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風中腑兼中臟治驗

順德府張安撫。字耘夫。年六十一歲。於己未閏十一月初。患風證。半身不遂。語言謇澀。心神昏憒。煩躁自汗。表虛惡風。如灑冰雪。口不知味。鼻不聞香臭。聞木音則驚悸。小便頻多。大便結燥。若用大黃之類下之。卻便飲食減少不敢用。不然則滿悶。盡夜不得瞑目而寐。

最苦。於此約有三月餘。凡三易醫。病全不減。至庚申年三月初七日。又因風邪。加之痰嗽。咽乾燥。疼痛不利。唾多。中脘氣痞似噎。予思內經有云。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病形乃應。又云。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此風氣下陷入陰中。不能生髮上行。

則為病矣。又云。形樂志苦。病生於脈。神先病也。邪風加之。邪入於經。動無常處。前證互相出見。治病必求其本。邪氣乃覆。論時月則宜升陽、補脾胃。瀉風木。論病則宜實表裡。養衛氣。瀉肝木。潤燥益元氣。慎喜怒。是治其本也。宜以加減沖和湯治之。

【加減沖和湯】

柴胡,黃耆(各五分),升麻,當歸,

甘草(炙。各三分),半夏,黃柏,黃芩,人參,陳皮,芍藥(各二分)

上十一味。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如自汗。加黃耆半錢。嗽者加五味子二十粒。晝夜不得睡。乃因心事煩擾。心火內動。上乘陽分。衛氣不得交入陰分。故使然也。以硃砂安神丸服之。由是晝亦得睡。十日後。安撫曰。不得睡三月有餘。今困睡不已。

莫非他病生否。予曰。不然衛氣者。晝則行陽二十五度。夜則行陰亦二十五度。此衛氣交入陰分。循其天度。故安撫得睡也。何病之有焉。止有眼白睛紅。隱澀難開。宜以當歸連翹湯洗之。

【當歸連翹湯】

黃連,黃柏(各五分),連翹(四分),當歸,甘草(各三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時時熱洗之。十三日後。至日晡。微有悶亂不安。於前沖和湯中。又加柴胡三分。以升少陽之氣。飲三服。至十五日。全得安臥。減自汗惡寒躁熱。胸膈痞。元小便多。服藥之後。小便減少。大便一二日一行。鼻聞香口。知味。飲食如常。

脈微弦而柔和。按之微有力。止有咽喉中妨悶。會厭後腫。舌赤。早晨語言快利。午後微澀。宜以玄參升麻湯治之。

【玄參升麻湯】

升麻,黃連(各五分),黃芩(炒。四分),連翹,桔梗(各三分),鼠黏子,玄參,甘草

白殭蠶(各二分),防風(一分)

上十味。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渣。稍熱噙漱。時時咽之。前證良愈。止有牙齒無力。不能嚼物。宜用牢牙散治之。

【牢牙散】

羊筒骨灰,升麻(各三錢),生地黃,黃連,石膏(各一錢),白茯苓,人參(各五分),胡桐淚(三分)

白話文:

順德府張安撫,字耘夫,六十一歲。己未閏十一月開始,患風證,半身不遂,說話含糊不清,心神昏亂,煩躁多汗,體表虛弱怕風,像灑了冰雪一樣冰冷,味覺嗅覺喪失,聽到木頭聲就心悸,小便頻繁,大便乾燥。如果用大黃等瀉下藥,就會導致食慾下降,不敢使用;不用瀉藥,則胸悶,整夜睡不着。這樣痛苦折磨了三個多月,換了三個醫生,病情毫無好轉。

庚申年三月初七日,又因受風寒,加重了咳嗽痰多、咽喉乾燥疼痛、唾液增多、胃脘部脹滿像噎住一樣的症狀。我認為《內經》有云:「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病形乃應。」又云:「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這風邪之氣下降進入陰經,不能上升,就導致疾病。又云:「形樂志苦,病生於脈,神先病也。」邪風侵襲,邪氣入經絡,游走不定,上述症狀互相出現。治療疾病必須找到根本原因,邪氣才能消除。根據季節,應當升提陽氣,補益脾胃,瀉除風木之邪;根據病情,應當調理表裡,培補衛氣,瀉除肝木之邪,滋潤乾燥,益補元氣,謹慎喜怒,這是治療根本的方法。宜用加減沖和湯治療。

加減沖和湯組成:柴胡、黃耆(各五分),升麻、當歸、炙甘草(各三分),半夏、黃柏、黃芩、人參、陳皮、芍藥(各二分)。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次一劑,水煎服。如有自汗,加黃耆半錢;咳嗽加五味子二十粒。如果晝夜不能入睡,是因為心事煩擾,心火內動,上擾陽分,衛氣不能下降進入陰分,所以睡不着,可用硃砂安神丸服用。服用後,白天也能睡着了。十天後,張安撫說,三個多月睡不着,現在卻嗜睡不止,是不是另有疾病?我說不是,衛氣晝行陽二十五度,夜行陰二十五度,現在衛氣下降進入陰分,循行於天度,所以才能睡着,沒有別的疾病。只是眼白充血,隱澀難睜,宜用當歸連翹湯洗眼。

當歸連翹湯組成:黃連、黃柏(各五分),連翹(四分),當歸、甘草(各三分)。

用法:水煎服,或熱敷洗眼。十三天后,午后略感胸悶煩躁不安,在沖和湯中再加柴胡三分,以升提少陽之氣,服用三劑。十五天后,能安睡,自汗惡寒躁熱、胸悶、小便頻多等症狀減輕,小便減少,大便一两天一次,嗅覺味覺恢復,飲食正常,脈象弦細而柔和,按之有力,只是咽喉仍有阻塞感,會厭後腫,舌紅,早晨說話流利,下午略微含糊,宜用玄參升麻湯治療。

玄參升麻湯組成:升麻、黃連(各五分),炒黃芩(四分),連翹、桔梗(各三分),鼠黏子、玄參、炙甘草、白殭蠶(各二分),防風(一分)。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次一劑,水煎服,稍熱含漱,反覆咽下。上述症狀大多痊癒,只是牙齒無力,不能咀嚼食物,宜用牢牙散治療。

牢牙散組成:羊筒骨灰、升麻(各三錢),生地黃、黃連、石膏(各一錢),白茯苓、人參(各五分),胡桐淚(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