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2)

1. 瘟疫源流

曷言乎先表后里也,其始但有表症(宜達原飲),其繼脈大且數,自汗渴,此邪離膜原,未能出表耳(宜白虎湯)。迨邪既從汗解,三四日後仍發熱(宜達原飲)。至後反加胸滿腹脹,煩渴不食等症,復傳裡矣(宜達原飲加大黃)。曷言乎先里後表也,其始發熱,有里症,下之便愈。

後又發熱,反加有頭痛身重,脈浮,必當汗(宜白虎湯)。服之不得汗,液枯也(宜白虎湯加人參即解)。若大汗大下後,表裡症悉去,繼而一身盡痛,身如被杖,脈沉細,此汗出太多,陽氣不周,骨寒而痛,非表症也,不必治,陽回自愈。曷言乎表裡偏勝也,膜原伏邪發時,若表症多而里症少,當治其表,里症兼之(宜達原飲加枳實、大黃)。若里症多而表症少,但治其里,表症自愈(宜大柴胡湯)。

曷言乎不論表裡,初發必重也,蓋以邪有行有伏,正傷寒行邪也,故依次傳經,或汗或下立解。若疫邪,則先伏後行,始伏膜原,營衛所不關,藥石所難治,及其發時,邪毒張熾,內浸於腑,外淫於經,營衛受傷,諸症漸累,然後得而治之,方其浸淫之際,邪毒在膜原,此時但可疏利,使伏邪易出(宜香蘇散)。

邪既離膜原,乃觀其變,或出表(宜達原飲),或入里(宜白虎湯),然後可導邪而出,邪盡方愈。不得初發方張,即為驚愕無措也。古人云:瘟疫莫治頭,癆怯莫治尾。其始但使邪毒速離膜原,便是治法,全在後段識得表裡虛實,緩急重輕,不致錯治,自可全愈。若久病後,老年人,酒色輩,又加瘟疫,自難支矣,此瘟疫九傳症治也。

而其詳更有可條分縷析者,蓋疫邪為病,有從戰汗解者,有從盜汗自汗解者,有無汗而全歸胃者,有大汗熱渴終得戰汗解者,有胃氣壅抑必從下而得戰汗解者,有汗解未三四日復發熱者,有發黃因下而復熱發斑者,有發斑即愈者,有里症急雖斑不愈者,凡此皆尋常之變。又有局外之變,男子犯房事,熱邪乘虛陷下焦,以致夜熱,便淋澀,小腹脹,用導赤、五苓不效者(宜大承氣湯,便如注而愈)。女子經適來適止,失血崩帶,及心痛疝氣,痰火哮喘。

凡此皆非常之變,要之,因疫而來他病,但治疫為要。有一二日舌苔白,早服達原飲,舌色變黃,並胸膈滿痛,大渴煩躁,此邪傳裡也(宜達原飲加大黃),下之,煩熱稍減,晚又熱躁,舌全黑刺,鼻黑煤,此邪毒瘀胃也(宜大承氣湯)。抵暮大下,夜半當熱退,次早舌刺如失。

一日三變,因其毒甚,故傳變亦速,用藥亦必緊,緩劑則無救矣。有初起脈數,未至洪大,邪尚在膜原(止宜達原飲),誤用白虎湯者,必不能破結使愈。或邪入胃(必宜承氣湯),誤用白虎湯,徒伐胃氣,反抑邪毒,致脈不行,反變細小,勿更誤認陽症陰脈,妄言不治,因不敢下(急宜承氣湯)。

白話文:

瘟疫的病程演變

先從表症再到裡症的情況是這樣的:剛開始只有表面的症狀(適合用達原飲治療),接著脈象變得大而快,出現自汗和口渴,這是邪氣離開膜原,但還沒完全散發到體表(適合用白虎湯)。等到邪氣通過汗液排出後,過了三四天又發燒(適合用達原飲),之後反而出現胸悶腹脹、煩躁口渴、吃不下飯等症狀,這是邪氣又傳入體內了(適合用達原飲加大黃)。

先從裡症再到表症的情況是這樣的:剛開始就發燒,並且有裡症,如果用攻下的藥物,就能痊癒。之後又發燒,還出現頭痛、身體沉重、脈象浮的症狀,這時候必須要發汗(適合用白虎湯)。如果服藥後沒有發汗,是因為體內津液枯竭(適合用白虎湯加人參)。如果經過大量發汗或攻下後,表裡症狀都消失了,但接著全身疼痛,好像被棍子打一樣,脈象沉細,這是因為汗出太多,陽氣不足,導致骨頭寒冷而疼痛,這不是表症,不需要治療,陽氣恢復自然會好。

表裡症狀偏盛的情況是這樣的:膜原潛伏的邪氣發作時,如果表症多而裡症少,就應該先治療表症,同時兼顧裡症(適合用達原飲加枳實、大黃)。如果裡症多而表症少,就只需要治療裡症,表症自然會好(適合用大柴胡湯)。

不論表裡,剛發病時病情通常都很嚴重,這是因為邪氣有潛伏和活動的特性。一般傷寒是病邪直接侵犯人體,所以會依照一定的順序傳變,可以通過發汗或攻下來解決。而瘟疫的邪氣是先潛伏後活動,剛開始潛伏在膜原,與營衛之氣無關,藥物難以起作用。等到發作時,邪毒會迅速蔓延,向內侵入臟腑,向外侵犯經絡,導致營衛之氣受損,各種症狀逐漸累積,然後才能進行治療。在邪毒剛開始侵襲膜原的時候,只能使用疏通和利水的藥物,讓潛伏的邪氣容易排出(適合用香蘇散)。

邪氣離開膜原後,就要觀察它的變化,如果向體表發散(適合用達原飲),就用發汗的藥物;如果向體內侵入(適合用白虎湯),就用攻下的藥物,這樣才能把邪氣排出體外,直到完全痊癒。不要在剛發病時就驚慌失措。古人說:「瘟疫不要一開始就治療頭部,虛勞病不要到末期才治療。」剛開始只要讓邪毒迅速離開膜原,就是正確的治療方法。關鍵在於後續要辨別清楚表裡虛實、輕重緩急,避免誤治,這樣才能痊癒。如果久病、老年人、沉溺酒色的人再感染瘟疫,就難以治癒了。以上是瘟疫病程的九個階段和治療方法。

更詳細的分析是這樣的:瘟疫的病程,有的通過出汗痊癒,有的通過盜汗自癒,有的沒有出汗而直接歸於胃,有的出大量汗後感到口渴,最終通過出汗痊癒,有的胃氣不通暢,必須通過攻下才能出汗痊癒,有的痊癒後三四天又發燒,有的發黃後通過攻下又發燒出現斑疹,有的發斑疹就痊癒了,有的裡症很嚴重,雖然有斑疹也不會痊癒。這些都是瘟疫常見的變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男子在患病期間性生活,熱邪會趁虛下陷到下焦,導致夜間發熱,小便淋漓澀痛,小腹脹滿,即使使用導赤散、五苓散也沒有效果(適合用大承氣湯,攻下後大便像水一樣就會痊癒)。女子則會出現月經不調、崩漏、心痛、疝氣、痰火哮喘等情況。

這些都是非常特殊的變化,總之,因為瘟疫而引起的其他疾病,治療瘟疫是關鍵。如果發病一兩天,舌苔是白色的,及早服用達原飲,如果舌苔變黃,而且胸膈滿悶疼痛、口渴煩躁,這是邪氣傳入體內了(適合用達原飲加大黃),攻下後,煩熱稍微減退,但晚上又發熱煩躁,舌頭全黑而且有刺,鼻孔也發黑,這是邪毒淤積在胃裡了(適合用大承氣湯),傍晚大量攻下,半夜就會退熱,第二天早上舌頭上的刺就消失了。

病情一天變化三次,是因為邪毒很嚴重,所以傳變也很快,用藥也必須要快,如果用藥太慢就沒救了。剛開始脈搏跳動很快,但還沒到洪大的程度,這時邪氣還在膜原(只適合用達原飲),如果誤用白虎湯,肯定不能破除邪氣的結聚而痊癒。如果邪氣進入胃部(必須用承氣湯),誤用白虎湯,只會損傷胃氣,反而抑制邪毒,導致脈搏不行,反而變得細小。這時千萬不要誤認為是陽虛陰脈,胡亂說沒救了,而不敢使用攻下藥物(必須馬上使用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