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二 六淫門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六淫門 (8)

1. 治風病諸藥要品及方二十四

此方能治左癱右瘓,筋脈拘攣,走注疼痛。

神聖散,〔腦風〕葛根(半生半炒),麻黃,細辛,藿香葉(各等分),每末二錢,荊芥、薄荷酒下。

太陽丹,〔又〕石膏(二兩),川芎,川烏,白芷,甘草(各一兩),冰片(二錢),煉蜜同麵糊丸,每兩作十八丸,黃丹為衣,食後,蔥茶嚼下二三丸。

腦寒之病,皆因邪攻上焦,令人頭痛,晝夜不寧也,惟此藥主之。

白朮散,〔漏風〕防風(二兩半),白朮(兩二錢),牡蠣(三錢),每末二錢,溫水下。

葛花解酲湯,〔又〕葛花,砂仁,白豆蔻(各五錢),青皮(三錢),白朮,乾薑,神麯,澤瀉(各二錢),人參,茯苓,豬苓,陳皮(各一錢半),木香(五分),每末三錢,白湯下,得微汗則酒病去矣。

加味大補湯,〔內風〕蜜黃耆,人參,白朮,酒當歸,茯苓,白芍,熟地(各七分),酒牛膝,烏藥,酒杜仲,木瓜,防風,羌活,獨活,苡仁(各五分),附子,肉桂,沉香,甘草(各三分),姜(三),棗(二)

此方兼治氣血大虛,左癱右瘓。

大川芎丸,〔首風〕川芎(四兩),天麻(一兩),蜜和,每兩作十丸,每丸,細嚼,茶酒任下。

白芷丸,〔又〕白芷不拘多少,蘿蔔汁浸,曬乾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丸,細嚼,茶或荊芥湯下。

此方專治沐浴後眩暈頭痛,令人目明。凡暴寒乍暖,神思不清,頭目錯暈,皆宜服。

清臟湯,〔腸風〕生地(一錢),酒當歸,黑地榆(各八分),黃芩,黃柏,山梔(各七分),白芍,黃連,阿膠,側柏葉(各六分),炒槐角,川芎(各五分)

加減四物湯,〔又〕川芎,當歸,生地,側柏葉(各一錢),枳殼,荊芥,槐花,炙甘草(各五分),姜(三片),烏梅(一個)

此方能治腸風,兼治便血。

附子理中湯,〔又〕附子,人參,白朮,乾薑,炙草

八仙糕,〔又〕

玉屏風散,〔泄風〕白朮(二錢半),黃耆,防風(各一錢二分),防風、黃耆實表氣,白朮燥內濕,故效。

小建中湯,〔又〕白芍(五錢),桂枝(二錢),炙草(二錢),姜(五片),棗(四枚),煎至過半,去渣,入飴糖一兩,煎化服之。芍藥味酸,於土中瀉木為君。飴糖、甘草之溫,補脾養胃為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或脈弦而腹痛。桂枝辛熱,佐白芍以去寒水。薑、棗甘辛溫,發散陽氣行於經格皮毛為使。建中之名,始於此焉。

此方兼治虛勞,裡急腹痛,夢寐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渴。

黃耆建中湯,即本方加黃耆也,治虛勞自汗,及病後熱不退。

當歸建中湯,即本方加當歸一兩也,治血虛自汗。

桂枝附子湯,即本方用桂枝五錢,加附子半枚也,治自汗漏不止,每服七錢,姜七、棗二,煎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能治療半身不遂,肢體僵硬攣縮,以及遊走性的疼痛。

神聖散,治療腦風的藥方:使用葛根(一半生用,一半炒過)、麻黃、細辛、藿香葉,各取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荊芥、薄荷酒送服。

太陽丹,治療另一種腦風的藥方:使用石膏(二兩)、川芎、川烏、白芷、甘草(各一兩)、冰片(二錢),用煉製過的蜂蜜和麵糊混合製成藥丸,每兩藥材做成十八顆藥丸,外層裹上黃丹,飯後用蔥茶送服二三顆。

腦寒的疾病,都是因為外邪侵襲上焦(身體上部),導致頭痛,白天晚上都無法安寧,只有這個藥方可以治療。

白朮散,治療漏風的藥方:使用防風(二兩半)、白朮(兩二錢)、牡蠣(三錢),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水送服。

葛花解酲湯,治療另一種酒病的藥方:使用葛花、砂仁、白豆蔻(各五錢)、青皮(三錢)、白朮、乾薑、神麯、澤瀉(各二錢)、人參、茯苓、豬苓、陳皮(各一錢半)、木香(五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送服,如果微微出汗,酒病就會痊癒。

加味大補湯,治療內風的藥方:使用蜜製黃耆、人參、白朮、酒製當歸、茯苓、白芍、熟地(各七分)、酒製牛膝、烏藥、酒製杜仲、木瓜、防風、羌活、獨活、薏仁(各五分)、附子、肉桂、沉香、甘草(各三分),加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這個藥方還能同時治療氣血嚴重虛弱,以及半身不遂。

大川芎丸,治療頭風的藥方:使用川芎(四兩)、天麻(一兩),用蜂蜜混合製成藥丸,每兩藥材做成十顆藥丸,每次服用一顆,慢慢嚼碎,用茶或酒送服都可以。

白芷丸,治療另一種頭風的藥方:使用白芷,不拘用量多少,用蘿蔔汁浸泡後曬乾,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慢慢嚼碎,用茶或荊芥湯送服。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洗澡後頭暈頭痛,可以使眼睛明亮。凡是遇到天氣突然變冷或突然變熱,導致神志不清,頭暈目眩的情況,都適合服用此藥。

清臟湯,治療腸風的藥方:使用生地(一錢)、酒製當歸、黑地榆(各八分)、黃芩、黃柏、山梔(各七分)、白芍、黃連、阿膠、側柏葉(各六分)、炒槐角、川芎(各五分)。

加減四物湯,治療另一種腸風的藥方:使用川芎、當歸、生地、側柏葉(各一錢)、枳殼、荊芥、槐花、炙甘草(各五分),加上生薑(三片)、烏梅(一顆)。

這個藥方能治療腸風,同時也能治療便血。

附子理中湯,治療另一種腸風的藥方:使用附子、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

八仙糕,治療另一種腸風的藥方(藥方省略,僅有藥名)。

玉屏風散,治療泄風的藥方:使用白朮(二錢半)、黃耆、防風(各一錢二分),防風和黃耆可以固表益氣,白朮可以燥濕,所以這個藥方有效。

小建中湯,治療另一種泄風的藥方:使用白芍(五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二錢),加上生薑(五片)、紅棗(四枚),用水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去除藥渣,加入麥芽糖一兩,煎煮融化後服用。芍藥味道酸,屬於土中洩木的藥,作為君藥。麥芽糖和甘草溫和,可以補脾養胃,作為臣藥。水夾帶著木的勢力,也會侵犯土,所以有時脈象會呈現弦脈,導致腹痛。桂枝辛熱,可以輔助白芍去除寒水。生薑和紅棗甘溫辛,可以發散陽氣,運行於經絡、皮膚,作為使藥。「建中」這個名稱,就從這裡開始。

這個藥方還能同時治療虛勞、腹部急痛、夢中遺精、四肢痠痛、手腳煩熱、口乾舌燥。

黃耆建中湯,就是在這個藥方的基礎上加上黃耆,可以治療虛勞自汗,以及病後發熱不退。

當歸建中湯,就是在這個藥方的基礎上加上當歸一兩,可以治療血虛自汗。

桂枝附子湯,就是將原藥方中的桂枝增加到五錢,再加上附子半枚,可以治療自汗不止,每次服用七錢,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二枚,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