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卷八 (2)
卷八 (2)
1. 疼痛
眼病疼痛,悉由濁氣逆沖。目居清陽之位,神氣衝和,光彩發露,未有一線濁陰。若使濁陰沖逆,遏逼清氣,清氣升發,而濁氣遏之,二氣壅迫,兩相擊撞,是以作疼。而濁氣之上逆,全緣辛金之不斂,金收而水藏之,則濁陰歸於九地之下。金不能斂,斯水不能藏,故濁陰逆填於清位。
金水逆升,濁陰填塞,則甲木不得下行,而衝擊於頭目。頭目之痛者,甲木之邪也。甲木化氣於相火,隨辛金右轉而溫水臟,甲木不降,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爍,故白珠紅腫而熱滯也。手足少陽之脈,同起於目銳眥,而手之三陽,陽之清者,足之三陽,陽之濁者,清則上升,濁則下降。
手之三陽,自手走頭,其氣皆升,足之三陽,自頭走足,其氣皆降,手三陽病則下陷,足三陽病則上逆。凡下熱之證,因手少陽三焦之陷,上熱之證,因足少陽膽經之逆,故眼病之熱赤,獨責甲木而不責於三焦也。其疼痛而赤熱者,甲木逆而相火旺,其疼痛而不赤熱者,甲木逆而相火虛也。
赤痛之久,濁陰矇蔽,清陽不能透露,則雲翳生而光華礙。雲翳者,濁氣之所鬱結也。陽氣未陷,續自升發,則翳退而明覆,陽氣一陷,翳障堅老而精明喪矣。其疼痛者,濁氣之衝突。其盲瞽者,清陽陷敗而木火不升也。
木火之升,機在己土,金水之降,機在戊土。己土左旋,則和煦而化陽神,戊土右轉,則凝肅而產陰精。陰精之魄,藏於肺金,精魄重濁,是以沉降,陽神之魂,藏於肝木,神魂輕清,是以浮升。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自然之性也。
脾升胃降,則在中氣,中氣者,脾胃旋轉之樞軸,水火升降之關鍵。偏濕則脾病,偏燥則胃病,偏熱則火病,偏寒則水病,濟其燥濕寒熱之偏,而歸於平,則中氣治矣。
柴胡芍藥丹皮湯
黃芩(三錢,酒炒),柴胡(三錢),白芍藥(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左目赤痛者。
百合五味湯
百合(三錢),五味子(一錢,研),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
煎半杯,熱服。
治右目赤痛者。
熱甚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湯
百合(三錢),五味(一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水土寒濕而上熱赤痛者。或不赤不熱,而作疼痛,是無上熱,去百合,芍藥,加桂枝。
茯澤石膏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梔子(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石膏(三錢)
煎大半杯,熱服。
治濕熱熏蒸,目珠黃赤者。
桂枝丹皮首烏湯
桂枝(三錢),丹皮(三錢),首烏(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龍眼(十個,肉)
白話文:
疼痛
眼睛疼痛都是因為濁氣逆流衝擊所致。眼睛位於頭部高處,屬陽氣旺盛之位,神氣充沛,光彩照人,本不應該有陰濁之氣。但若濁陰之氣逆流而上,阻礙清氣上升,清氣想要上升,卻被濁氣阻遏,兩股氣體互相衝撞,就會產生疼痛。濁氣逆流的原因,是辛金(肺金)失於收斂,金收斂則水才能藏,濁陰才能歸於地底。金不能收斂,水就不能藏,所以濁陰之氣逆流而上。
金水逆流上升,濁陰阻塞,則甲木(肝木)無法下降,反而衝擊頭部和眼睛。頭部和眼睛的疼痛,就是肝木邪氣作祟。肝木之氣化生為相火(心火),順著辛金(肺金)右旋而溫煦水臟(腎臟),如果肝木不降,相火上炎,就會傷害肺金,肺金受損,就會出現眼白發紅腫脹,熱滯不通的情況。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都從眼角開始循行,手三陽經的氣是清氣,屬上升之氣;足三陽經的氣是濁氣,屬下降之氣。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這是自然規律。
手三陽經從手走向頭部,氣皆上升;足三陽經從頭走向足部,氣皆下降。手三陽經有病則氣下陷,足三陽經有病則氣上逆。凡是下焦有熱的症狀,是因手少陽三焦經氣虛下陷;凡是上焦有熱的症狀,是因足少陽膽經氣逆上升。所以眼睛紅熱,主要歸咎於肝木,而不是三焦。眼睛疼痛伴隨紅熱,是因為肝木逆亂而心火旺盛;眼睛疼痛而不紅熱,是因為肝木逆亂而心火虛弱。
眼睛紅痛時間久了,濁陰之氣蒙蔽眼睛,清陽之氣無法透出,就會出現雲翳,視力模糊。雲翳就是濁氣鬱結的結果。如果陽氣還沒有完全下陷,還能繼續上升,那麼雲翳就會消退,視力恢復;如果陽氣已經完全下陷,那麼雲翳就會加重,視力就會永久喪失。眼睛疼痛是濁氣衝撞所致;眼睛失明是清陽之氣衰敗,肝木和心火不能上升的結果。
肝木和心火上升的關鍵在於己土(脾土),金水下降的關鍵在於戊土(胃土)。己土左旋,則溫和而化生陽神(肝氣);戊土右旋,則凝肅而產生陰精(腎精)。陰精的魄藏於肺金,精魄沉重,所以下降;陽神的魂藏於肝木,神魂輕清,所以上升。這是天地自然之理。
脾臟上升,胃臟下降,這取決於中氣。中氣是脾胃旋轉的樞紐,水火升降的關鍵。濕邪偏盛則脾病,燥邪偏盛則胃病,熱邪偏盛則火病,寒邪偏盛則水病。調治燥濕寒熱的偏盛,使之恢復平衡,就能調理好中氣。
以下為處方:
柴胡芍藥丹皮湯:黃芩(三錢,酒炒),柴胡(三錢),白芍藥(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煎半杯,熱服。治左目赤痛。
百合五味湯:百合(三錢),五味子(一錢,研),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煎半杯,熱服。治右目赤痛。熱甚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湯:百合(三錢),五味子(一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煎大半杯,溫服。治水土寒濕而上熱赤痛者。或不赤不熱,而作疼痛,是無上熱,去百合,芍藥,加桂枝。
茯澤石膏湯: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梔子(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石膏(三錢),煎大半杯,熱服。治濕熱熏蒸,目珠黃赤者。
桂枝丹皮首烏湯:桂枝(三錢),丹皮(三錢),首烏(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龍眼(十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