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補遺 (1)

回本書目錄

補遺 (1)

1. 補遺

羅謙甫先生衛生寶鑑一書。分門別類。纖悉俱備。惟治傷寒之法。雖紀述一二而不全錄。蓋以其一門理趣幽深。未易殫舉。況其玄機妙旨。已備於仲景以下歷代名醫書中。先生之意。欲使可醫者究心尋繹。庶得其奧。今猶恐遐方僻壤。臨病倉卒。醫者欲求全書檢閱。豈可得乎。

故粗述仲景諸公治內傷外感經驗方。並中暑方。附刊卷末。名曰補遺。庶免鹵莽滅裂之輩。妄投匕劑。誤傷於人耳。若欲究其極致。則仲景治外感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東垣治內傷初中末三法。及歷代名醫方論。具有全書。誠能刻意推求。以施治療而全人生。亦仁者之用心也。

茲不能盡述云。

白話文:

[補遺]這部分內容是關於羅謙甫先生所著的「衛生寶鑑」一書。此書條理清晰,內容詳盡。但對於治療傷寒的方法,雖然有記載一些,卻未完全收錄。主要是因為傷寒這一領域理論深奧,不容易全面闡述。而且其精妙的原理,已經在仲景以及後世眾多名醫的著作中詳細記載。羅先生的意圖,是希望有能力的醫生能夠深入研究,從中領悟其精髓。

然而,我們擔心在偏遠地區,面對疾病突然來襲時,醫生想要查找完整資料來參考,實在困難。因此,這裡簡單敘述了仲景等前賢對內傷、外感以及中暑的治療經驗和相關藥方,並將其附在書卷的結尾,命名為「補遺」。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粗心大意的人,隨意開藥,誤傷他人。如果想要深入學習,仲景對外感的397種療法和113個藥方,以及李東垣對內傷初期、中期、末期的治療方法,還有歷代名醫的方劑與理論,都有完整的記錄。只要用心研究,用於實際治療,拯救生命,這正是仁者應有的用心。

只是這裡無法全部陳述完畢。

2. 外感傷寒等證

3. 表證

頭疼發熱。或鼻塞聲重。四時俱用芎術香蘇散治之。(即局方香蘇散加芎術)

川芎,香附,紫蘇(各四兩),甘草(一兩。炙),蒼朮,陳皮(各二兩)

上銼。每服三五錢。水煎。去渣。熱服。不拘時候。日三服。

傷風傷冷。鼻塞聲重。頭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氣短。證重者。三拗湯治之。輕者金沸草散治之。

【局方三拗湯】

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生薑五片。水煎。通口服。被覆取汗。

【局方金沸草散】(又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旋覆花(去梗),麻黃(去節),前胡(各三兩),荊芥穗(四兩),甘草(炒),半夏(湯泡。薑汁浸),赤芍藥(各一兩)

上七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頭疼項強。發熱惡寒。肢體拘急。骨節煩疼。腰脊強痛。胸膈煩滿。四時用消風百解散治之。春初秋末。用葛根解肌湯治之。

【局方消風百解散】

荊芥,白芷,陳皮(去白),蒼朮,麻黃(去節。各四兩),甘草(炙。二兩)

上六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烏梅一枚。連須蔥白三寸。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局方葛根解肌湯】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根節),芍藥,甘草(炙),黃芩(各二兩。冬寒可去之。如病人有鬱蒸熱。可斟酌用之),肉桂(一兩。天氣熱時可去之。冬寒斟酌用之)

上六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棗一枚擘破。煎八分。去渣。稍熱服。不以時候。汗出為度。

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目睛痛。多寒壅咳嗽。鼻塞聲重。春夏秋俱用敗毒散治之。冬用十神湯治之。春秋若寒亦用。

【局方敗毒散】

人參,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

上十味。各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薄荷各少許。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局方十神湯】

陳皮(去白),麻黃(去根節),川芎,甘草(炙),香附,紫蘇(去粗梗),白芷,升麻,芍藥(各四兩),乾葛(十四兩)

上十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如發熱頭痛。加連須蔥白三莖。如中滿氣實。加枳殼數片。同煎服。

傷寒發熱頭痛。四時用十味芎蘇散治之。

川芎(七錢),紫蘇,乾葛(各二錢半),柴胡,茯苓(各半兩),甘草(三錢),半夏(六錢),枳殼(炒。三錢),陳皮(三錢半),桔梗(生。二錢半)

上銼。每帖五錢。水二盞。姜三片。蔥白二根。煎一盞。去渣。不拘時候服。

傷寒熱毒煩悶口燥。或乾嘔。用黃連解毒湯治之。春暖夏暑秋熱。皆可用之。雖冬寒。若病人舊有鬱熱。亦可用也。

白話文:

表證

頭痛發熱,或鼻塞聲音沉重,四季皆可用芎術香蘇散治療(即局方香蘇散加入川芎)。 方劑組成:川芎、香附、紫蘇(各四兩)、炙甘草(一兩)、蒼朮、陳皮(各二兩)。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五錢,水煎,去渣,熱服,不限時間,一日三次。

傷風感冒,鼻塞聲音沉重,頭痛頭暈,四肢酸倦,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病情嚴重者,用三拗湯治療;病情輕者,用金沸草散治療。

三拗湯組成: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趁熱服用,蓋被取汗。

金沸草散組成:旋覆花(去梗)、麻黃(去節)、前胡(各三兩)、荊芥穗(四兩)、炒甘草、湯泡薑汁浸半夏、赤芍藥(各一兩)。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此方也治療流行性感冒,壯熱惡風)

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肢體拘緊,骨節酸痛,腰脊疼痛,胸膈煩悶。四季用消風百解散治療;春初秋末用葛根解肌湯治療。

消風百解散組成:荊芥、白芷、陳皮(去白)、蒼朮、麻黃(去節,各四兩)、炙甘草(二兩)。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烏梅一枚、連鬚蔥白三寸,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葛根解肌湯組成: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根節)、芍藥、炙甘草、黃芩(各二兩,冬季寒冷可去,如病人有鬱熱,可酌情使用)、肉桂(一兩,天氣熱時可去,冬季寒冷酌情使用)。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掰開的大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渣,稍熱服,不限時間,出汗為度。

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酸痛,眼睛疼痛,寒邪壅塞咳嗽,鼻塞聲音沉重。春夏秋用敗毒散治療;冬季用十神湯治療;春秋季節若感寒也用敗毒散。

敗毒散組成:人參、茯苓、炙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等分)。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少許生薑和薄荷,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十神湯組成:陳皮(去白)、麻黃(去根節)、川芎、炙甘草、香附、紫蘇(去粗梗)、白芷、升麻、芍藥(各四兩)、乾葛(十四兩)。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熱服,不限時間。如發熱頭痛,加連鬚蔥白三莖;如胸腹脹滿氣機阻滯,加枳殼數片,同煎服用。

傷寒發熱頭痛,四季用十味芎蘇散治療。

十味芎蘇散組成:川芎(七錢)、紫蘇、乾葛(各二錢半)、柴胡、茯苓(各半兩)、甘草(三錢)、半夏(六錢)、炒枳殼(三錢)、陳皮(三錢半)、生桔梗(二錢半)。用法:研磨成粉末,每帖五錢,加水二盞、生薑三片、蔥白二根,煎成一盞,去渣,不限時間服用。

傷寒熱毒,煩悶口乾,或乾嘔,用黃連解毒湯治療。春暖夏暑秋熱皆可用,即使冬季寒冷,若病人舊有鬱熱,也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