散,外用辛夷末加冰片麝香少許,用棉花裹住塞入鼻腔)。有的患者鼻孔乾燥,逐漸生出瘡腫疼痛,是由於肺經本火過盛造成的(可用黃芩湯)。

有的患者口鼻生出疳瘡潰爛,也是肺、脾、胃三經熱邪所致(可用青黛塗抹患處,每日數次)。還有的患者鼻痛,是由於風邪與正氣相搏,鼻竅不通,所以疼痛(可用通氣驅風湯)。如果痰火上衝肺部,也會導致鼻咽部隱痛(可用二陳湯加山梔、桔梗、麥冬、黃芩)。還有的患者鼻樑紅腫,像瘡瘍又不是瘡瘍,俗稱酒齄鼻,是由於飲酒,血熱濕熱上攻於肺,外受風寒,血液凝滯不散造成的(可用疏風散、荊防瀉白散、赤鼻方)。

即使不飲酒,鼻樑也發紅的,稱為肺風瘡,是由於血熱鬱結於肺而不散造成的(可用清肺飲子,或四物湯、五苓散二方合用,加黃芩、黃柏)。還有的患者患有粉刺,與酒齄鼻、肺風瘡同屬一類。粉刺屬肺,酒齄鼻屬脾,兩種疾病初期都發紅,久了就會肉阜腫脹(可用枇杷葉丸,外用白龍散塗抹或洗滌),總之都是血熱瘀滯而不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