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6)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6)
1. 任脈病源流
(按《難經》、《甲乙經》卻無循曲以下之說。)
【脈法】《脈經》曰:寸口脈來,緊細實長至關者,任脈也。又曰:橫寸口邊脈丸丸者,任脈也。
【任病源由症治】楊氏曰:任者,妊也。此是人生養之本,故曰任脈起中極之下。《內經》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又曰:上氣有音者,治其缺盆中。(鰲按:此言治,謂針灸之也,與《脈經》言動苦少腹繞臍下,引橫骨,陰中切痛,取關元穴冶之之治同)。《靈樞》曰: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
其側動脈人迎,足陽明也。瀕湖曰:任沖之別絡,名曰尾翳,下鳩尾,散於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
白話文:
(註:《難經》、《甲乙經》沒有提到任脈在關元穴以下循行的說法。)
【脈象診斷】《脈經》說:寸口脈來,脈象呈現緊繃、細小、堅實而長,直到關元穴的,就是任脈的脈象。又說:在寸口邊緣,橫向出現圓滾滾的脈象,也是任脈的脈象。
**【任脈疾病的來源、症狀與治療】**楊氏說:任,有懷孕的意思。任脈是人體生育的根本,所以說任脈起始於中極穴下方。《黃帝內經》說:女子十四歲時,天癸(指女性的生殖能力)開始出現,任脈暢通,太衝脈氣血旺盛,月經就會按時來潮。到了四十九歲時,任脈衰弱,太衝脈氣血衰退,天癸枯竭,月經停止,所以形體衰老而失去生育能力。《黃帝內經》又說:出現呼吸急促且有聲音的情況,要治療缺盆穴(鎖骨上窩的中點)。(這裡所謂的治療,指的是用針灸治療,和《脈經》所說的,脈動時感到小腹疼痛,並在肚臍下方繞動,牽引到橫骨,陰部深處疼痛的,要取關元穴治療,意思相同。)《靈樞》說:缺盆穴的中心是任脈循行之處,名稱叫做天突穴。
缺盆穴旁邊跳動的動脈是人迎穴,屬於足陽明經。李時珍說:任脈和衝脈的別絡脈,叫做尾翳,向下循行到鳩尾穴,散佈於腹部。如果尾翳脈氣血充盛,就會引起腹部皮膚疼痛,如果氣血虛弱,就會引起腹部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