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七 (28)
卷十七 (28)
1. 治諸血方一百零三
理中湯,〔氣虛〕人參,白朮,炙草,乾薑
槐花散,〔吐血〕槐花(二兩),百草霜(五錢),每末二錢,茅根湯下。
神傳膏,〔又〕剪草一斤,洗淨,曬為末,入生蜜二斤和為膏,忌鐵器,盛磁瓶內,一日一蒸,九蒸九曬乃止。病人五更面東坐,勿言語,挑膏四匙食之,良久,以粥湯壓之,藥只冷服,米湯亦勿太熱,或吐或否,總不妨。如久病肺損咯血,只一服愈。尋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上部血,須用翦草、丹皮、天冬、麥冬。許學士云:翦草治勞瘵吐血損肺,及血妄行。
米蓮散,〔又〕糯米(五錢),蓮子心(七枚),為末,酒服多效,或以墨汁作丸服之。
黃明膠散,〔又〕黃明膠(炙乾),花桑葉(陰乾各二兩),研末,每三錢,生地汁調下。
生地黃膏,〔又〕生地一斤,打汁,入酒少許,以熟附兩半,去皮臍,切片入汁,內石器煮成膏,取附片焙乾,入山藥三兩研末,以膏搗丸,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柏葉散,〔又〕柏葉為末,米飲調下二方寸匕。
香附散,〔又〕香附為末,每服二錢,童便調下。
蒲黃湯,〔又〕蒲黃末三錢,煎湯服。每日溫酒或冷水調服亦可。
人中黃散,〔又〕人中黃為末,每服四錢或三錢,用茜根汁、薑汁、竹瀝,和勻服之。
干藕節散,〔又〕干藕節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次。
阿膠湯,〔又〕阿膠(二兩),蒲黃(六合),生地(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服。
茜根煎,〔又〕茜根(一兩為末),每末二錢,水煎冷服,亦可水調服。
十灰散,〔咯血〕大薊,小薊,柏葉,荷葉,茅根,茜根,丹皮,棕皮,大黃,梔子黃,等分,燒存性研末,或藕汁或萊菔汁磨京墨半匙下五錢,立止。
花蕊散,〔又〕花蕊石研極細,童便一杯煎溫,調服三錢或五錢,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與童便和服亦可,總使瘀化黃水再調治。
四物湯,〔又〕川芎,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二分半),水煎服。一方,春倍川芎,夏倍白芍,秋倍地黃,冬倍當歸。又方,春加防風,夏加黃芩,秋加天冬,冬加桂枝。當歸和血歸經,白芍涼血補腎,生地黃生血寧心,熟地黃補血滋腎,川芎行血通肝。劉宗厚曰:欲求血藥,其四物之謂乎。夫川芎,血中氣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散,能行血滯於氣也;地黃,血中血藥也,通腎經,性味甘寒,能生真陰之虛者也;當歸分三治,血中主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溫,全用能活血,各歸其經也;白芍,陰分藥也,通脾經,性味酸寒,能涼血,又治血虛腹痛,若求陰藥之屬,必於此而取則焉。
犀角地黃湯,〔又〕犀角,生地,黃連,黃芩,大黃
白話文:
治諸血方一百零三
理中湯:氣虛時使用,藥材有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
槐花散:吐血時使用,藥材有槐花(二兩)、百草霜(五錢),每次服用藥末二錢,用茅根湯送服。
神傳膏:剪草一斤洗淨曬乾研磨成粉,加入生蜜二斤調成膏狀。忌用鐵器盛裝,用磁瓶盛裝,每日蒸一次,共九蒸九曬。病人五更面向東方坐著,不要說話,取膏藥四匙服用,過很久後,用粥湯壓服。藥物必須冷服,米湯也不要太熱,無論是否嘔吐,都不妨礙。若是久病肺損導致咯血,只需服用一次即可痊癒。一般嗽血,每次服用一匙即可。上部出血,需加入剪草、丹皮、天冬、麥冬。許學士說:剪草能治療勞瘵吐血、損傷肺部以及血妄行。
米蓮散:糯米(五錢)、蓮子心(七枚)研磨成粉,用酒送服效果較好,或用墨汁製成丸藥服用。
黃明膠散:炙乾的黃明膠、陰乾的花桑葉(各二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生地黃汁調服。
生地黃膏:生地黃一斤榨汁,加入少量酒,將熟附子(去皮臍,切片)放入汁液中,用石器熬製成膏。將附子片焙乾,加入山藥三兩研磨成粉,與膏藥混合搗成丸藥,空腹服用,每次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柏葉散:柏葉研磨成粉,用米湯調服二方寸匕(約莫兩湯匙)。
香附散:香附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童便送服。
蒲黃湯:蒲黃末三錢,煎湯服用。每日可用溫酒或冷水調服。
人中黃散:人中黃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或三錢,用茜根汁、薑汁、竹瀝混合均勻送服。
干藕節散:干藕節研磨成粉,用酒送服方寸匕(約莫一湯匙),每日二次。
阿膠湯:阿膠(二兩)、蒲黃(六合)、生地黃(三升),加水五升,煎煮至三升,分次服用。
茜根煎:茜根(一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水煎冷服,也可加水調服。
十灰散:咯血時使用,大薊、小薊、柏葉、荷葉、茅根、茜根、丹皮、棕櫚皮、大黃、梔子黃等分,燒成灰研磨成粉,用藕汁或蘿蔔汁調服,加入半匙磨好的墨汁,每次服五錢,可立即止血。
花蕊散:花蕊石研磨成極細,用一杯溫熱的童便調服三錢或五錢。女性可用一半酒一半醋代替童便混合服用,目的是使瘀血化為黃水,再進行治療。
四物湯: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各一錢二分半),水煎服。另一方是:春季加倍川芎,夏季加倍白芍,秋季加倍地黃,冬季加倍當歸。還有一方是:春季加防風,夏季加黃芩,秋季加天冬,冬季加桂枝。當歸能和血,歸肝經;白芍能涼血,補腎,歸脾經;生地黃能生血,寧心;熟地黃能補血,滋腎,歸腎經;川芎能行血,通肝經。劉宗厚說:想要治療血症的藥物,就是這四物湯了。川芎是血中行氣的藥物,通肝經,性味辛散,能行氣血瘀滯;地黃是血中生血的藥物,通腎經,性味甘寒,能滋養真陰不足;當歸有三個功效,是血中主要的藥物,通肝經,性味辛溫,全用能活血,各歸其經;白芍是陰分藥物,通脾經,性味酸寒,能涼血,又能治療血虛腹痛,如果要找陰性藥物,就一定從這裡選擇。
犀角地黃湯:犀角、生地黃、黃連、黃芩、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