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瘕疝根原

瘕疝者,腎肝之積也。木生於水,水之為性,得陽和而冰泮,遭陰肅而凍合,冰泮則木榮,凍合則木枯。腎水澌寒,木氣菀遏,擁腫結硬,根於少腹,而盤於陰丸,是謂寒疝。

水凝則結,而為內寒,木鬱則發,而為外熱。內寒盛則牢堅而不出,外熱作則奔突而不入,大小無常,動止莫測。病發則痛楚欲死,性命攸關,非細故也。

此腎肝之邪,而實原於任脈。《素問·骨空論》: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任者,諸陰之純任,少陰厥陰之氣,總原於任脈。腎中陽秘,則冰消凍釋,任中無固結之邪,腎中陽泄,水寒木鬱,陰氣凝滯,乃成疝瘕帶下之疾。腎性蟄藏,肝性疏泄,水氣旺則結而為疝瘕,木氣旺則流而為帶下,無二理也。

任為陰而督為陽,男則督旺,女則任旺,故男子之疝氣猶少而女子之瘕帶最多。

法宜溫水木之寒,散腎肝之結。結寒溫散,瘕疝自消。仲景大烏頭煎、烏頭桂枝二方,乃此病之良法也。腎囊偏墜者,謂之㿗疝,是肝木之郁陷,擁腫硬大,常出而不入者。其時時上下者,謂之狐疝,言如狐貍之出沒無常也。

茱萸澤瀉烏頭桂枝湯

吳茱萸(三錢,炮),澤瀉(三錢),烏頭(三錢,炮),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

煎大半杯,溫服。

仲景烏頭桂枝湯,用烏頭湯一杯,桂枝湯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服。不知,再服。其知者,如醉狀。得吐為中病。今加茱萸、澤瀉,去其寒濕,以絕疝瘕之根。

其擁腫偏墜者,用此藥湯熱洗之,或用藥末,盛袋中熱熨之,日作數次,令其囊消而止。其狐疝之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仲景用蜘蛛散,亦良。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炒焦),桂枝(五分)

研末,取八分一匕,飲和,日再服。蜜丸亦可。

白話文:

瘕疝這種病,是因為腎和肝的功能失調而積聚造成的。肝屬木,需要水的滋養才能生長。水的性質,在陽氣溫和的時候就會融化,遇到陰寒就會凝結。水融化則木生長茂盛,水凝結則木枯萎。當腎水過於寒冷,導致肝木之氣鬱結受阻,就會在小腹形成腫塊,盤踞在陰囊附近,這就是所謂的寒疝。

水凝結就會形成內部寒邪,肝木鬱結則會引發外部熱象。內部寒邪旺盛時,腫塊會堅硬不移動,外部熱象發作時,腫塊則會來回奔突不定,時大時小,移動不定。發病時會疼痛難忍,性命攸關,絕非小事。

這種病邪雖然是來自腎和肝,但實際上根源在於任脈。《素問·骨空論》說:「任脈生病,男子會出現內結的七疝,女子則會有帶下和瘕聚。」任脈是所有陰氣匯聚的地方,少陰和厥陰的氣,都源於任脈。腎中的陽氣閉藏,寒冰就會消融,任脈中就不會有凝結的邪氣。如果腎中陽氣外泄,導致水寒木鬱,陰氣凝滯,就會形成疝瘕和帶下之類的疾病。腎的性質是蟄藏,肝的性質是疏泄,水氣旺盛就會凝結成疝瘕,木氣旺盛就會流散形成帶下,道理是一樣的。

任脈屬陰,督脈屬陽,男子陽氣旺盛,督脈強盛,女子陰氣旺盛,任脈強盛,因此男子患疝氣的比較少,而女子患瘕和帶下則比較多。

治療原則應該溫暖腎水和肝木的寒氣,疏散腎和肝的鬱結。當寒邪消散、鬱結疏通,瘕疝自然就會痊癒。張仲景的「大烏頭煎」和「烏頭桂枝二方」,是治療這種病的好方法。陰囊下墜的,叫做「㿗疝」,是因為肝木鬱陷導致的,腫塊堅硬巨大,常常突出而不能縮回。時上時下的,叫做「狐疝」,意思是像狐狸一樣,出沒不定。

茱萸澤瀉烏頭桂枝湯

吳茱萸(炒過,9克)、澤瀉(9克)、烏頭(炮製過,9克)、桂枝(9克)、芍藥(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4枚)

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服。

仲景的「烏頭桂枝湯」,是用烏頭湯一杯,加上桂枝湯半杯,合起來煎煮,取一杯,分五次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再服。如果有效,會出現像喝醉酒一樣的感覺。如果出現嘔吐,就表示病已經減輕了。現在加入吳茱萸和澤瀉,是為了去除寒濕,從根本上消除疝瘕。

對於腫塊下墜的,可以用此藥湯熱洗患處,或者將藥末裝在袋子裡,熱熨患處,每天數次,直到陰囊消腫為止。對於忽大忽小,時上時下的狐疝,仲景用蜘蛛散來治療,效果也不錯。

蜘蛛散

蜘蛛(炒焦,14枚)、桂枝(1.5克)

將藥研成粉末,取少量(約0.3克),用酒調和服用,每天兩次,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