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小學》~ 卷之五 (14)
卷之五 (14)
1. 大乙人神(一首)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左足求。春分左脅倉門震。乙卯日見定為仇。立春戊辰己巳巽。陰絡宮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正值膺喉離首頭。立秋玄委宮右手。戊申己未坤上游。秋分倉果西方兌。辛酉還尋右脅謀。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己亥乾位收。冬至坎方臨葉蟄。壬子腰尻下竅流。五臟六腑並臍腹。招遙諸戊己中州。潰治癰疽當須避。犯其天忌疾難瘳。
白話文:
從立春開始,在艮位上會出現天留的徵象。在戊寅和己丑這兩天,要留意左腳的狀況。
到了春分時節,左側肋骨的倉門位置要注意,若是在乙卯日有異常,便視為病痛的徵兆。立春後的戊辰和己巳日,左手邊的陰絡宮可能會有困擾。
夏至來臨,丙午日時,應注意胸部和喉部,即離卦的頭部位置。立秋時節,則需關注右手的玄委宮。
戊申和己未的日子裡,應多留意右手在坤位的活動。秋分時,西方兌位的倉果需要關注,辛酉日時,右側肋骨的健康要多留意。
立冬之際,右腳的新洛位置可能有所影響。戊戌和己亥日,乾位的健康情況需要留意。冬至時節,坎位的葉蟄位置要注意,壬子日,腰部和臀部的下竅可能會有問題。
五臟六腑以及肚臍和腹部的健康,與戊己日的中州位置相關。若有潰瘍或癰疽等疾病,治療時應避免觸及這些敏感點,否則疾病的康復將會困難重重。
2. 血忌(一首)
行針須明血忌。正丑三寅二未。四申五卯六酉。七辰八戌九巳。十亥十一月午。臘子更逢日閉。
白話文:
在進行針灸時,必須清楚瞭解每個月份的血忌日。具體來說,正月的忌日在第三天,丑月的則在第二天。二月的血忌是在寅日的第四天,三月的是在第五天的卯日,四月則是在第六天的酉日。五月的血忌落在辰日的第七天,六月的是第八天的戌日,七月為第九天的巳日。八月的血忌在第十天的亥日,九月的是在第十一的午日。到了十月,血忌落在子日,而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臘月),則會遇到日閉,這天也被認為不宜行針。
3. 逐年尻神
(一首上古尻神法一歲起宮二歲來加辰逐年飛九宮)
坤踝尻神震齒牙。巽頭口乳並無瘥。中宮正作肩尻位。乾背那堪面目遮。兌宮手膊難砭灸。艮項腰間艾莫加。離宮膝肋針難下。坎肘都來肚腳家。
白話文:
(這是一種源自上古時期,自一歲開始計算,每年依十二地支順序移動,循環於九宮的一種尻神運行法則)
當坤位遇上了尻神,影響的是人的腳踝與牙齒。巽位的尻神則可能導致頭部、口腔或乳部的健康問題。中宮的尻神主要影響到肩膀和臀部。當尻神落在乾位時,可能會對背部及臉部造成困擾。兌位的尻神影響手臂,使砭灸等治療方式難以奏效。艮位的尻神會影響頸部和腰部,不適合進行艾灸。離位的尻神影響膝蓋和側腹,使得針灸變得困難。而坎位的尻神影響手肘、腹部及腿部的健康。
4. 逐日人神(一首)
初一十一二十一晷。足拇鼻柱手小指。初二十二二十二。外踝髮際外踝位。初三十三二十三。股內牙齒足及肝。初四十四二十四右。腰間胃脘陽明手。初五十五二十五並。口內遍身足陽明。初六十六二十六同。手掌胸前又在胸。初七十七二十七。內踝氣衝及在膝。初八十八二十八辰。
腕內股內更在陰。初九十九並二十九。在尻在足膝脛後。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內踝足跗覓。
白話文:
- 初一、十一、二十一日:應關注腳拇指、鼻樑、以及小手指的健康狀況。
- 初二、十二、二十二日:應注意外踝、頭髮邊緣(髮際線)、和另一個外踝的位置。
- 初三、十三、二十三日:應留意大腿內側、牙齒、足部、以及肝臟的健康。
- 初四、十四、二十四日:腰部、胃部、以及右手陽明經的狀況需特別注意。
- 初五、十五、二十五日:應檢查口腔內部、全身,以及足部陽明經的健康。
- 初六、十六、二十六日:手掌、胸口前部,以及胸部的狀況需關注。
- 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內踝、氣沖穴、以及膝蓋部位的健康需留意。
- 初八、十八、二十八日:手腕內側、大腿內側,以及身體的陰部需注意健康。
- 初九、十九、二十九日:臀部、足部、膝蓋後方、以及小腿(脛骨後方)的狀況需關注。
- 初十、二十、三十日:應檢查腰背部、內踝、以及足部下端(足跗)的健康狀況。
5. 禁針穴(一首)
禁針穴道要先明。腦戶囟會及神庭。絡卻玉腕角孫穴。顱囟承泣隨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關並會陰。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並青靈。更加臂上三陽絡。二十二穴不可針。孕女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倫。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無妊娠。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時人悶到。三里急補人還平。
白話文:
在針灸前必須先清楚瞭解哪些穴道是禁止針刺的。像是腦戶、囟會、神庭、絡卻、玉腕、角孫、顱囟、承泣、承靈、神道、靈臺、膻中等部位都屬於禁忌範圍。另外,水分、神關、會陰、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和青靈這些地方也是不能針刺的。此外,手臂上的三陽絡也包含在內,總共二十二個穴道都是不能針刺的。
對於懷孕的女性來說,更應該避免針刺合谷穴以及三陰交穴。若不小心針刺了石門穴,可能會導致女性終生無法懷孕。其他如雲門、鳩尾、缺盆、客主等穴位也不能過度深入針刺。若是不慎在肩井穴深入針刺,可能會讓人感到悶痛。然而,如果在三里穴進行急補法,則可以使人恢復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