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5)

1. 治積要法

許學士云。大抵治積。或以所惡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誘之。則易愈。如硇砂、阿魏治肉積。神麯、麥櫱治酒積。水蛭、虻蟲治血積。木香、檳榔治氣積。牽牛、甘遂治水積。雄黃、膩粉治涎積。礞石、巴豆治食積。各從其類也。若用群隊之藥分其勢。則難取效。須是認得分明是何積聚。兼見何證。然後增減酌量用藥。不爾反有所損。要在臨時通變也。

白話文:

許學士說,大體上治療積滯的原則,有時候要用病人身體不適應的藥物來攻擊病竈,有時候則要用病人身體較能接受的藥物來引導治療,這樣比較容易痊癒。比如用硇砂、阿魏來治療肉質的積滯,用神麯、麥櫱來治療因飲酒過多產生的積滯,用水蛭、虻蟲來治療血液中的積滯,用木香、檳榔來治療氣滯,用牽牛、甘遂來治療水分過多的積滯,用雄黃、膩粉來治療唾液分泌過多的積滯,用礞石、巴豆來治療食物引起的積滯,都是根據不同類型的積滯選擇不同的藥物。

如果使用大量混合的藥物,力量分散,就難以取得效果。必須清楚辨認出具體是哪種積滯,並觀察到哪些症狀,再根據這些情況增減藥物的份量,否則反而可能造成傷害。關鍵在於臨牀時要靈活變通。

2. 養正積自除

真定王君用。年一十九歲。病積。臍左連脅如覆杯。腹脹如鼓。多青絡脈。喘不能臥。時值暑雨。加之自利完穀。日哺潮熱。夜有盜汗。以危急來求。予往視之。脈得浮數。按之有力。謂病家曰。凡治積非有毒之劑攻之則不可。今脈虛弱如此。豈敢以常法治之。遂投分滲益胃之劑。

數服而清便自調。雜以升降陰陽。進食和氣。而腹大減。胃氣稍平。間以削之。不月餘良愈。先師嘗曰。潔古老人有云。養正積自除。猶之滿坐皆君子。縱有一小人。自無容地而出。今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潔古之言。豈欺我哉。內經云。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

滿實中有積氣。大毒之劑尚不可過。況虛中有積者乎。此亦治積之一端也。邪正虛實。宜精審焉。

白話文:

真實定的王先生,年紀十九歲,患有積病,在他的肚臍左邊連到脅下有塊狀物,形狀就像倒扣的杯子,且他的腹部腫脹如鼓,表面布滿青色的血管,呼吸困難無法躺下。當時正值炎熱的夏季且下著雨,他還有拉肚子、食物未消化的情況,每天傍晚會有潮熱的現象,晚上還會盜汗。病情危急之下他來找我,我為他診脈,發現脈象浮躁且有力。我對他的家人說,通常治療積病如果不使用劇毒藥物攻伐是不行的,但現在他的脈象如此虛弱,我不敢輕易使用常規的治療方法。於是,我給他開了調理脾胃的藥方。

服用幾次後,他的排泄情況有了改善,我又配合調節他身體陰陽平衡,讓他進食,和調氣血,他的腹部明顯縮小,脾胃功能也漸漸恢復。期間,我還輔以其他藥物削減病積。不到一個月,他的病就完全好了。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潔古老人曾說過,養正積自除,就像一屋子都是君子,就算有一個小人,也會因為沒有容身之地而自動離開。現在讓他的正氣充足,脾胃強健,積病自然就會消失。潔古的話,豈會欺騙我們?《黃帝內經》上寫著,對於大積大聚的病症,只要消除大半就可以停止治療。

如果是在實證中有積病,劇烈的藥物都不可過度使用,何況是在虛證中出現積病呢?這也是治療積病的一種方法。對於邪正虛實的判斷,應該要非常謹慎。

3. 腹中諸蟲

【烏梅丸】,治臟寒蛔蟲動作。上入膈中。煩悶嘔吐。時發時止。得食即嘔。常自吐蛔。有此證候。謂之蛔厥。此藥主之。又治久痢。

烏梅(三百個),黃柏(炙),細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去蘆。各六兩),乾薑(炮。十兩),當歸(去蘆。四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用。四兩),黃連(去須。十六兩)

上異搗篩。合治之。以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令熟。用米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煉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化蟲丸】

鶴蝨(去土),檳榔,苦楝根(去浮皮),胡粉(炒。各一兩),白礬(枯。二錢半)

上為末。水糊丸如麻子大。小兒疾病。多有諸蟲。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動即腹中疼痛發作。積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則哭不休。閤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肉。或寒或熱。沉沉默默。

不的知病之處。其蟲不療。則子母相生。無有休止。長一尺則能害人。一歲兒服五丸。溫漿水入生油一兩點。打勻下之。溫米飲亦得。不拘時候。其蟲細小者皆化為水。大者自下。

【補金散】,治諸般蟲。

鶴蝨(生),雷丸,定粉,錫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食前。少油調下。又用豬肉一兩。燒熟。糝藥在上。細嚼亦得。每服藥時。用雞翎、甘遂末一錢。與前藥一處服之。其蟲自下矣。

【雷金散】,治諸蟲。

雷丸(末。八分),鬱金(末。七分),黑牽牛(末。一錢半)

上三件末。和勻。以生油調下三兩匙。飯壓之。

【化蟲散】,取寸白蟲。

黃丹(半兩炒),錫灰(一兩羅),定粉(二兩)

上同研極細末。每服一錢。先燒豬肉五片。吃了後。以生油一口許調藥服。至晚取下。婦人有胎不可服。李副統女子菊花年十三。一服取蟲一抄。終身不發。

白話文:

【烏梅丸】,用於治療因臟器寒冷所導致的蛔蟲活動。症狀包含胸部上方感到煩悶,並伴隨嘔吐,這種情況時好時壞,吃東西後就會嘔吐,甚至會自行吐出蛔蟲。當出現這些症狀,我們稱之為"蛔厥",此藥便是主要用於此症。同時,它也能用於治療長期的痢疾。

烏梅(300個)、黃柏(烘烤過)、細辛(去除莖)、肉桂(去掉粗糙的外皮)、附子(炮製過,去皮去蒂)、人參(去掉莖,各6兩)、乾薑(烘烤過,10兩)、當歸(去掉莖,4兩)、蜀椒(去掉種子及閉口的,微炒出汗,4兩)、黃連(去掉根部,16兩)。

將上述藥材分別研磨篩選,再混合在一起處理。先用酒浸泡烏梅一夜,去核後蒸煮至熟,再加入煮熟的米飯,一起搗成泥,與藥材充分混合。然後放入臼中,加入煉蜜,反覆杵打2000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5粒,以溫暖的米湯送服,餐前服用。

【化蟲丸】

鶴蝨(去除土質)、檳榔、苦楝根(去除表皮)、胡粉(炒過,各1兩)、白礬(燒乾,2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成麻子大小的丸子。兒童疾病多由寄生蟲引起,可能是因為臟腑虛弱或食用了過甜或肥膩的食物所致。一旦寄生蟲活動,腹部便會劇烈疼痛,且這種疼痛會在腹內移動,時緩時急,也會引發心痛,孩子會不斷哭泣,雙眼緊閉,手腳揮舞,精神混亂,嘔吐泡沫或清水,四肢無力,臉色蒼黃,雖然有進食,但身體不會長肉,或是有時冷有時熱,神情呆滯。如果不知道病因,不進行治療,寄生蟲會持續繁殖,成長到一尺長時,就能對人體造成傷害。一歲的兒童可服用5粒,以溫暖的漿水加一點生油調勻後服用,也可以用溫米湯服用,無需限制時間。細小的蟲子會被化成水,大的蟲子會自然排出。

【補金散】,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

鶴蝨(生)、雷丸、定粉、錫灰(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錢,空腹餐前服用,少量油調勻後服用。也可以用一兩熟豬肉,撒上藥粉,細嚼慢嚥。每次服藥時,可以加上雞毛和甘遂末1錢,與前述藥物一同服用,寄生蟲就會被排出。

【雷金散】,用於治療各種蟲子。

雷丸(粉末,8分)、鬱金(粉末,7分)、黑牽牛(粉末,1錢半)。

將以上三種粉末混合均勻,以生油調勻,服用三茶匙,再以飯菜壓下。

【化蟲散】,用於取出寸白蟲。

黃丹(半兩,炒過)、錫灰(1兩,過篩)、定粉(2兩)。

將以上藥材共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1錢,先吃五片燒熟的豬肉,之後以生油調勻藥物服用。到了晚上,寄生蟲就會被排出。但懷孕的婦女不能服用。李副統的女兒菊花,年僅十三歲,服用一次就排出了一把的蟲子,從此再也沒有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