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附載仲景大法及分別標本方藥

有餘則聚聚宜通(氣,薄荷、荊芥、羌活、防風、蔓荊子、雄黃、皂莢,川芎、獨活、龍膽草;血,紅花、三稜、木香、鱉甲、鯪鯉甲、虻蟲、水蛭)

不足則燥燥宜潤(氣,吳萸、甘菊、杞子、天麻、柏子仁、蜜蒙花;血,當歸、川芎、牛膝、杜仲、菟絲子、白芍、熟地、沒藥、血竭、細辛、槐角)

風實則泄(羌活,獨活,細辛,雄黃,大黃,牽牛子,皂莢,首烏)

風虛則補(川烏,牛膝,姜蠶,川斷,南星,白花蛇,蟬蛻,天麻,杜仲,川芎,半夏,菟絲子,白朮,萆薢,土茯苓,白附子)

風經則鎮(真珠,金箔,銀箔,夜明沙,代赭石,石決明)

一法,木鬱則達之,謂吐之令條達也。

標(初病為標,渴欲飲者,少少與之則愈,此雖在裡,即是標也,囊縮,四逆湯、吳茱萸湯)

本(煩滿當歸,脈沉滑脈力皆倍者,當下之。此即大小二便閉,雖用承氣湯,不若四物湯加大黃尤嘉。胸煩滿,囊縮自下,不治自愈。厥陰本無下症,大概言傷寒傳入里可下之)。

又一轉厥陰症(標,亦為初病,宜甘溫;本,宜用熱)

無汗(麻黃,旋覆花,蒼朮,蔥頭)

有汗(桂枝,地骨皮,白朮,黃耆)

汗之而發(麻黃)

清涼為汗(細辛)

和之而汗(柴胡)

下之而汗(大黃)

吐之而汗(瓜蒂,防風)

白話文:

如果身體的能量過剩,形成聚集的情況,我們應採取疏通的方式來處理。(對於氣的疏通,可用薄荷、荊芥、羌活、防風、蔓荊子、雄黃、皁莢、川芎、獨活、龍膽草;對於血的疏通,可用紅花、三稜、木香、鱉甲、鯪鯉甲、虻蟲、水蛭)

若是能量不足,導致乾燥,就該用滋潤的方法來調理。(對於氣的滋潤,可用吳萸、甘菊、杞子、天麻、柏子仁、蜜蒙花;對於血的滋潤,可用當歸、川芎、牛膝、杜仲、菟絲子、白芍、熟地、沒藥、血竭、細辛、槐角)

當風邪過盛時,我們要採用排泄的策略。(可用羌活、獨活、細辛、雄黃、大黃、牽牛子、皁莢、首烏)

如果風邪虛弱,我們則應該補充其力量。(可用川烏、牛膝、姜蠶、川斷、南星、白花蛇、蟬蛻、天麻、杜仲、川芎、半夏、菟絲子、白朮、萆薢、土茯苓、白附子)

對於風邪影響到經絡的情況,我們需使用鎮定的藥物。(可用真珠、金箔、銀箔、夜明沙、代赭石、石決明)

有一種方法,當肝氣鬱結,我們可以使其吐出,達到疏解的效果。

疾病的初期,我們稱之為標,如果病人感到口渴想喝水,應少量多次給予,這樣疾病就會好轉,即使病狀在體內,這也是屬於標。如出現縮囊,可用四逆湯或吳茱萸湯。

疾病的根源,我們稱之為本,如果病人感到煩悶且脈象沉滑且有力,應採用下法。這通常是指大小便閉塞,雖然可用承氣湯,但使用四物湯加上大黃效果更佳。如果胸部煩悶,縮囊自行恢復,一般會自然痊癒。厥陰病通常沒有下法的症狀,大體上來說,傷寒傳入體內,可以使用下法。

另一種轉變的厥陰病症,初期,宜用甘溫的藥物;根源,宜用熱性的藥物。

對於無汗的狀況,可用麻黃、旋覆花、蒼朮、蔥頭。

對於有汗的狀況,可用桂枝、地骨皮、白朮、黃耆。

如果出汗後病情加重,可用麻黃。

如果需要清涼發汗,可用細辛。

如果需要調和發汗,可用柴胡。

如果需要通過下法發汗,可用大黃。

如果需要通過催吐發汗,可用瓜蒂、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