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 (7)
卷二十 (7)
1. 瘟疫源流
【脈法】《靈樞》曰:尺膚熱盛,脈盛躁者,病溫也。又曰: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一逆也,死不治。《脈經》曰:陽脈濡弱,陰脈弦緊,更遇溫氣變為瘟疫。《脈訣》曰:陰陽俱盛,病熱之極,浮之而滑,沉之散澀,惟有溫病,脈散諸經,各隨所在,不可指名。脈法曰:溫病二三日,體熱腹滿頭疼,食飲如故,脈直而疾,八日死。
溫病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脈來細而強,十二日死。溫病八九日,頭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澀,按之不足,舉之卻大,心下堅,十七日死。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溫病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死,虛軟者死。《得效》曰:時疫之脈無定據,隨時審思才得,未可輕議。
《醫鑑》曰:溫病穰穰大熱,脈細小者死。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又曰:熱病得汗,脈安靜者生,躁急者死,及大熱不去者亦死。熱病八九日當汗,反不得汗,脈絕者死。
【瘟疫原由症治】《三因》曰:凡時行病者,冬應寒反暖,春發溫疫。其症發熱,腰痛強急,腳縮不伸,胻中欲折,目中生花,或漸漸憎寒,復熱。春合溫反涼,夏發燥疫,其症身體戰掉,不能自禁,或內熱口乾,舌破咽塞,聲嘶。夏合熱反寒,秋髮寒疫,其症頭重頸直,皮肉強痹,或蘊而結核,起於咽喉頸項之間,布熱毒於皮膚分肉之中。秋合涼反陰雨,冬發濕疫,其症乍寒乍熱,損傷肺氣,暴嗽嘔逆,或體熱發斑,喘咳引氣。
《入門》曰:疫疾,如有鬼癘相似,故曰疫癘。又曰:春發瘟疫,宜葛根解肌湯。夏發燥疫,宜調中湯。秋髮寒疫,宜蒼朮白虎湯。冬發濕疫,宜甘桔湯。表症,宜荊防敗毒散。半表裡症,宜小柴胡湯。里症,宜大柴胡湯。
宜補、宜散、宜降,用人中黃丸治之,《醫鑑》曰:感四時不治之氣,使人痰涎壅盛,煩熱頭疼身痛,憎寒壯熱,項強睛疼,或飲食如常,起居如舊,甚至聲啞,或眼赤口瘡腮腫喉痹,咳嗽稠黏噴嚏。《正傳》曰:瘟病初症未端的,先以敗毒散治之,看歸在何經,隨經施治。
又曰:九味羌活湯治瘟疫,初感一二日間服之,大效。又曰:凡治溫疫,切不可作傷寒症治,而大汗大下,但當從乎中治,而用少陽、陽明二經藥,少陽小柴胡湯,陽明升麻葛根湯,即二方加減以治之可也。
【瘟疫論】喻嘉言曰:人之鼻氣通於天,故陽中霧露之邪者為清邪,從鼻息而上入於陽,入則發熱頭痛,項強筋攣,正與俗稱大頭瘟、蝦蟆瘟符也。人之口氣通於地,故陰中水土之邪者,從飲食濁味,從口舌而下入於陰,入則其人必先內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清便下重,臍築湫痛,正與俗稱絞腸瘟、軟腳瘟符也。然從鼻從口所入之邪必先注中焦,以次分布上下,故中焦受邪,因而不治。
白話文:
[瘟疫源流]
[脈象] 《靈樞》說:手腕皮膚發熱嚴重,脈搏強勁躁動,這是溫病。又說:熱病脈象平靜,汗已出,脈搏反而強盛,這是病情惡化,無法醫治。《脈經》說:陽脈虛弱,陰脈弦而緊,如果又遇到溫熱之氣,就會轉變成瘟疫。《脈訣》說:陰陽脈都強盛,病熱到了極點,摸脈浮取感覺滑利,沉取感覺散而澀,這只有溫病會這樣,脈象分散在各個經絡,隨著病邪所在的位置不同而不同,無法明確指出來。《脈法》說:溫病二三天,身體發熱、腹脹、頭痛,飲食如常,脈象直而快,八天就會死亡。
溫病四五天,頭痛、腹脹而且嘔吐,脈象細而強,十二天就會死亡。溫病八九天,頭身不痛,眼睛不紅,臉色不變,反而腹瀉,脈象澀,按下去感覺不足,抬起來反而感覺大,心下發硬,十七天就會死亡。溫病不出汗,或是出汗卻不到腳底的就會死亡。溫病出現手腳冰冷,如果汗自己出來,脈象又堅硬急促就會死亡,如果脈象虛弱無力也會死亡。《得效》說:時疫的脈象沒有固定的規律,要隨時仔細觀察才能判斷,不可以輕易下結論。
《醫鑑》說:溫病發熱很嚴重,脈象卻細小的就會死亡。溫病腹瀉,肚子裡疼痛劇烈的就會死亡。又說:熱病出汗後,脈象安靜的可以存活,如果躁動急促的就會死亡,以及高燒不退的也會死亡。熱病八九天應該出汗,反而不出汗,脈象消失的就會死亡。
[瘟疫的起因與治療] 《三因》說:凡是時行疾病,冬天應該寒冷反而溫暖,春天就會發生溫疫。症狀是發熱、腰痛僵硬、腳蜷縮不能伸直、小腿好像要斷裂、眼睛昏花、或者慢慢覺得怕冷,又發熱。春天應該溫暖反而寒涼,夏天就會發生燥疫,症狀是身體戰抖,不能控制,或者內熱口乾、舌頭破裂、咽喉堵塞、聲音嘶啞。夏天應該炎熱反而寒冷,秋天就會發生寒疫,症狀是頭重脖子僵直、皮膚肌肉僵硬麻木、或者積聚成結塊,從咽喉脖子之間開始,將熱毒散佈到皮膚肌肉之中。秋天應該涼爽反而陰雨,冬天就會發生濕疫,症狀是忽冷忽熱、損傷肺氣、劇烈咳嗽嘔吐、或者身體發熱出疹、氣喘咳嗽。
《入門》說:疫病就像鬼怪作祟一樣,所以叫疫癘。又說:春天發生溫疫,適合用葛根解肌湯。夏天發生燥疫,適合用調中湯。秋天發生寒疫,適合用蒼朮白虎湯。冬天發生濕疫,適合用甘桔湯。表證,適合用荊防敗毒散。半表半裡證,適合用小柴胡湯。裡證,適合用大柴胡湯。
適合用補法、發散、降火的方法,用人中黃丸治療。《醫鑑》說:感受四時不正之氣,會使人痰涎壅盛、煩躁發熱、頭痛身痛、怕冷發熱、脖子僵硬、眼睛疼痛,或者飲食如常、起居如舊,甚至聲音嘶啞、或者眼睛紅腫、口瘡、腮腫、喉嚨腫痛、咳嗽黏稠、打噴嚏。《正傳》說: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時,先用敗毒散治療,看歸屬於哪一條經絡,再根據經絡來施治。
又說:九味羌活湯治療瘟疫,剛感染一兩天服用,效果很好。又說:凡是治療溫疫,千萬不可以當成傷寒來治療,而大量發汗、大量瀉下,應該從中和的方法治療,而使用少陽經、陽明經的藥,少陽用小柴胡湯,陽明用升麻葛根湯,這兩個方子加減使用就可以治療。
[瘟疫論] 喻嘉言說:人的鼻氣通於天,所以陽中霧露的邪氣是清邪,從鼻子進入體內,向上侵入陽分,侵入後會發熱頭痛、脖子僵硬、筋脈攣縮,這正和俗稱的大頭瘟、蝦蟆瘟相符。人的口氣通於地,所以陰中水土的邪氣,從飲食的污濁之氣,從口舌向下侵入陰分,侵入後這個人一定先覺得內心寒冷、腳和膝蓋冰冷、大小便失禁、小便不利而沉重、肚臍周圍疼痛,這正和俗稱的絞腸瘟、軟腳瘟相符。然而從鼻子從嘴巴侵入的邪氣一定先聚集在中焦,然後再散佈到上下,所以中焦受到邪氣,因此無法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