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4)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4)
1. 衝脈病源流
又曰:氣逆裡急,膈咽不通,大便不行者,宜升陽瀉熱湯主之。又曰:麻木,厥氣上衝,逆氣上行妄聞妄見者,宜神功丸主之。又曰:暑月病甚則傳腎肝為痿厥。痿乃四肢痿軟,厥乃四肢如火,或如冰。心煩衝脈氣逆上,甚則火逆,名曰厥。故痿厥二病,多相須也。經曰,下氣不足,則痿厥心悗宜以清燥去濕熱之藥,或生脈散合四苓散,加酒洗知、柏,以泄其濕熱。李瀕湖曰:濕熱成痿,乃不足中之不足也,全要峻補之藥。
《千金方》曰:咳唾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其面翕熱如醉,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寸脈沉,尺脈微,宜茯苓五味子湯,以治其氣衝,胸滿者去桂。
白話文:
衝脈疾病的病源與症狀:
另一種說法是:如果出現氣往上逆、肚子裡面急迫疼痛、胸膈和咽喉不通暢、大便不出來等情況,應該用升陽瀉熱湯來治療。
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出現身體麻木、氣向上衝逆、氣往上逆行導致胡言亂語、產生幻覺等情況,應該用神功丸來治療。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炎熱的夏天,如果病情嚴重,會傳到腎和肝,導致痿症和厥症。痿症是指四肢痿弱無力,厥症是指四肢像著火一樣發熱,或像冰一樣寒冷。如果心煩、衝脈的氣往上衝逆,嚴重時會導致火氣上逆,就稱為厥症。所以痿症和厥症這兩種疾病,常常會一起出現。
經典上說,如果下焦的氣不足,就會導致痿症、厥症和心神不寧,應該用清熱燥濕的藥物,或用生脈散合四苓散,再加入用酒洗過的知母和黃柏,來排泄體內的濕熱。李時珍說:濕熱導致的痿症,是虛弱中的虛弱,完全需要用大補的藥物來治療。
《千金方》說:如果出現咳嗽、吐痰、手腳冰冷,氣從小腹向上衝到胸部和咽喉,臉色潮紅像喝醉酒一樣,之後又向下流到陰部和大腿內側,小便困難,時常昏厥等症狀,脈象寸脈沉弱,尺脈微弱,應該用茯苓五味子湯來治療這種氣向上衝的症狀;如果胸悶,就去掉方中的桂枝。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