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 (10)
卷之十 (10)
1. 腳氣
脈
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宜汗;濡弱濕氣,宜滲;遲澀因寒,宜溫;洪數為熱,宜下。微滑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病
夫腳氣者,古謂之緩風,又謂之厥者,是古今之異名也。有干、濕之分,其腳腫者,名濕腳氣;其不腫者,名乾腳氣。由脾胃兩經虛弱,行動坐臥之間,為風寒暑濕之氣所侵,或內因飲食厚味所傷,致濕熱下注而成。
如得之不便覺,乃因他病發動而知,先從腳起,或先緩弱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脛腫滿,或足膝枯細,或心下松悸,或小腹不仁,大小便澀,或舉體轉筋,骨節痠痛,或惡聞食氣,見食吐逆,或胸滿氣急,憎寒壯熱,狀似傷寒,是其候也。或經一旬,或半月復作,漸而至於足筋腫大如瓜瓠者。
治
治之之法,用蒼朮、白朮以治其濕,黃芩、黃拍、知母以治其熱,當歸、芍藥、生地黃以調其血,木瓜、檳榔以調其氣,羌活、獨活以利關節而散風濕,兼用木通、防己、牛膝引諸藥下行,及消腫去濕,以為此證之大法矣。兼用針焫導引其濕熱之氣外出也。東垣曰:濕淫所勝,治以苦溫,以苦辛發之,透關節,勝濕為佐,以苦寒泄之,流濕清熱為臣。故立當歸拈痛湯治之,其效捷於影響,學者更宜詳究焉。
一、凡腳腫,名濕腳氣,用五積散加檳榔、木瓜、青藤、穿山甲。
一、凡足疼痛,皮不腫赤,筋不拘急,遇夜則痛甚,此是氣虛,而血不榮也。宜十全大補湯,加牛膝、木瓜、檳榔、石南藤、五加皮、沒藥、川烏之類,或四斤丸。若兩膝赤腫,強急作熱而掣痛,兩總筋拘急,此血熱也,宜人參敗毒散加赤芍藥、大黃,利氣丸下之。
一、凡腳氣上攻,胸膈悶滿,大便不通,宜三和散。
一、凡腳氣攻注,大小便不通,用水中大螺螄三個,以鹽一小撮,和殼生搗爛,置兩臍下一寸三分,用帛緊緊繫之,立通神效。
一、凡兩膝腫痛,腳脛枯細,名曰鶴膝風,以四物湯加黃耆、人參、白朮、附子、牛膝、杜仲、防風、羌活、甘草。又宜五積散加松節、林節。
方
羌活導滯湯,治腳氣初發,一身俱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藥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散以徹其邪。
羌活(二錢),獨活(二錢),當歸(二錢),防己(一錢五分),大黃(四錢),枳實(炒,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當歸拈痛散,治濕熱腳氣為病,四肢骨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脅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脛腫痛,腳膝生瘡赤腫,及內外生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並宜服之。
羌活(一錢),人參,苦參,升麻,葛根,防風,蒼朮(米泔浸炒,各四分),甘草(炙),黃芩(酒炒),茵陳(酒洗,各一錢),當歸(酒洗),豬苓,澤瀉,知母(去毛,酒浸),白朮(各五分)
白話文:
腳氣
腳氣的脈象,有四種情況:脈浮弦為風邪,宜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脈濡弱為濕邪,宜用利水滲濕的方法治療;脈遲澀為寒邪,宜用溫熱的方法治療;脈洪數為熱邪,宜用瀉下方法治療。脈微滑者屬虛證,脈牢堅者屬實證。脈結屬氣滯,脈散屬憂慮,脈緊屬憤怒,脈細屬悲傷。
腳氣,古稱緩風或厥,古今名稱有所不同。分為乾、濕兩型,腳腫者為濕腳氣,不腫者為乾腳氣。由於脾胃兩經虛弱,在行動坐臥之間,受風寒暑濕之邪侵襲,或因飲食過於肥甘厚膩損傷脾胃,導致濕熱下注而發病。
發病初期症狀不易察覺,常因其他疾病誘發而顯現。起病初期症狀可能從腳部開始,表現為肢體緩弱麻木,或行走時突然跌倒,或兩脛腫脹,或足膝枯瘦,或心下悸動,或小腹麻木,大小便困難,或全身抽搐,關節酸痛,或聞食惡心,進食則嘔吐,或胸悶氣急,畏寒發熱,症狀類似傷寒。這些症狀可能持續十天或半個月後再次發作,病情日漸加重,最終導致足部筋脈腫脹如同瓜瓠一般。
治療方法是用蒼朮、白朮來除濕,用黃芩、黃柏、知母來清熱,用當歸、芍藥、生地黃來養血,用木瓜、檳榔來理氣,用羌活、獨活來疏通關節,散風除濕,並配合木通、防己、牛膝等藥物引導藥力下行,消腫利濕,這是治療腳氣的主要方法。也可配合針灸,引導濕熱之邪外出。東垣(張仲景)說:濕邪過盛,治療應以苦溫為主,用苦辛之品發散邪氣,透達關節,以苦溫藥物為主,佐以苦寒之藥瀉熱利濕,清熱利濕為輔。因此,用當歸拈痛湯治療,療效迅速,值得學習者深入研究。
一、凡腳腫,名為濕腳氣,可用五積散加檳榔、木瓜、青藤、穿山甲。
二、凡足部疼痛,皮膚不紅腫,筋脈不拘急,夜間疼痛加重,這是氣虛血瘀所致,宜用十全大補湯加牛膝、木瓜、檳榔、石南藤、五加皮、沒藥、川烏等藥物,或服用四物丸。若兩膝紅腫,強直灼熱疼痛,兩條腿筋拘急,這是血熱所致,宜用人參敗毒散加赤芍藥、大黃,再配合利氣丸服用。
三、凡腳氣上攻,胸膈悶滿,大便不通,宜用三和散。
四、凡腳氣導致大小便不通,可用水中大螺螄三個,加少許鹽,帶殼搗爛,敷於肚臍下一寸三分處,用布緊緊包紮,療效迅速。
五、凡兩膝腫痛,腳脛枯瘦,稱為鶴膝風,可用四物湯加黃耆、人參、白朮、附子、牛膝、杜仲、防風、羌活、甘草。也可服用五積散加松節、竹節。
方劑
羌活導滯湯:治療腳氣初期,全身疼痛,或肢體關節腫痛,大小便不通,先用此方導邪,然後再用當歸拈痛散徹底清除邪氣。
藥物組成:羌活(二錢),獨活(二錢),當歸(二錢),防己(一錢五分),大黃(四錢),枳實(炒,一錢)
用法:上藥一劑,水煎服,空腹服用。
當歸拈痛散:治療濕熱腳氣,四肢骨節疼痛,肩背沉重,胸脅不適,全身疼痛,下注足脛腫痛,腳膝生瘡紅腫,內外生瘡,膿水不斷,或癢或痛,均可服用。
藥物組成:羌活(一錢),人參,苦參,升麻,葛根,防風,蒼朮(米泔浸炒,各四分),甘草(炙),黃芩(酒炒),茵陳(酒洗,各一錢),當歸(酒洗),豬苓,澤瀉,知母(去毛,酒浸),白朮(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