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四 (18)
卷之十四 (18)
1. 痘瘡首尾戒忌例
夫小兒痘既出,不可表汗。蓋初發時,內蓄胎毒,外感邪熱,故用發散表汗之藥,使毛竅開通,則在表之邪得以發散,而在黑之毒亦易於發越矣。若痘痕既有痘發於表,必賴表裡,庶易貫膿收靨,如再汗之,表氣一虛,風邪易入陷伏,斑爛作矣。
一、自痘出收靨,雖有大便閉證,止用蜜皂丸導之,不可妄下。至收靨後,有實證方可下也。蓋未靨之前,毒雖在表,必賴裡實,以滋養之,則在表者,方得貫膿收靨,譬之種豆,土肥根固,則易秀易實也。妄下則脾胃一虛,氣血隨耗,陷伏之證隨作,豈能貫膿收靨哉?既靨之後,則在表毒氣已盡,苟有實熱膨脹糞結之證,一用下藥,疏臟腑而病愈矣,又何遺患之有?
一、始終忌食熱毒之物,如辛熱煎炒,蔥蒜好酒,發氣發毒之物,無虛寒之證,不可妄用熱藥,以火濟火,致熱毒太盛,氣血麋爛,為患不小。
一、始終忌生冷之物,如冷水、紅柿、瓜、蜜之類。無熱毒證,不可妄用寒藥。蓋溫暖和暢,痘方發出,寒冷傷胃滯氣,為患不小。
一、自發熱至收靨,諸般血肉,皆不易食,蓋血肉皆助火邪,遂至熱毒壅滯,或為斑爛,或靨後重復發瘓,經月不愈,況起脹貫膿之時,毒氣壅盛,稍食肥豬肉,則即時氣急上痰,若脾胃虛弱,不能進食者,止用鯗魚、精肉、煮啖少許,以助滋味。
一、當調節飲食,失於飢則脾胃虛損,氣血不能充滿,過於飽則胃氣填塞,榮衛不能調暢。惟得中為無患。
一、當謹避風寒,蓋痘瘡內外熱蒸,毛孔俱開,況小兒肌膚嫩弱,易於感襲,一有觸冒,諸證隨作,靨落之後,氣血大虛,髓肉柔嫩,尤當謹於防避也。
一、首尾切忌房事,月婦外人,醉酒暈腥,硫黃蚊藥,蔥蒜韭薤,燒灰溝糞,殺生腋臭,諸般穢氣,務宜防避。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關於照顧出疹(痘瘡)兒童的各種禁忌與注意事項:
-
若兒童已出現痘瘡,切勿使用會導致大量出汗的藥物。痘瘡初期是由於體內胎毒與外來邪熱所致,應使用散發型藥物讓毛細孔打開,如此才能將表面的邪熱與深層的胎毒一同排出。一旦痘瘡已發於體表,就必須仰賴體內與體表的協調作用,才能順利生成膿液並恢復健康。若再讓兒童大量出汗,體表的保護力會減弱,容易讓風邪入侵,造成皮膚紅斑。
-
在痘瘡從發作到痊癒的整個過程中,即使兒童有便祕的症狀,也只能使用蜂蜜與皁角製成的丸狀藥物來緩解,不可以輕易使用瀉藥。只有在痘瘡完全癒合後,如果兒童有嚴重的實熱症狀,纔可使用瀉藥。因為在痘瘡未癒合前,雖然毒素已在體表,但仍需體內能量的支持,以促進毒素排出及恢復健康,如同種植豆子,土壤肥沃且根部穩固,豆子才會長得好且結果實。若亂用瀉藥,脾胃功能會受損,氣血也會隨之消耗,容易引發潛在病症,痘瘡自然難以癒合。痘瘡痊癒後,體表的毒素已經清除,若仍有實熱、腹脹、便祕等症狀,使用瀉藥能疏通臟腑,有助於病情康復,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
整個療程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炸、煎炒、蔥、蒜、烈酒等會加劇熱毒的食物,除非兒童確實有虛寒症狀,否則不可亂用熱性藥物,以免火上加油,導致熱毒更盛,氣血受損,造成嚴重後果。
-
整個療程期間,也應避免食用冰冷食物,例如冷水、紅柿、瓜類、蜂蜜等,除非兒童沒有熱毒症狀,否則不可亂用寒性藥物。因為保持身體溫暖與舒適,有助於痘瘡的恢復,而冰冷食物會傷害胃部,影響氣血循環,對健康不利。
-
從發熱到痘瘡痊癒的整個過程,應避免食用各種血肉類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助長火邪,導致熱毒壅滯,可能引起皮膚紅斑,或痘瘡痊癒後再次發作,甚至數月無法康復。尤其在痘瘡發作、膿包生成的階段,毒素已大量累積,若不慎食用肥豬肉,會立即導致呼吸困難與咳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佳的兒童,可以少量食用鯗魚、瘦肉等食物,以增加營養。
-
飲食應適度,過度飢餓或飽食都對健康有害。飢餓會損傷脾胃,氣血無法充盈;過飽則會阻塞胃氣,影響血液循環。飲食適量纔不會引發問題。
-
療程期間應避免接觸風寒,因為痘瘡患者體內外均處於高溫狀態,毛孔全開,而兒童肌膚嬌嫩,容易受到外來病毒的感染。只要一接觸到風寒,就會引發各類病症。痘瘡痊癒後,兒童的氣血仍舊虛弱,肌肉柔軟,因此更應小心防範。
-
在整個療程期間,應嚴格禁止性行為、月經期婦女、醉酒、腥味、硫磺、蚊蟲藥物、蔥、蒜、韭菜、燒灰、溝渠糞便、殺生、腋臭等各種污穢氣味,務必遠離這些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的因素。
2. 麻疹
3. 麻疹證治例
按麻疹出自六腑,先動陽分,而後歸於陰經,故標屬陰,而本屬陽。其發熱必大,與血分煎熬,故血多虛耗,首尾當滋陰補血為主,不可一毫動氣,當從緩治,所以人參、白朮、半夏燥悍之劑,升陽升動,陽氣上衝,皆不可用也。又必內多實熱,故四物湯加黃連、防風、連翹以涼其中,而退其陽也。
一、發熱憎寒壯熱,鼻流清涕,身體疼痛,嘔吐泄瀉,證候未明是否,便服蘇葛湯去砂仁、陳皮,腹痛亦用厚蓋表之汗,自頭至足,方散漸減,去衣被,則皮膚通暢,腠理開豁,而麻疹出矣;縱不出,亦不可再汗,恐致亡陽之變,只宜常以蔥白湯飲之,其麻自出,服此自無發搐之證。
一、發熱之時,既表之後,切戒風寒、冷水、瓜桃生果之類,如一犯之,則皮毛閉塞,毒氣難泄,遂變紫黑而死矣。如極渴飲水,只宜少許,蔥白湯以滋其渴耳。必須使毛竅中常微汗,潤澤可也,又忌梅、李、魚、酒、蜂蜜香鮮之類,恐惹疳蟲上行。
一、麻疹既出之時,如色紅紫,乾燥暗晦,乃火盛毒熾,急用六一散解之,或四物湯去地黃,加紅花、炒黃芩進之。
一、麻疹既出,已過三日,不能沒者,乃內有實熱,宜用四物湯進之。如失血之證,加犀角汁解之。
一、麻疹前後,有燒熱不退等證,並屬血虛、血熱,只宜四物湯按證照常法加減,渴加麥門冬、犀角汁,嗽加栝蔞霜,有痰加貝母、去白陳皮。切忌人參、白朮,半夏之類,如倘誤用,為害不小,戒之戒之,蓋麻疹屬陽,血多虛耗,今滋陰補血,其熱自除,所謂養陰退陽之義。
一、麻疹退後,若牙齦腐爛,鼻血橫行,併為失血之證,急宜服四物湯加茵陳、木通、生犀角之類,以利小便,使熱下行。如疳瘡色白者,為胃爛,此不治之證也。
一、麻疹泄瀉,須分新久,寒熱。新瀉、熱瀉者,宜服四苓散加木通服;寒瀉者,十中無一,如有傷食寒冷不得已,以理中湯一服而止;久瀉者,只宜豆蔻丸,或五倍子、粟殼燒灰調下澀之。
一、麻退之後,須避風寒,戒水濕,如或不謹,遂致終身咳嗽患瘡,無有愈日。
一、麻疹前後,大忌豬肉、魚、酒、雞子之類,恐惹終身之咳,只宜用老雞精、火肉煮食,少助滋味可也。
一、麻疹正出之時,雖不進飲食者,但得麻疹淡紅潤澤,真正不為害也,蓋熱毒未解,內蘊實熱,自不必食也。退後若不食,當隨用四物湯加神麯、砂仁一二帖,決能食矣。如胃氣弱者,忌少下地黃。
一、麻疹既出一日,而有沒者,乃為風寒所沖,麻毒內攻,若不治,胃爛而死,可用消毒飲一帖,熱服遂安;如麻見三日退,若有被風之證,亦用消毒飲,妙。
愚驗麻疹始出,類傷風寒頭痛,咳嗽熱盛,目赤頰紅,一二日內,即出者輕,必須解表,忌見風寒、腥暈厚味,如犯之,恐生痰嗽,變成驚搐,不可治矣。初起吐瀉交作者,順;乾霍亂者,逆;欲出不出,危亡立待。
白話文:
[麻疹治療範例]
根據醫學理論,麻疹源自人體的六腑,初期會影響陽性體質,然後才轉向陰性經絡,所以雖然表面看來屬於陰性,但根本上是陽性。麻疹發作時體溫通常會顯著升高,這是由於血液受到高熱煎熬所致,因此會大量消耗體內的血液。在治療初期和末期,主要應以滋陰補血為原則,避免任何可能激發病情的行為。應該採用緩和的療法,因此像人參、白朮、半夏這些燥熱且強效的藥材,以及能提升陽氣的藥物,都是不適用的。由於體內通常伴隨著大量的實熱,所以我們會在四物湯中加入黃連、防風、連習等藥材,用以冷卻體內熱度,並幫助陽氣回降。
一、患者如果出現發燒怕冷、高燒、鼻水、全身疼痛、嘔吐或腹瀉等症狀,但還無法確定是否為麻疹,可以服用蘇葛湯(去砂仁、陳皮),如果腹部疼痛,也可以使用厚蓋來幫助出汗,由頭至腳,直到汗出遍體,熱度逐漸下降,然後去除衣物和被褥,讓皮膚得以通暢,毛孔打開,這樣麻疹就會開始發作了;即使疹子沒有出來,也不可以再強迫出汗,因為這可能會導致陽氣耗盡,只需要常喝蔥白湯,麻疹自然就會出現,這樣就不會有抽搐的問題。
一、在麻疹發作時,即使已經開始出汗,也必須絕對避免風寒、冷水、瓜桃生果等冷性食物,一旦食用,皮膚毛孔就會關閉,毒素無法排出,可能會導致皮膚變成紫色或黑色,甚至死亡。如果非常口渴,也只能少量喝水,可以喝蔥白湯來解渴。要確保毛孔經常保持微汗,保持皮膚濕潤,同時也要避免食用梅子、李子、魚類、酒類、蜂蜜等食物,以防引發疳蟲上升。
一、如果麻疹出現後,顏色呈現紅紫,且皮膚乾燥、色澤暗沉,這代表火氣旺盛,毒素濃烈,應立即使用六一散來緩解,或者在四物湯中去掉地黃,加入紅花和炒黃芩。
一、麻疹發作三天後,如果疹子仍然沒有消退,代表體內還有實熱,應該使用四物湯來治療。如果有出血的症狀,可以加入犀角汁來解毒。
一、在麻疹發作前後,如果持續高燒不退,這通常是因為血虛和血熱,應該按照常規方法使用四物湯,根據具體症狀進行加減,如口渴可加入麥門冬和犀角汁,咳嗽可加入栝蔞霜,有痰可加入貝母和去白陳皮。千萬不要使用人參、白朮和半夏,否則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務必要小心。因為麻疹屬於陽性,會大量消耗血液,滋陰補血就可以消除熱度,這就是所謂的養陰退陽的道理。
一、麻疹退後,如果出現牙齦腐爛,鼻血橫流,這都屬於失血的症狀,應立即服用四物湯,加上茵陳、木通和生犀角等藥材,以利尿的方式讓熱氣下行。如果瘧瘡呈現白色,代表胃部受損,這是一個無法治療的症狀。
一、對於麻疹引起的腹瀉,必須區分新舊、寒熱。如果是新發的熱性腹瀉,可以服用四苓散加木通;如果是寒性腹瀉,十個人中可能只有一個,如果因為飲食不慎或受寒,可以使用理中湯來治療;對於長期的腹瀉,應該使用豆蔻丸,或者五倍子和粟殼燒成灰,調和後服用以收斂。
一、麻疹退後,必須避免風寒,遠離水濕,否則可能會導致終身的咳嗽和瘡病,永遠無法痊癒。
一、在麻疹發作前後,必須絕對禁止食用豬肉、魚類、酒類和雞蛋等食物,以免引起終身的咳嗽,只能食用老母雞精和火腿煮的食物,以增加口感。
一、在麻疹發作期間,即使不進食,只要疹子呈現淡紅色且皮膚濕潤,就不會對患者造成危害。因為熱毒尚未消除,體內仍有實熱,所以不必強迫進食。退疹後如果還是不想吃東西,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神麴和砂仁,這樣一定可以恢復食慾。對於胃氣虛弱的人,應避免使用地黃。
一、如果麻疹發作一天後,疹子又消失,這可能是因為風寒侵襲,毒素侵入體內,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胃部受損,甚至死亡。可以使用消毒飲一帖,熱服後即可安穩;如果疹子在三天後退去,且有被風吹的症狀,也可以使用消毒飲,效果非常好。
我觀察到,麻疹剛開始發作時,通常會像感冒一樣,伴有頭痛、咳嗽、高熱、眼睛紅腫和臉頰泛紅等症狀。如果在一兩天內就出現疹子,病情通常較輕,必須使用解表藥物,並避免風寒、腥臭和厚味的食物,如果違反,可能會產生痰液,進而轉變成驚厥和抽搐,這將無法治癒。如果在病發初期出現嘔吐和腹瀉,這是順應的症狀;如果只有腹瀉而無嘔吐,這是逆反的症狀;如果疹子遲遲不發,那麼患者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