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7)

1. 癖積疳瘦

【燒青丸】,治小兒食癖乳癖。每日午後發寒熱。咳嗽。脅下結硬。並皆治之。(錢氏方。)

玄精石(燒赤),輕粉(各一錢),粉霜,硇砂(各半錢)

上先將硇砂研細。入三味研勻。更入寒食麵一錢半。研勻。滴水和成餅。再用麵裹了。慢火內煨黃。取出去面。將藥餅再研為細末。滴水和丸如黃米大。一歲五丸。二歲十丸。夜臥溫漿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惡物是效。如不下漸加丸數。如奶癖未消盡。隔三兩日又一服。癖消盡為度。

【三稜煎丸】,治小兒食飲過多。痞悶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也。此藥並治婦人血積血塊。

廣朮(黑角者),三稜(二味。濕紙煨香為末。各一兩),大黃(去皮。八兩為末)

上將大黃銀石器內。以好醋漬。令平慢火熬可以二味為丸。如麻子大或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食後溫水送下。虛實加減。大人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青礞石丸】,治小兒奶癖。

硫黃(三錢),青礞石,五靈脂,鍋底墨(各一錢半),白丁香(一錢。去土)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三十餅子。溫水送下。食前。

【鱉甲豬肚丸】,治癖積發熱。

柴胡(一兩),黃連,鱉甲(九肋者。醋煮黃色。各七錢),枳實(麩炒),木香,青皮(各半兩)

上入干青蒿七錢。同為末。以豵豬肚一個。去脂盛藥蒸熟。同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煎人參湯送下。食後。

【克效聖餅子】,治癖積。

陳皮(去白。十兩),巴豆(一百個。去殼切。同陳皮炒黃色。去巴豆),香附子(炒。去毛),廣朮(炮),京三稜(炮。各半兩)

上為末。糊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三十餅子。溫水送下。

【廣朮化癖丸】,治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壯熱喘粗。嘔吐痰涎。腸鳴泄利。米穀不化完出。下痢赤白。腹痛里重。及食癖、乳癖、痃氣、痞氣。並皆治之。

硃砂(研。水飛),當歸(炒),代赭石(醋燒淬),枳殼(麩炒),廣朮(炮),京三稜(炮。各半兩),麝香(研),巴豆霜(各一分),木香(一兩)

上為末。入研藥勻。糊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二丸。溫米湯送下。食後。量虛實大小加減。

【橘皮丸】,治癖積堅硬不消。

陳橘皮(二兩),巴豆(半兩。去皮)

上將橘皮銼碎。以巴豆同炒令重黃色。揀去巴豆不用。只搗陳皮為末。軟爛飯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送下。食前。量兒歲數。旋丸大小加減。

【廣朮潰堅丸】,治小兒癖積。腹脅滿。發熱。咳嗽喘促。不思飲食。

木香,青皮,陳皮,廣朮,烏梅,京三稜(各一兩),大椒,巴豆(去心膜。各半兩)

上八味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溫米湯飲送下。食遠。量小兒大小為丸。加減服。

白話文:

癖積疳瘦

燒青丸,治療小兒食癖、乳癖,每日午後發寒熱、咳嗽、脅下結硬等症狀。(錢氏方)

藥材:玄精石(燒紅)、輕粉(各一錢)、粉霜、硇砂(各半錢)

製法:先將硇砂研磨成細粉,再與其他三味藥研磨均勻,加入寒食麵一錢半,研磨均勻,滴水和成藥餅,再用麵粉包裹,小火煨至黃色,取出除去麵粉,將藥餅研磨成細末,滴水製成如黃米大小的藥丸。

用法:一歲兒童服五丸,二歲兒童服十丸,晚上睡覺前用溫熱的米漿水送服,至天亮觀察是否有排出惡物,若有則表示有效;若無,則逐漸增加藥丸數量。如果奶癖未完全消除,可隔三五日再服用一次,直到癖症完全消除為止。

三稜煎丸,治療小兒飲食過多、胸悶腹脹疼痛、食物消化不良,久而形成癖症。此藥也治療婦女血積血塊。

藥材:廣朮(黑角者)、三稜(濕紙包裹煨烤至香,二味藥各一兩)、大黃(去皮,八兩)

製法:將大黃放入銀器中,用好醋浸泡,用小火慢慢熬製,再與另兩種藥材製成如麻子或綠豆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次服用十至二十丸,飯後溫水送服,虛實狀況可增減藥量。成人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四十丸。

青礞石丸,治療小兒奶癖。

藥材:硫黃(三錢)、青礞石、五靈脂、鍋底墨(各一錢半)、白丁香(一錢,去土)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飯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再搓成餅狀。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個藥餅,溫水送服,飯前服用。

鱉甲豬肚丸,治療癖積發熱。

藥材:柴胡(一兩)、黃連、鱉甲(九肋的,醋煮至黃色,各七錢)、枳實(麩炒)、木香、青皮(各半兩)、干青蒿(七錢)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個洗淨去脂的豬肚盛裝藥粉,蒸熟後搗碎和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煎好的參湯送服,飯後服用。

克效聖餅子,治療癖積。

藥材:陳皮(去白,十兩)、巴豆(一百個,去殼切碎,與陳皮一起炒至黃色,然後去除巴豆)、香附子(炒,去毛)、廣朮(炮製)、京三稜(炮製,各半兩)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糊劑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再搓成餅狀。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個藥餅,溫水送服。

廣朮化癖丸,治療乳食不消化、心腹脹滿、壯熱喘息、嘔吐痰涎、腸鳴腹瀉、米穀不消化、下痢赤白、腹痛裡急,以及食癖、乳癖、痃氣、痞氣等症狀。

藥材:硃砂(研磨,水飛)、當歸(炒)、代赭石(醋燒淬煉)、枳殼(麩炒)、廣朮(炮製)、京三稜(炮製,各半兩)、麝香(研磨)、巴豆霜、木香(一兩)(各一分)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糊劑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一歲兒童服用二丸,溫米湯送服,飯後服用,根據虛實狀況增減藥量。

橘皮丸,治療癖積堅硬不消。

藥材:陳橘皮(二兩)、巴豆(半兩,去皮)

製法:將橘皮切碎,與巴豆一起炒至黃色,然後揀去巴豆,只用陳橘皮搗碎成粉末,再用軟爛的米飯和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次服用二十丸,生薑湯送服,飯前服用,根據兒童年齡調整藥丸大小。

廣朮潰堅丸,治療小兒癖積、腹部脅肋脹滿、發熱、咳嗽氣喘、不思飲食。

藥材:木香、青皮、陳皮、廣朮、烏梅、京三稜(各一兩)、大椒、巴豆(去心膜,各半兩)

製法:將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糊劑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溫米湯送服,飯後較長時間服用,根據兒童年齡調整藥丸大小及服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