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四 (22)
卷十四 (22)
1. 治積聚癥瘕痃闢痞方九十一
桂香丸,〔又〕肉桂(一兩),麝香(一錢),飯丸,白湯下十五丸。
平胃散,〔又〕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五苓散,〔水積〕白朮,肉桂,茯苓,豬苓,澤瀉
十棗湯,〔又〕
破積導飲丸,〔又〕木香,尖檳榔,青皮,陳皮,枳殼,枳實,三稜,蓬朮,半夏,神麯,麥芽,茯苓,乾薑,澤瀉,甘草(各五錢),白醜頭末(六錢),巴豆(二十粒),薑汁糊丸,薑湯下三五十丸。
此方兼治痰飲積。
小阿魏丸,〔肉積〕阿魏醋化,山楂(各一兩),黃連(六錢半),連翹(五錢),醋糊為丸。
此方兼治一切食積成塊。
三稜煎元,〔又〕三稜(細銼八兩以醋三升石器內熬膏),神麯,麥芽(各三兩),萊菔子,青皮,乾漆(各二兩),杏仁,硇砂(飛研各一兩),三稜膏丸,薑湯下二三十丸。
遇仙丹,〔魚鱉蟹積〕黑牽牛子(半生半炒取頭末四兩),三稜,蓬朮,茵陳,檳榔(俱生用各五錢),共為末,每藥末四兩,用皂角五錢浸揉汁煮,將白麵一兩打糊丸,每三錢,五更茶清送下。病淺者一服見效,病深者再服,必候惡物下盡為度。
此方專治蟲積,所下之蟲曰穿心蟲,曰血鱉蟲,曰傳屍蟲,曰肺蟲,曰疾心蟲,曰馬尾蟲,曰積血蟲,曰細蟲,曰長蟲、寸白蟲,其狀不一,或作五色,或如魚凍,此乃王經略赴廣東,偶染山崗瘴氣,肚腹脹滿,百藥無效,遇一道人,付此藥服之,下蟲一條如蛇,長三寸余,病乃愈,因乞其方。
溫白元,〔蟲積〕炮川烏(二兩半),吳萸,桔梗,柴胡,菖蒲,紫菀,黃連,炮姜,肉桂心,川椒,巴霜,赤苓,炙皂莢,厚朴,人參(各五錢),蜜丸,薑湯下三丸,或五丸至七丸。又名萬病紫菀丸。
此方通治積聚,癥瘕痃癖,黃疸鼓脹,十種水氣,八種痞塞,五種淋疾,九種心痛,遠年瘧疾,及七十二種風,三十六種屍疰,癲狂邪祟,一切腹中諸疾。兼治婦人腹中積聚,有似懷孕,羸瘦困憊,或歌哭如邪祟,服此自愈。久病服之,則皆瀉出蟲蛇惡膿之物。
桃仁承氣湯,〔血積〕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
三稜煎,〔又〕三稜,蓬朮(各四兩),芫花(一兩),用醋五盞,磁器內浸之,封口,文火煅令乾,取出稜術,將芫花以余醋炒令微焦,共焙乾,為末醋糊丸,薑汁湯下十五丸。一方,三稜、蓬朮各二兩,青皮、半夏、麥芽各一兩,醋六升,同煮乾焙為末,製法、服法同上。
此方兼治食瘕酒癖氣塊。
竹瀝化痰丸,〔痰積〕芫花(醋浸一宿炒黑),甘遂(麵裹煨熟水浸半日曬乾),大戟(長流水煮曬乾各五錢),大黃(濕紙包煨再用酒浸炒熟一兩),黃柏(炒二兩),粥丸,麻子大,此名小胃丹。如單服此每十丸,臨臥津唾嚥下,能取上隔濕痰熱積,下可利腸胃之痰,惟胃虛少食者忌用。若用小胃丹一料,加南星、半夏俱用白礬、皂角、薑汁水煮十五次,各三兩半,蒼朮用米泔、白礬、皂角水浸一宿炒二兩,桃仁、杏仁俱用白礬水浸半日,去皮尖炒,紅花酒蒸,陳皮、枳實並用白礬水泡半日炒,白朮土炒,白芥子炒各一兩,竹瀝薑汁煮神麯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薑湯下,故名竹瀝化痰丸。又名加味小胃丹,又名導痰小胃丹。
白話文:
桂香丸,用肉桂一兩、麝香一錢,將藥材做成飯丸,用白開水送服十五丸。
平胃散,用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五苓散,用於治療水腫積聚,藥材包含白朮、肉桂、茯苓、豬苓、澤瀉。
十棗湯,沒有寫明內容。
破積導飲丸,用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枳實、三稜、蓬朮、半夏、神麯、麥芽、茯苓、乾薑、澤瀉、甘草各五錢,加上白醜頭末六錢、巴豆二十粒,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三五十丸。
此藥方也可用於治療痰飲積聚。
小阿魏丸,用於治療肉食積滯,用阿魏用醋調製、山楂各一兩,黃連六錢半,連翹五錢,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
此藥方也可用於治療各種飲食積滯形成的硬塊。
三稜煎元,用細銼的三稜八兩,加入三升醋在石器中熬製成膏狀,再加入神麯、麥芽各三兩,萊菔子、青皮、乾漆各二兩,杏仁、硇砂(研磨成粉)各一兩,混合三稜膏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二三十丸。
遇仙丹,用於治療魚、鱉、蟹等食物積滯,用黑牽牛子(一半生用、一半炒過取頭末)四兩,三稜、蓬朮、茵陳、檳榔(都用生的)各五錢,一起研磨成粉末,每四兩藥末用皂角五錢浸泡揉搓取汁煮沸,再用白麵一兩打成糊狀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在清晨空腹時用茶水送服。病情較輕的服用一次即可見效,病情較重的需要再次服用,直到排出所有惡物為止。
此藥方專門治療體內寄生蟲,排出的蟲有穿心蟲、血鱉蟲、傳屍蟲、肺蟲、疾心蟲、馬尾蟲、積血蟲、細蟲、長蟲、寸白蟲等,形態各異,顏色可能不同,或像魚凍。這個藥方是王經略去廣東時,因為感染山嵐瘴氣,腹脹難忍,百藥無效,遇到一位道人給予此藥服用,排出了一條像蛇一樣長三寸多的蟲子後病才痊癒,因此求得此藥方。
溫白元,用於治療蟲積,用炮製過的川烏二兩半,吳茱萸、桔梗、柴胡、菖蒲、紫菀、黃連、炮薑、肉桂心、川椒、巴豆霜、赤苓、炙皂莢、厚朴、人參各五錢,用蜂蜜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三丸,或五丸至七丸。又名萬病紫菀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積聚、癥瘕痃癖、黃疸鼓脹、十種水腫、八種痞塞、五種淋病、九種心痛、多年瘧疾,以及七十二種風病、三十六種屍疰、癲狂邪祟等各種腹部疾病。同時也能治療婦女腹中積聚,像懷孕一樣,身體消瘦困乏,或哭或笑像中邪一樣的症狀,服用此藥可以自愈。久病服用,能排出體內的蟲蛇、膿液等污穢之物。
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血瘀積滯,藥材包含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甘草。
三稜煎,用三稜、蓬朮各四兩,芫花一兩,用醋五碗浸泡在瓷器中,封口後用小火煅燒至乾燥,取出三稜和蓬朮,將芫花用剩餘的醋炒至微焦,然後一起焙乾,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用薑汁湯送服十五丸。另一種配方是三稜、蓬朮各二兩,青皮、半夏、麥芽各一兩,用醋六升一起煮乾焙成粉末,製作和服用方法相同。
這個藥方也能治療食積、酒積、氣塊。
竹瀝化痰丸,用於治療痰積,用芫花(用醋浸泡一晚後炒黑)、甘遂(用麵包裹後煨熟,用水浸泡半天曬乾)、大戟(用長流水煮後曬乾)各五錢,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熟後再用酒浸泡炒熟)一兩,黃柏(炒過)二兩,用粥做成藥丸,像麻子大小,這個藥丸又叫小胃丹。如果單獨服用,每次十丸,睡前用唾液吞服,可以清除上隔的濕痰熱積,也能疏通腸胃的痰液,但胃虛少食的人忌用。如果用小胃丹的全部配方,再加上南星、半夏,都用白礬、皂角、薑汁水煮十五次,各三兩半,蒼朮用米泔、白礬、皂角水浸泡一晚後炒二兩,桃仁、杏仁都用白礬水浸泡半天,去皮尖後炒,紅花用酒蒸,陳皮、枳實都用白礬水泡半天炒,白朮用土炒,白芥子炒各一兩,用竹瀝薑汁煮神麯做成糊狀做成藥丸,像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薑湯送服,所以叫做竹瀝化痰丸。又名加味小胃丹,也叫導痰小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