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7)

1. 心胃痛及腹中痛

【草豆蔻丸】,治因飢飽勞役。脾胃虛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榮心肺。上焦元氣衰敗。因遇冬冷。腎與膀胱之寒水大旺。子能令母實。助肺金大旺相輔。而來克心乘脾。故胃脘當心而痛。此大復其仇。故經云。大乘必大復。理之常也。故皮毛血脈分肉之間。元氣已絕於外。又以大寒大燥二氣。並而乘之。其人苦惡風寒。耳鳴及腰背相引。而鼻內苦瘜肉不通。不聞香臭。額寒腦痛。目時眩。寒水反乘脾土。痰唾沃沫。飲食反出。腹中常痛。心胃痛。脅下急縮。有時而痛。腹不能伸。大便多泄而不秘。下氣不絕。或腹中鳴。胸中氣亂。心煩不安。而成霍亂之意。膈咽不通。極則有聲。鼻中氣短。遇寒滋甚。或居暖處。方過口吸風。寒則復作。四肢厥逆。身體沉重。不能轉側。頭不可以顧。小便溲而欠。此脾虛之至極也。

白話文:

【草豆蔻丸】

治療因飢飽勞役、脾胃虛弱,心火乘虛而上,不能滋養心肺,上焦元氣衰敗。遇到冬季寒冷,腎與膀胱的寒水旺盛,子能令母實,助肺金旺盛相輔而來,克制心火、乘虛脾土,因此胃脘當心而痛。這是大復其仇的道理,正如經書所云:「大乘必大復,理之常也。」故而皮毛血脈、肌肉之間,元氣已衰竭於外。又加上大寒大燥二氣乘虛而入,患者苦惡風寒,耳鳴腰背相連疼痛,鼻內苦瘜肉不通,不聞香臭,額寒腦痛,目眩,寒水反乘脾土,痰唾沃沫,飲食反出,腹中常痛,心胃痛,脅下急縮,有時而痛,腹不能伸,大便多泄而不秘,下氣不絕,或腹中鳴,胸中氣亂,心煩不安,而成霍亂之狀。膈咽不通,嚴重者有聲,鼻中氣短,遇寒加重,即使居於暖處,也只要稍微吸一口風,寒氣便會復發。四肢厥逆,身體沉重,不能轉側,頭不可以顧,小便清稀而少。這是脾虛之至極的表現。

橘皮(八分),殭蠶(八分),草豆蔻(一錢四分。麵裹煨熟。去皮),澤瀉(一錢),青皮(六分),吳茱萸(八分。洗去苦),半夏(一錢),黃耆(八分),益智仁(八分),人參(八分),神麯(炒。四分),生甘草(六分),薑黃(四分),桃仁(湯浸去皮尖。六分),當歸身(六分),柴胡(四分。

白話文:

橘皮八分,殭蠶八分,草豆蔻一錢四分,麵裹煨熟去皮,澤瀉一錢,青皮六分,吳茱萸八分洗去苦味,半夏一錢,黃耆八分,益智仁八分,人參八分,神麯炒四分,生甘草六分,薑黃四分,桃仁湯浸去皮尖六分,當歸身六分,柴胡四分。

詳脅下痛。多少用之),大麥櫱(一錢半),甘草(炙六分)

上除桃仁另研外。余同為末。入桃仁研勻。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白湯送下。旋斟酌虛實多少用之。

【神保丸】,治心膈痛。腹脅痛。腎氣痛。痰積痛。

木香,胡椒(各二錢五分),乾蠍(七個),巴豆(去心。膜油。十個)

上為細末。入巴豆霜令勻。湯浸蒸餅為丸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丸。薑湯下。

白話文:

治療脅下疼痛,可用大麥芽一錢半,甘草炙六分,除去桃仁另研磨,其餘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加入桃仁研勻,以湯汁浸泡蒸餅,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熱白湯送服,根據虛實狀況調整用量。

神保丸,主治心膈痛、腹脅痛、腎氣痛、痰積痛,可用木香、胡椒各二錢五分,乾蠍七個,巴豆去心、膜油,十個研磨成細末,加入巴豆霜使之均勻,以湯汁浸泡蒸餅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三丸,薑湯送服。

【丁香止痛散】,治心氣痛不可忍。

良薑(五兩),茴香(炒),甘草(炙。各一兩半),丁香(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不拘時。

【失笑散】,定心氣痛不可忍。小腸氣痛。

蒲黃(炒香),五靈脂(酒研。洗去砂土。各等分為末)

上先用釅醋調二錢。熬成膏。入水一盞。煎七分。食前熱服。

白話文:

【丁香止痛散】,治療心臟疼痛到無法忍受。

良薑(五兩),茴香(炒),甘草(炙。各自一兩半),丁香(半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沸騰的開水沖泡服用。不分時間。

【失笑散】,穩定心臟疼痛到無法忍受。小腸疼痛。

蒲黃(炒至香),五靈脂(用酒研磨。清洗去除砂土。各自等量研磨成粉末)

首先用釅醋調和二錢。熬煮成膏狀。加入一杯水,煎至剩餘七分。於飯前熱服。

【二姜丸】,治心脾疼。溫養脾胃。療冷食所傷。

乾薑(炮),良薑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陳皮湯下。妊婦不宜服。

【七氣湯】,治七氣為病。內結積聚。心腹絞痛。時發時止。

人參,官桂,炙甘草(各一兩),半夏(五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姜三片。煎七分。稍熱服。

【益智散】,治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絞痛。

白話文:

二姜丸用來治療心脾疼痛,溫養脾胃,可以治療因吃冷食造成的傷害。將乾薑(炮製)和良薑等量研磨成細粉,用麵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後用陳皮湯送服。孕婦不宜服用。

七氣湯用來治療七氣引起的病症,包括內部積聚、心腹絞痛,疼痛時發時止。將人參、官桂、炙甘草(各一兩)和半夏(五兩)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碗水加入三片薑片,煎煮至七分,稍熱服用。

益智散用來治療冷氣奔沖,導致心脅、臍腹脹滿絞痛。

川烏(四兩),益智(二兩),乾薑(半兩),青皮(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二盞入鹽一捻。姜五片。棗二個。同煎至八分。去渣。溫服。食前。

【茱萸丸】,治脾胃虛冷嘔逆。醋心腹悶不快。大效。

官桂(二兩),蓽茇,蓽澄茄(各一兩),厚朴(薑製),胡椒(各一兩),黑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乾薑(炮。一兩),吳茱萸(揀淨。三兩。好酒少許。洗焙)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米飲送下。日三服。

白話文:

【川烏丸】,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和胃部不適。效果顯著。

川烏(四兩),益智(二兩),乾薑(半兩),青皮(一兩)

以上材料切碎後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兩杯水加入一撮鹽,五片薑和兩個棗一同煎煮至八分熟。過濾後,溫熱服用。在餐前。

【茱萸丸】,治療脾胃虛冷引起的嘔吐和腹部不舒適。有很好的療效。

官桂(二兩),蓽茇,蓽澄茄(各一兩),厚朴(薑製),胡椒(各一兩),黑附子(炮製去皮和臍。半兩),乾薑(炮製。一兩),吳茱萸(挑選乾淨。三兩。用少量好酒清洗後焙乾)

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與煉製的蜂蜜調和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粒,在餐前用溫的米湯送服。每日服用三次。

【高良薑湯】,治心腹㽲痛如刺。兩脅支滿而悶不可忍。

良薑(五錢),厚朴(薑製),當歸(炒),官桂(各二錢)

上㕮咀。以水一升。煎取四合。強人分作二服。弱人分作三服。一服痛定。止後服。對病增損。

白話文:

高良薑湯

功效: 治療心腹疼痛如針刺般,兩肋脹滿悶痛難忍。

配方:

  • 良薑(五錢)
  • 厚朴(薑製,二錢)
  • 當歸(炒,二錢)
  • 官桂(二錢)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

用法: 用水一升煎煮,取四合藥汁。體壯者分為兩服,體弱者分為三服。服用一服疼痛減輕後即可停止服用。如果病情加重或減輕,需根據情況調整用藥。

2. 胃脘當心而痛治驗

兩浙江淮都漕運使崔君長男云卿。年二十有五。體本豐肥。奉養膏粱。時有熱證。友人勸食寒涼物。及服寒涼藥。於至元庚辰秋。病瘧久不除。醫以砒霜等藥治之。新汲水送下。禁食熱物。瘧病不除。反添吐瀉。脾胃復傷。中氣愈虛。腹痛腸鳴。時復胃脘當心而痛。不任其苦。

屢易醫藥。未嘗有效。至冬還家。百般治療而不瘥。延至四月間。因勞役煩惱過度。前證大作。請予治之。具說其由。診得脈弦細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黃而不澤。情思不樂。惡人煩冗。飲食減少。微飽則心下痞悶。嘔吐酸水。發作疼痛。冷汗時出。氣促悶亂不安。須人額相抵而坐。

白話文:

浙江淮揚兩地漕運使崔公的長子,名叫雲卿,二十五歲。他天生體格肥胖,平時飲食豐盛,喜食膏粱厚味。這段時間,他身體出現了發熱的症狀。朋友們建議他吃些寒涼的食物,並服用寒涼藥物。到了至元庚辰年秋季,他得了瘧疾,久治不愈。醫生用砒霜等藥物治療,用新汲取的水送服藥物,並禁止他食用熱性食物。然而,瘧疾依然沒有痊癒,反而增加了嘔吐腹瀉的症狀,脾胃受到損傷,中氣更加虛弱,腹部疼痛,腸鳴不止,時常胃脘疼痛,心煩意亂,痛苦不堪。

他多次換醫生和藥物,卻始終不見效。到了冬天,他回到家中,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但病症依然沒有好轉。直到四月間,由於勞役煩惱過度,之前的症狀加重。他請我為他診治,詳細說明了病情的起因。我診脈發現他的脈象弦細而微,手腳稍冷,面色青黃無光澤,精神萎靡,不喜見人,飲食減少,稍微吃飽就感到心下痞悶,嘔吐酸水,發作時疼痛難忍,時常冒冷汗,呼吸急促,心煩意亂,坐立不安,需要有人扶著額頭才能坐穩。

少時易之。予思內經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為痿厥心冤。又曰寒氣客於腸胃之間。則卒然而痛。得炅則已。炅者、熱也。非甘辛大熱之劑。則不能愈。遂制此方。

【扶陽助胃湯】

乾薑(炮。一錢半),揀參,草豆蔻仁,甘草(炙),官桂,白芍藥(各一錢),陳皮,白朮,吳茱萸(各五分),黑附子(炮去皮。二錢),益智仁(五分。一方一錢)

白話文:

年輕的時候容易得這種病。我想到《內經》裡說:中氣不足,大小便就會有變化,腸子會咕嚕咕嚕地響,下氣不足,就會出現痿厥、心痛。又說:寒氣停留在腸胃之間,就會突然疼痛,遇到溫熱就會停止。溫熱,就是熱的意思。如果不是甘辛溫熱的藥物,就不能治癒。於是就制定了這個方子。

【扶陽助胃湯】

乾薑(炮製,一錢半),揀參,草豆蔻仁,甘草(炙),官桂,白芍藥(各一錢),陳皮,白朮,吳茱萸(各五分),黑附子(炮製去皮,二錢),益智仁(五分,有的方子用一錢)。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三盞。生薑三片。棗子兩個。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三服大勢皆去。痛減過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壯。以助胃氣。次灸氣海百餘壯。生髮元氣。滋榮百脈。以還少丹服之。則喜飲食。添肌肉。潤皮膚。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壯。乃胃之合穴也。亦助胃氣。

又引氣下行。春以芳香助脾。復以育氣湯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懲忿窒欲。慎言語。節飲食。一年而平復。

白話文:

方法

  1. 將藥方煎成一劑,用三碗水,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個,煎煮至剩下一碗,去渣,溫熱服用,飯前服用。
  2. 連服三劑,大多數情況下疼痛就會消失,減輕至少一半。
  3. 秋天來臨時,先灸中脘穴,施灸三七壯,以助胃氣。
  4. 接著灸氣海穴百餘壯,生髮元氣,滋養全身經脈。
  5. 並服用還少丹,則會食慾增進,肌肉增長,皮膚潤澤。
  6. 來年春天,灸三里穴二七壯,此為胃經的合穴,亦有助於胃氣。

預防措施

  • 另外,要引導氣血下行。春天可用芳香之物助脾胃。
  • 並服用育氣湯加入白檀香,以平緩調治。
  • 戒除怒氣鬱結、縱慾過度,謹言慎行,節制飲食。
  • 如此一年,便能痊癒。

內經曰。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附子、乾薑大辛熱。溫中散寒。故以為君。草豆寇仁、益智仁、辛甘大熱。治客寒犯胃為佐。脾不足者以甘補之。炙甘草甘溫。白朮、橘皮苦溫。補脾養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熱以退寒水。芍藥味酸以瀉木剋土。吳茱萸苦熱。泄厥氣上逆於胸中。以為使也。

白話文:

《內經》說:「寒邪侵入體內,應當用辛熱藥物治療,並輔以苦溫藥物。附子、乾薑性辛熱,能溫中散寒,故為君藥。草豆蔻仁、益智仁性辛甘大熱,能治療外寒侵犯胃部,故為佐藥。脾氣不足者,則以甘味藥物補之。炙甘草性甘溫,白朮、橘皮性苦溫,能補脾養氣。水氣挾木氣勢,也會來侵犯土氣,導致急痛。桂皮性辛熱,用以退散寒水;芍藥味酸,用以瀉去木氣克制土氣。吳茱萸性苦熱,能泄去厥氣上逆於胸中,故為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