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六 (10)
卷十六 (10)
1. 痰飲源流
又有壞肉如敗絮,或如瘰癧,在皮肉間如雞卵可移動,軟活不硬,惟覺咽喉痰結,作寒作熱。《回春》曰:渾身有腫塊,或骨體串痛,都濕痰流注經絡也。
【痰火導引】《保生秘要》曰:伸足坐定,以雙手掐兒訣撐起,用力低頭,躬身而下,扳足尖三次,如訣,用力而起,咽津下降幽闕,躬起二十四回,守運後功。
【運功】《保生秘要》曰:取靜千晌,用十六字提咽指腰存想,念茲在茲,次運尾閭八九度,入靜,自然痰火自降。
白話文:
還有一種情況是,皮膚肌肉之間長出像腐爛棉絮一樣,或是像瘰癧(淋巴結核)那樣的壞肉,摸起來像雞蛋一樣可以移動,軟軟的但不是硬塊,只是會感覺喉嚨有痰結住,有時覺得冷有時覺得熱。《回春》這本書說:全身出現腫塊,或是骨頭關節串連疼痛,都是因為濕痰流注到經絡造成的。
【痰火導引】《保生秘要》這本書說:伸直雙腿坐好,用雙手做出掐訣的手勢撐起身體,用力低下頭,彎腰向下,用手扳三次腳尖,接著用同樣的訣竅,用力挺起身子,把口水嚥下送到丹田部位,這樣彎腰挺身重複二十四次,持續練習這個方法。
【運功】《保生秘要》這本書說:靜下心來一段時間,用十六字訣(提、咽、指、腰、存、想,念茲在茲)集中精神,先意守丹田,接著運轉尾閭(脊椎末端)八九次,然後進入靜坐狀態,自然就能使痰火下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