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一 (1)
卷二十一 (1)
1. 卷二十一
2. 痧脹源流
痧脹,風濕火三氣相搏病也。夫痧脹之病,自古已有,瘀脹之名,自古未立。考之方書,曰乾霍亂,曰絞腸瘀,曰青筋,曰白虎症,曰中惡,即皆痧脹之病也。特未專立痧脹之名,而其症亦偶一患之,未如近今之甚耳。故從古患此症者,北方多有,謂之曰青筋症,又曰馬頭瘟。
今則南方遍行,謂之曰水痧,又曰水傷寒。江浙則為痧,閩廣則曰瘴氣,其實一而已矣。惟古已有此病,故凡方書所以治乾霍亂、絞腸瘀、青筋、白虎、中惡者,皆即治痧脹之方藥。惟古未立此名,故凡後世焠刮刺等法,及所以治之之方劑,皆自古所未專詳,後之醫者,因得藉口以為古書之所無,今人自不能治,以致患此症者,俱束手以視其斃,亦可憾矣。雖然,皇古無醫書,自軒岐創法,歷代名人各有撰述,因而一切之病著,一切之治法亦備。
痧脹之病,特古未遍行,故治法遂略耳,迨後世其病既盛,其法又何嘗不有人詳論之耶。且痧脹至今時而始有人詳論,不猶之一切病症,亦為古略而後詳耶,是亦理有固然,無足怪已。夫所謂今時詳論痧脹者何人,王養吾是也。養吾名凱,毗陵人,精於醫,尤善痧症,曾詳列七十二種正變瘀,於康熙間刻《痧症全書》行於世,而其板惜早湮沒,其書不甚傳。
向余於痧脹一症,曾遍稽古方書言乾霍亂等症者,參以己見著為論,後得養吾書讀之,詳盡無遺,仍復理精詞達,雖其言兼症、變症、類症處,未免頭緒太煩,然掘柢搜根,發前人所未發。直覺養吾未有書,痧症如隱煙霧中,養吾既有書,痧症如顯日月臨照中,而人皆得共見也。
視余向之所論,殊為簡而未該矣。乃即養吾之言最精確者,採輯而條貫之,以著斯篇,又恐人不知余斯篇之實本於養吾,而反沒養吾也,因於此特申之,亦不敢掠人之美云爾。
且余前言痧脹為風濕火三氣相搏之病者,何也?風為厥陰風木,濕為太陰濕土,火為少陽相火,三氣雜揉,清濁不分,升降不利,遂至胸腹脹急,或痛或不痛,而痧脹之症以成,此則病因之由於內者也。其實內三經之因,其發必由外感,而外感必分表裡。其始感於肌表,人自不知,則入半表半裡,故胸悶、嘔吐、腹痛也,用焠法可愈,不愈,以藥治之(宜四號否象方、五號觀象方)。或感於半表裡,人自不知,則入於裡,故欲吐不吐,欲瀉不瀉。
痧毒衝心,則心胸大痛。痧毒攻腹,則盤腸吊痛。用放血法自愈,不愈,以藥治之(宜十四號豐象方、十九號大畜方)。或中於里,人自不知,則痧氣壅阻,惡毒逆攻心膂,立時發暈,氣血不流,放之亦無紫黑毒血,即有亦不多,此痧毒入深,凶兆也。但當審脈辨症,風寒暑濕氣血食積痰飲,辨其何因,治之使蘇,令氣血流動,然後扶起放痧,如不蘇,急以藥灌之(宜二十一號暌象方、三十三號巽象方、四十五號蒙象方)。如此重症,當立時連進湯丸,方能有救,遲則必死。
白話文:
痧脹源流
痧脹是風、濕、火三種邪氣互相搏鬥而引起的疾病。痧脹這種病,古已有之,但「瘀脹」這個名稱,古時候卻沒有確立。查閱古方書,像乾霍亂、絞腸瘀、青筋、白虎症、中惡,這些都是痧脹的病症。只是古時候沒有專門用「痧脹」這個名稱,而且這種病症偶爾發生,不像現在這麼普遍。因此,古代患這種病的人,北方較多,稱為青筋症或馬頭瘟;現在則南方普遍流行,稱為水痧或水傷寒;江浙地區稱為痧,閩廣地區稱為瘴氣,其實都是同一种疾病。由於古代已有此病,所以古方書中治療乾霍亂、絞腸瘀、青筋、白虎症、中惡的藥方,也都是治療痧脹的藥方。只是古代沒有確立這個名稱,所以後世刮痧、刺絡等療法,以及治療痧脹的藥方,古代都沒有詳細論述。後世的醫生便藉此為理由說古書上沒有記載,現代人無法治療,導致患這種病的人,都只能束手待斃,實在令人惋惜。雖然,古代沒有醫書,自軒轅、岐伯創立醫學以來,歷代名醫都有著作,因此各種疾病的病理和治療方法都已齊全。
痧脹這種病,古代只是不普遍流行,所以治療方法比較簡略。到了後世,這種病盛行起來,治療方法怎麼會沒有人詳細論述呢?而且直到現在才有人詳細論述痧脹,難道不是所有疾病都經歷了從簡略到詳細的過程嗎?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足為奇。那麼,現在詳細論述痧脹的是誰呢?就是王養吾。王養吾,名凱,毗陵人,精通醫術,尤其擅长治疗痧症,曾詳細列舉七十二種痧症的正、變、瘀症,在康熙年間刻印了《痧症全書》流傳於世,可惜刻板早己湮沒,書也不大流傳。
我以前對於痧脹這種病症,曾經廣泛查閱古代方書中記載乾霍亂等病症的內容,並結合自己的見解寫成論文。後來得到王養吾的書閱讀後,發現他的書詳盡無遺,而且論述精確,文句通暢。雖然他書中關於兼症、變症、類症的論述,略顯繁雜,但卻深入探究病因,闡發了前人沒有闡述的內容。我感覺以前沒有王養吾的書時,痧症如同隱藏在煙霧之中,有了王養吾的書之後,痧症如同日月當空,清晰可見,人人皆能了解。
比較我以前寫的論文,就顯得簡略而不全面。因此,我從王養吾的書中選取最精確的內容,加以整理編排,寫成這篇文章。又怕別人不知道這篇文章的內容實際上是來自王養吾,反而埋沒了王養吾的功勞,所以在此特別說明,不敢剽竊別人的成果。
我前面說痧脹是風、濕、火三種邪氣互相搏鬥引起的疾病,這是什麼意思呢?風屬厥陰風木,濕屬太陰濕土,火屬少陽相火,三種邪氣互相交雜,清濁不分,升降失調,就會導致胸腹脹痛,或痛或不痛,這樣就形成了痧脹的病症,這是疾病內在的原因。其實這三種內經的病因,發病一定是由外感引起,而外感又分為表裡。最初感染肌膚表面時,人自己感覺不到,然後深入半表半裡,就會出現胸悶、嘔吐、腹痛等症狀,可以用刮痧的方法治療,如果不好,就用藥物治療(宜用四號否象方、五號觀象方)。如果感染到半表半裡,人自己感覺不到,然後深入裡,就會出現想吐吐不出,想瀉瀉不出的情況。
痧毒衝擊心臟,就會出現心胸劇烈疼痛;痧毒侵犯腹部,就會出現腸絞痛。可以用放血的方法治療,如果不好,就用藥物治療(宜用十四號豐象方、十九號大畜方)。如果病邪深入裡,人自己感覺不到,就會出現痧氣阻塞,邪毒逆衝心臟,立刻昏迷,氣血不能流動,即使放血,也不會流出紫黑色的毒血,即使有,也很少,這是痧毒深入的凶兆。但應該仔細診察脈象,辨別風寒暑濕、氣血、食積、痰飲等病因,對症治療使其恢復知覺,使氣血流動,然後再刮痧放血。如果還不能恢復知覺,就要緊急灌藥治療(宜用二十一號暌象方、三十三號巽象方、四十五號蒙象方)。遇到這種危重症狀,應該立刻服用湯藥丸劑,才能有救,延誤治療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