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2)

1. 治積要法

許學士云。大抵治積。或以所惡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誘之。則易愈。如硇砂、阿魏治肉積。神麯、麥櫱治酒積。水蛭、虻蟲治血積。木香、檳榔治氣積。牽牛、甘遂治水積。雄黃、膩粉治涎積。礞石、巴豆治食積。各從其類也。若用群隊之藥分其勢。則難取效。須是認得分明是何積聚。兼見何證。然後增減酌量用藥。不爾反有所損。要在臨時通變也。

白話文:

許學士說:總的來說,治療積聚,可以採取兩種方法:一是針對積聚的病因,以其所惡者來攻之;二是運用其所喜者來誘導之,這樣更容易治癒。

例如,硇砂和阿魏可以治療肉積;神麴和麥芽可以治療酒積;水蛭和虻蟲可以治療血積;木香和檳榔可以治療氣積;牽牛和甘遂可以治療水積;雄黃和膩粉可以治療涎積;礞石和巴豆可以治療食積。這些藥物都是根據積聚的種類而選用的。

如果使用群藥無差別地分勢治療,則難以取得療效。必須要辨別清楚積聚的種類,以及伴隨的症狀,然後增減藥量,酌情用藥。否則反而會有損害。關鍵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2. 養正積自除

真定王君用。年一十九歲。病積。臍左連脅如覆杯。腹脹如鼓。多青絡脈。喘不能臥。時值暑雨。加之自利完穀。日哺潮熱。夜有盜汗。以危急來求。予往視之。脈得浮數。按之有力。謂病家曰。凡治積非有毒之劑攻之則不可。今脈虛弱如此。豈敢以常法治之。遂投分滲益胃之劑。

數服而清便自調。雜以升降陰陽。進食和氣。而腹大減。胃氣稍平。間以削之。不月餘良愈。先師嘗曰。潔古老人有云。養正積自除。猶之滿坐皆君子。縱有一小人。自無容地而出。今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潔古之言。豈欺我哉。內經云。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

滿實中有積氣。大毒之劑尚不可過。況虛中有積者乎。此亦治積之一端也。邪正虛實。宜精審焉。

白話文:

真定王君年十九歲,患病已久,左腹部從臍部連到脅肋部位,像是覆蓋著一個杯子,腹部脹得像鼓一樣,身上布滿青色的血管,喘不過氣來,無法躺下。當時正值暑雨季節,又加上腹瀉,食慾不振,白天發熱,晚上盜汗,情況十分危急,於是前來求醫。我前往查看,把脈發現脈象浮而數,按壓有力。我告訴家屬,治療積聚之症,不能使用有毒的藥物攻邪,因為現在脈象虛弱,不敢用常規方法治療。於是開了滋補脾胃、分消積聚的藥方。

服用幾劑藥後,大便自然調和,並配合升降陰陽、調理脾胃的藥物,腹部逐漸消退,胃氣略有好轉,間或再用一些消積的藥物,不到一個月便痊癒了。先師曾經說過,潔古老人有句話:「養正積自除」,就像一屋子都是君子,即使有小人,也無處容身。現在令真氣充實、胃氣強盛,積聚自然消散。潔古的話語,果然沒有欺騙我。

《內經》說:「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腹部充實而有積氣,即使是大毒的藥物也不能過量使用,何況是虛弱體質上有積聚呢?這也是治療積聚的一種方法。邪氣正氣、虛實寒熱,都需要仔細審慎地辨證論治。

3. 腹中諸蟲

【烏梅丸】,治臟寒蛔蟲動作。上入膈中。煩悶嘔吐。時發時止。得食即嘔。常自吐蛔。有此證候。謂之蛔厥。此藥主之。又治久痢。

烏梅(三百個),黃柏(炙),細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去蘆。各六兩),乾薑(炮。十兩),當歸(去蘆。四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用。四兩),黃連(去須。十六兩)

白話文:

烏梅丸

功效: 治療臟腑寒涼、蛔蟲作祟引發的症狀。

症狀: 蛔蟲上行至膈肌,導致胸悶、噁心嘔吐,發作時有時無,一吃東西就吐,經常會吐出蛔蟲。這些症狀稱為蛔厥,烏梅丸是主治藥物。

此外,此藥還能治療久痢。

藥物組成:

  • 烏梅(300個)
  • 黃柏(炙)
  • 細辛(去苗)
  • 肉桂(去粗皮)
  • 附子(炮,去皮臍)
  • 人參(去蘆,各6兩)
  • 乾薑(炮,10兩)
  • 當歸(去蘆,4兩)
  • 蜀椒(去眼睛和閉口的,微炒至出汗,4兩)
  • 黃連(去須,16兩)

上異搗篩。合治之。以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令熟。用米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煉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化蟲丸】

鶴蝨(去土),檳榔,苦楝根(去浮皮),胡粉(炒。各一兩),白礬(枯。二錢半)

上為末。水糊丸如麻子大。小兒疾病。多有諸蟲。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動即腹中疼痛發作。積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則哭不休。閤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肉。或寒或熱。沉沉默默。

白話文:

這是一個針對兒童腸道寄生蟲感染的傳統中藥方劑,由多種藥材組成,其中烏梅用酒浸泡蒸熟後與米飯混合,再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後製成藥丸。方劑中各個藥材具有不同功效,能驅蟲、消積、健脾、止痛等。此方適用於兒童因蟲積引起的腹痛、心痛、神志異常、面色青黃、四肢乏力、食慾不振、寒熱交替等症狀。

使用注意事項

不的知病之處。其蟲不療。則子母相生。無有休止。長一尺則能害人。一歲兒服五丸。溫漿水入生油一兩點。打勻下之。溫米飲亦得。不拘時候。其蟲細小者皆化為水。大者自下。

【補金散】,治諸般蟲。

鶴蝨(生),雷丸,定粉,錫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食前。少油調下。又用豬肉一兩。燒熟。糝藥在上。細嚼亦得。每服藥時。用雞翎、甘遂末一錢。與前藥一處服之。其蟲自下矣。

白話文:

若不知病因,只治蟲而不治本,則母子相生,無休止期。蟲長到一尺就能危害人。一歲孩童服用五丸,用溫熱的米湯或漿水調和,加入生油一兩,攪拌均勻後服用。不拘時間服用。蟲體細小的會化為水,大的會從下排出。

【補金散】,主治各種蟲病。

鶴蝨(生)、雷丸、定粉、錫灰(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食前,少許油調和服用。另用豬肉一兩,燒熟後,將藥粉撒在上面,細嚼服用。每次服用藥物時,可用雞毛蘸取甘遂末一錢,與藥一起服用。這樣,蟲子就會從下排出。

【雷金散】,治諸蟲。

雷丸(末。八分),鬱金(末。七分),黑牽牛(末。一錢半)

上三件末。和勻。以生油調下三兩匙。飯壓之。

【化蟲散】,取寸白蟲。

黃丹(半兩炒),錫灰(一兩羅),定粉(二兩)

上同研極細末。每服一錢。先燒豬肉五片。吃了後。以生油一口許調藥服。至晚取下。婦人有胎不可服。李副統女子菊花年十三。一服取蟲一抄。終身不發。

白話文:

【雷金散】,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病。

雷丸(研成粉末,每份八分),鬱金(研成粉末,每份七分),黑牽牛(研成粉末,每份一錢半)

以上三種材料混合研磨,均勻。用生油調製三兩匙,飯後服用。

【化蟲散】,用於取出寸白蟲。

黃丹(半兩,炒過),錫灰(一兩,研成粉末),定粉(二兩)

以上三種材料共同研磨至極細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先煮五片豬肉食用,之後服用一匙生油調和的藥物,直到晚上排出蟲體。婦女如有懷孕則不宜服用。李副統的女兒菊花年僅十三歲,一次服用就取出一撮蟲體,自此一生未再發作。

4. 諸濕腫滿

【沉香海金砂丸】,治一切聚積。散脾濕腫脹、肚大、青筋、羸瘦惡證。

沉香(二錢),海金砂,輕粉(各一錢),牽牛頭末(一兩)

上為末。研獨頭蒜如泥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燈草湯送下。量虛實加減丸數。取利為驗。大便利止後服。

【海金砂散】,治脾濕太過。遍身腫滿不得臥。及腹脹如鼓。

牽牛(半生半熟),白朮(各一兩),甘遂(半兩),海金砂(三錢)

白話文:

沉香海金砂丸

功效: 治理各種積聚,包括脾濕腫脹、腹部膨大、青筋暴露、消瘦等惡症。

配方:

  • 沉香 二錢
  • 海金砂 一錢
  • 輕粉 一錢
  • 牽牛頭末 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獨頭大蒜泥混合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燈草湯送服。根據患者虛實狀況調整丸藥數量。以排泄暢通為驗證標準。大便通暢後停止服用。

海金砂散

功效: 治理脾濕過度,導致全身腫脹無法平躺,腹部膨脹如鼓。

配方:

  • 牽牛 半生半熟,一兩
  • 白朮 一兩
  • 甘遂 半兩
  • 海金砂 三錢

註釋:

  • 以上中藥劑量單位為「錢」和「兩」,古代度量衡與現代有所差異,實際用藥需根據現代醫藥標準換算。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倒流水一盞調下。食前。待宣利。止後服。以上二方。系太醫劉仲安傳。用之累累獲效如神尤速。故錄於此。

【續隨子丸】,治通身腫滿。喘悶不快。

人參,木香,漢防己,赤茯苓(面蒸),大檳榔,海金砂(各五錢。另研),續隨子(一兩),葶藶(四兩。炒)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白話文:

藥方組成

  • 末藥 適量

用法

  • 每服二錢。
  • 以清水一盞煎煮,調服。
  • 食前服用。
  • 待藥效發揮,宣泄利水後再服用下一劑。

藥方名稱

續隨子丸

主治

通身腫滿,喘悶不快。

藥方組成

  • 人參 五錢
  • 木香 五錢
  • 漢防己 五錢
  • 赤茯苓 五錢 (面蒸)
  • 大檳榔 五錢
  • 海金砂 五錢(各研磨成粉末)
  • 續隨子 一兩
  • 葶藶 四兩 (炒製)

用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
  •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
  • 以桑白皮湯送服。
  • 食前服用。

來源

以上兩個藥方系太醫劉仲安傳授,經多次使用,療效顯著,如神速,故記載於此。

【聖靈丹】,治脾肺有濕。喘滿腫盛。小便赤澀。

人參(去蘆),木香,漢防己,茯苓(寒食麵煨),檳榔,木通(各二錢。炒),苦葶藶(半兩炒)

上七味為末。棗肉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赤茯苓丸】,治脾濕太過。四肢腫滿。腹脹喘逆。氣不宣通。小便赤澀。

木香(半兩),赤茯苓(二兩。一方一兩),防己(二兩),苦葶藶(四兩。炒)

白話文:

「聖靈丹」主要用於治療脾肺濕氣過重,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悶、身體腫脹、小便赤澀等。藥方包含人參、木香、漢防己、茯苓、檳榔、木通、苦葶藶七味,將藥材研磨成粉末,以棗肉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以桑白皮煎湯送服,飯前服用。

「赤茯苓丸」主要用於治療脾濕過度,症狀包括四肢腫脹、腹脹、呼吸急促、氣逆不暢、小便赤澀等。藥方包含木香、赤茯苓、防己、苦葶藶四味。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人參葶藶丸】,治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者。

人參(一兩。去蘆),苦葶藶(四兩炒)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海藻散】,治男子婦人通身虛腫。喘滿悶不快。

海藻,大戟,錦紋大黃,續隨子(去殼。各一兩)

白話文:

將人參和炒過的苦葶藶磨成粉,做成像桐子一樣大的棗肉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飯前服用。此方可治療一切水腫,包括喘滿難受的症狀。

另外,將海藻、大戟、錦紋大黃、去殼的續隨子各一兩磨成粉,此方可治療男女通身虛腫、喘滿悶不快。

上銼碎。用好酒二盞。淨碗內。浸一宿。取出曬乾後用。

白牽牛(頭末一兩。生用),桂府滑石(半兩),甘遂(麩炒黃。一兩),肉豆蔻(一個),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半兩)

上共前藥一處為細末。大人每服二錢。氣實者三錢。平明冷茶清調下。至辰時取下水三二行。腫減五七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腫消忌鹽魚肉百日。○小兒腫服一錢。五歲以下者半錢。婦人有孕不可服。

【白丸子】,治通身腫。及脾腹脹滿。喘悶不快。小便赤澀。神效。

白話文:

以上材料需要進行以下步驟:首先,將白牽牛(頭部研磨成粉末,重一兩,生用)、桂府滑石(半兩)、甘遂(炒至微黃,重一兩)、肉豆蔻(一個)、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重半兩)和陳皮(去除白色部分,重半兩)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細末。對於成人,每次服用量為二錢,若體質強壯者則可增加至三錢。在清晨空腹時,用涼茶或清水調和後服用,一般在辰時(約上午九點)可以排尿三次至四次,腫脹會減少五到七分。隔兩三天後,再次在清晨空腹時服用一次,腫脹會逐漸消退。期間需忌口鹽、魚和肉類食物一百天。對於小孩,每次服用量為一錢,五歲以下的小孩則為半錢。若婦女懷孕期間,不可服用此方。

這是一種名為「白丸子」的藥方,適用於全身腫脹以及脾腹脹滿、呼吸困難、小便赤澀等症狀,效果顯著。

輕粉(半錢),桂府滑石(研炒),粉霜(研細炒。各四錢),硇砂(研炒),白丁香(杵如米。炒。真者),寒水石(火燒。研細。各三錢)

上先將輕粉、滑石二味研勻。用油紙裹了。卻更和白麵作餅。再裹合藥。用桑柴火燒。以熟為度。取出。與前四味一處研勻。水浸。蒸餅搦干為丸。如綠豆大。第一日每服二丸。煎生薑湯送下。食前。一日三服。第二日三丸三服。第三日四丸一服。第四日五丸亦三服。如覺小便多時。腫漸減。便休服白丸子。如小便

白話文:

取輕粉半錢、桂府滑石、粉霜、硇砂各四錢、白丁香、寒水石各三錢,先將輕粉和滑石研磨均勻,用油紙包裹,再用白麵做成餅,將藥裹在餅中,用桑柴火烤熟,取出後與其他四味藥一起研磨均勻,用水浸泡,用蒸餅揉搓乾燥,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第一天每次服用兩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前服用,一天服三次;第二天每次服用三丸,一天服三次;第三天服用四丸一次;第四天服用五丸,一天服三次。如果感覺小便增多,腫脹逐漸減輕,就停止服用白丸。如果小便

未多。更服一日。至兩服加作六丸做一服。一日亦三服。腫消為效。如服藥至第三日。覺牙縫內癢痛。口氣惡。便用漱口藥。

黃連(去須),貫眾(各等分)

上為散。每用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入龍腦少許攪勻。溫漱之。每日煎一錢漱口。如腫消。忌鹽魚肉、冷硬果食。只吃粥百日。永瘥。如臟腑秘澀氣實人。先服治腫海藻散。此藥親用。救人甚多。神效。

【除濕丹】,治諸濕腫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

白話文:

(藥量)不要太多。再服用一天。到服用兩次的時候,增加藥量,將六丸做成一服,每天也服用三次。腫消下去就是有效。如果服用藥物到第三天,感覺牙縫內發癢疼痛,口氣難聞,就用漱口藥。

(漱口藥方)黃連(去鬚)、貫眾(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加入少許龍腦攪拌均勻,溫溫的漱口。每天煎一錢漱口。如果腫消下去,忌食鹽魚肉、冷硬果實。只吃粥一百天,就能徹底痊癒。如果臟腑秘結、氣血不通的人,先服用治腫海藻散。這個藥方是我親自使用過的,救治過很多人,療效非常神奇。

【除濕丹】,可以治療各種濕邪所致的腫脹,以及腰膝酸痛、腳踝腫脹等症狀。

乳香(研),沒藥(研。各一兩),牽牛頭末(半兩),檳榔,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藶,甘遂(各二兩),大戟(炒。三兩),陳皮(去白。四兩)

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溫水送下。食前。得更衣。止後服。如服藥前後。忌酒二日。濕面兩三日。食後。溫淡粥補胃尤佳。

【三花神佑丸】,治中滿腹脹。喘嗽淋閟。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沉積。變生疾病。久病不已。黃瘦困倦。血氣壅滯不宣通。或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痰咳嗽。頭目旋運。瘧氣不已。癥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食積。一切痰飲嘔逆。濕熱腹滿實痛。並宜服之。

白話文:

將乳香、沒藥分別研磨成粉,各取一兩,牽牛頭末取半兩,檳榔、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藶、甘遂各取二兩,大戟炒熟後取三兩,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後取四兩,以上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再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八十丸,溫水送服,飯前服用,服藥後可以更衣,避免過後再服用。服用藥物前後兩日忌酒,兩三日忌食濕面,飯後食用溫淡粥補胃效果更佳。此方名為三花神佑丸,可治療胸腹脹滿、喘嗽淋閉、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沉積、久病不愈、黃瘦困倦、血氣壅滯不宣通、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痰咳嗽、頭目旋運、瘧疾反覆發作、癥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食積、一切痰飲嘔逆、濕熱腹滿實痛等症狀。

輕粉(一錢),大黃(一兩。為末),牽牛(二兩),芫花(醋拌炒),甘遂,大戟(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送下。無時。日三服。加至快利後。卻常服。病去為度。

【十棗湯】,治太陽中風下痢。嘔逆短氣。不惡寒。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引脅下痛。兼下水腫腹脹。並酒食積腸垢積滯。痃癖堅積。蓄熱暴痛。瘧氣久不已。或表之正氣與邪熱。並甚於里。熱極似陰。反寒戰。表氣入里。陽氣極深。脈微而絕。並風熱煩甚。結於下焦。大小便不通。實熱腰痛。

白話文:

【十棗湯】,用於治療太陽中風型的下痢,伴有嘔吐、呼吸急促、不畏寒、出汗、發作有規律、頭痛、心下痞塞、脹痛,以及腹部積水、腹脹等症狀。此方也適用於酒食過量、腸內積食、結石、積熱劇烈疼痛、長期的瘧疾,或者正氣與邪熱在裡部加重,熱到極點出現似陰寒的寒戰,表氣進入裡部,陽氣深入到極點,脈搏微弱甚至消失,或者風熱引起下焦煩躁,導致大小便不通,以及實熱引起的腰痛。

配方如下:

  • 車前子(一錢)
  • 大黃(一兩,研成粉末)
  • 牽牛(二兩)
  • 芫花(醋拌炒)
  • 甘遂
  • 大戟(各半兩)

以上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加入水中調和,形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初次服用五顆,每次服用數量逐漸增加至五顆,用溫水送服。每日可服三次,直到病情改善為止。若病情迅速改善,則可以保持此劑量持續服用。

甘遂,芫花(慢火炒紫色。仲景與俗異。炒作熬。下凡言熬者同炒),大戟(各等分)

上為末。水一大盞。棗十枚切開。煮取汁半盞。調半錢。人實更加一錢。量虛實加減。

【葶藶木香丸】,治水氣通身虛腫。

人參,漢防己(各一兩),苦葶藶(炒。四兩),木香,檳榔,木通,白茯苓(去皮。麵裹煨。各一兩)

上為末。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前。

【木香通氣丸】,導滯寬膈。塌腫進食。

南木香,茴香(各一兩。炒),檳榔(二兩),海金砂,破故紙(炒),陳皮(去白。各四兩),牽牛(半斤。半生半熟)

白話文:

甘遂、芫花(用慢火炒至紫色,仲景的做法和一般人不同,應該炒至焦黃,而非紫色,下文提到「熬」的,都是指炒的意思)、大戟(份量都一樣),磨成粉末。取一大杯水,加入十顆切開的棗,煮沸至剩半杯,加入藥粉半錢,如果是實症,就加一錢,根據虛實症狀調整用量。

葶藶木香丸,用來治療水氣導致的全身浮腫。

人參、漢防己(各一兩)、苦葶藶(炒過,四兩)、木香、檳榔、木通、白茯苓(去皮,用麵粉包裹煨熟,各一兩),磨成粉末,用棗肉和成丸子,每個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溫水送服,飯前服用。

木香通氣丸,用來疏導積滯、寬胸開膈,治療浮腫、進食困難。

南木香、茴香(各一兩,炒過)、檳榔(二兩)、海金砂、破故紙(炒過)、陳皮(去白,各四兩)、牽牛(半斤,半生半熟)。

上為末。清醋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送下。食後。

【神秘湯】,治病人不得臥。臥則喘。水氣逆行。上乘於肺。肺得水而浮。使氣不通流。脈沉大。

白茯苓(去皮),木香(各半兩),桑白皮,紫蘇葉,橘皮(炒),人參(各七錢)

上㕮咀。水三升。入生薑七錢。煎至一升半。去渣。分作五服。食後。

【消痞丸】,治積濕熱毒。甚者身體面目黃腫。心脅腹滿。嘔吐不能飲食。痿弱難以運動。咽嗌不利。肢體焦。眩悸膈熱。坐臥不寧。心火有餘而妄行。上為咳血、衄血。下為大小便血、腸風、痔漏。三焦壅滯閟塞。熱中消渴。傳化失常。小兒疳積熱。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用清醋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飯後服用。此方名為「神秘湯」,用於治療病人不能平躺,平躺就喘,水氣逆行,上衝肺部,肺部積水而浮腫,導致氣流通暢不順,脈象沉而大的症狀。

將白茯苓(去皮)、木香(各半兩)、桑白皮、紫蘇葉、橘皮(炒)、人參(各七錢)研磨成粉末。用三升水,加入七錢生薑,煎煮至一升半,去渣,分五服,飯後服用。此方名為「消痞丸」,用於治療積聚濕熱毒素,嚴重者身體和臉部發黃腫脹,心胸腹脹滿,嘔吐不能進食,身體虛弱難以活動,咽喉不適,肢體燥熱,頭暈心悸,胸口發熱,坐立不安,心火旺盛而失控,上可導致咳血、鼻出血,下可導致大小便出血、腸風、痔瘡,三焦壅塞,口渴,消化功能失常,小兒疳積熱。

木香,官桂(各一分),青黛,牽牛,黃連,黃芩(各一兩),大黃,黃柏,葛根,梔子,薄荷,藿香,茴香(炒),厚朴(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食前。

【無礙丸】,治脾病橫流。四肢腫滿。

木香(半兩),蓬莪朮(炮),京三稜(炮),檳榔(生),郁李仁(湯泡去皮。各一兩),大腹皮(二兩)

白話文:

木香、官桂各取一分,青黛、牽牛、黃連、黃芩各取一兩,大黃、黃柏、葛根、梔子、薄荷、藿香、茴香(炒)、厚朴各取半兩,混合研磨成粉末。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溫水送服,飯前服用。此方名為無礙丸,主治脾胃病導致的四肢腫滿。此外,另取木香半兩,蓬莪朮(炮)、京三稜(炮)、檳榔(生)、郁李仁(湯泡去皮)各取一兩,大腹皮取二兩,一同使用。

上六味為末。炒麥櫱杵為粉。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送下。無時。

【香蘇散】,治水氣虛腫。小便赤澀。

陳皮(去白。一兩),防己,木通,紫蘇葉(各半兩)

上四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

【五皮飲】,治他病瘥後。或久痢之後。身體面目四肢浮腫。小便不利。脈虛而大。此由脾肺虛弱。不能運行諸氣。諸氣不理。散漫於皮膚肌腠之間。故令腫滿也。

大腹皮,生薑皮,赤茯苓皮,桑白皮,陳皮(各等分)

白話文:

五皮飲可以治療其他疾病痊癒後,或久痢後出現的全身浮腫,伴隨小便不利、脈象虛弱而大的症狀。這是由於脾肺虛弱,不能運行氣血,氣血散漫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導致身體腫脹。

大腹皮、生薑皮、赤茯苓皮、桑白皮、陳皮,各取等量。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渣。溫服。無時。日二服。此方異於局方。載中藏經。

【牡蠣澤瀉散】,治脾胃氣虛。不能制納腎水。水溢下焦。腰以下有腫也。○金匱要略曰。腰以下有腫。當利小便。

牡蠣(炒),澤瀉,蜀漆(洗去腥),葶藶(炒),栝蔞根,商陸根,海藻(以上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篩為散。更入臼中制之。自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

內經云。鹹味湧泄。牡蠣、澤瀉、海藻之咸。以瀉水氣。濕淫於內。平以苦。佐以酸辛。以苦瀉之。蜀漆、葶藶、商陸、栝蔞之酸辛與苦以導腫。利小便以散水。

白話文:

取牡蠣、澤瀉、蜀漆、葶藶、栝蔞根、商陸根、海藻等藥材,各取相同分量,研磨成粉末,過篩後再研磨使其更細。每次服用一小匙,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此方與其他方劑不同,記載於《中藏經》中。

此方適用於脾胃虛弱,不能控制腎水,導致水氣下泄,腰部以下腫脹的患者。 《金匱要略》記載,腰部以下腫脹,應當利尿排泄。

牡蠣、澤瀉、海藻的鹹味能瀉水氣;蜀漆、葶藶、商陸、栝蔞的酸辛與苦味能引導腫脹,利尿排泄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