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五 (17)
卷十五 (17)
1. 瘧疾源流
挾痰合二陳湯,挾食合平胃散,尿澀合五苓散,便閉合大柴胡湯,無汗加葛根、蒼朮,有汗加黃芩、白朮,氣虛加人參、白朮,熱甚加芩、連,寒多加草果,口渴加烏梅,夜作加桃仁、赤芍,日久加常山、檳榔吐之,治瘧之法盡矣。又曰:瘧無汗,宜用柴胡、升麻、川芎;多汗,宜用白朮、烏梅。
《得效》曰:瘧疾者,陰陽交爭,寒熱互作,用藥須半生半熟、半冷半熱,乃收十全之功,蓋所以分陰陽,解寒熱也。《直指》曰:凡瘧方來,與正發時,不可服藥,恐藥病交爭,轉為深害,須未發兩時之前,或發日清晨與服,仍節飲食,避風寒,遠酒色,慎起居,無不愈。
《醫鑑》曰:如瘧疾寒熱大作,此太陽陽明合病也,謂之大爭,寒作則必戰動,熱發則必汗泄。經曰:汗出不愈,知為熱也,不治之,恐久而傳入陰經,故宜用桂枝芍藥以解之。若服此湯後,寒熱轉甚者,知太陽陽明少陽三經合病也,故又宜桂枝黃芩湯以和之。
【瘧疾難治不治症】《靈樞》曰:寒熱脫形,脈堅搏逆也,死不治。《得效》曰:久瘧復作,虛浮不食者,難治;久瘧腰脊強急瘈瘲者,必不治
【瘧疾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平身坐定,雙手擦掌撫腎囊,兩肘靠膝,以聲勢向前躬而後抑,如此用力起五九之數,約汗透身,輕爽而自愈,慎風邪。
【瘧疾運功】《保生秘要》曰:定艮起念,運上風門穴,多著工夫,蓋風感此透也,漸運入內,又散出外,上泥丸,降心頭推開,或吐而愈,不吐亦愈。
白話文:
瘧疾的病因和治療方法
瘧疾的發病,如果夾雜痰濕,可以用二陳湯來治療;如果夾雜飲食積滯,可以用平胃散來治療;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沒有出汗,可以加葛根、蒼朮;如果出汗,可以加黃芩、白朮;如果氣虛,可以加人參、白朮;如果熱邪很盛,可以加黃芩、黃連;如果寒邪偏多,可以加草果;如果口渴,可以加烏梅;如果是晚上發作,可以加桃仁、赤芍;如果病程很久,可以用常山、檳榔來催吐。以上這些方法,可以說已經把治療瘧疾的方法都說盡了。另外還有說法認為:瘧疾沒有出汗,應該用柴胡、升麻、川芎;如果多汗,應該用白朮、烏梅。
《得效》這本書說:瘧疾這種病,是因為身體的陰陽之氣在互相爭鬥,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所以用藥要用半生半熟、半冷半熱的藥,才能達到很好的療效,這是為了區分陰陽,調和寒熱。《直指》這本書說:在瘧疾快要發作和正在發作的時候,不可以吃藥,因為害怕藥和疾病互相打鬥,反而會加重病情,必須在發作前兩個時辰,或者在發作當天的早上服用,而且還要節制飲食,避開風寒,遠離酒色,注意作息,這樣沒有不好的。
《醫鑑》這本書說:如果瘧疾發作時寒熱都很嚴重,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叫做「大爭」,發冷的時候身體會發抖,發熱的時候會出很多汗。書上說:出了汗病還沒有好,就知道是熱邪引起的,如果不治療,恐怕會久而久之傳入陰經,所以應該用桂枝芍藥湯來調解。如果吃了這個藥後,寒熱反而更加嚴重,就知道是太陽經、陽明經和少陽經三條經絡同時生病,所以又應該用桂枝黃芩湯來調和。
瘧疾難以治癒的狀況
《靈樞》這本書說:如果寒熱的症狀已經完全消失,脈象變得堅硬而搏動反常,這是無法治癒的。《得效》這本書說:如果瘧疾反覆發作,身體虛弱浮腫,吃不下東西,這是很難治癒的;如果瘧疾持續很久,出現腰背僵硬、抽搐,這是必定無法治癒的。
瘧疾的導引法
《保生秘要》這本書說:平身坐好,雙手搓熱手掌,然後按摩腎囊,兩手肘靠在膝蓋上,然後以發出聲音的方式向前彎腰再後仰,這樣用力做四十五次,大約全身出汗,身體就會感到輕鬆,瘧疾就會自己好,但是要注意不要吹到風邪。
瘧疾的運氣功法
《保生秘要》這本書說:要靜下心來,集中意念在艮卦的位置,然後運轉上風門穴,多下功夫,這是因為風邪從這裡進入身體,要慢慢地將氣運到身體內部,然後再散發到外面,到達頭頂的泥丸穴,然後下降到心臟的位置並將其打開。這樣有的人會吐出來病就好了,有的人不吐也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