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 (5)
卷之十 (5)
1. 腰痛
杜仲(酒炒,一兩),肉蓯蓉(酒洗,五錢),巴戟(酒浸,去骨,五錢),破故紙(鹽水炒,一兩),茴香(一兩),青鹽(五錢)
上為末,將豬腰子分開,入藥在內,縫住,紙包煨熟。每一個一服,用黃酒送下。
加味青莪丸,〔批〕(按此方治腎虛腰痛之劑),治腎虛腰痛或風寒乘之,血氣相搏為痛。
杜仲(薑汁浸炒,十二個),破故紙(水淘,十二兩,芝麻同炒變色,去芝麻,瓦上焙乾,為末),沉香(六兩),胡桃(去皮膈,另研,六兩黃),沒藥(另研),乳香(另研,各六兩)
上為末,用肉蓯蓉十二兩,酒浸成膏,和劑搗千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立安散,〔批〕(按此方治閃挫腰痛之劑),治氣滯腰痛,並閃挫腰痛,腎虛腰痛。
當歸(一兩),官桂(一兩),玄胡索(炒,一兩),杜仲(姜炒,一兩),小茴(炒,一兩),木香(五錢),牽牛(一錢,半生半熟)
上為末,每服二匙,空心陳酒調下。一方去牽牛,以酒煎服。
川芎肉桂湯,〔批〕(按此方治寒濕腰痛之劑),治露宿寒濕之地,腰痛不能轉側,兩脅搐急作痛。
當歸尾(一錢),川芎(一錢),桃仁(五個,去皮尖,研),肉桂(一錢),防己(三分),蒼朮(一錢),羌活(一錢半),獨活(五分),柴胡(一錢),防風(三分),神麯(五分,炒),甘草(炙,一錢)
上銼一劑,陳酒煎,食遠稍熱服。
追風通氣散(方見癰疽),治經年腰痛,以本方加川萆薢、玄胡索,陳酒煎服。
白話文:
腰痛
將杜仲(用酒炒過,約37.5克)、肉蓯蓉(用酒洗過,約18.75克)、巴戟天(用酒浸泡過,去除骨頭,約18.75克)、破故紙(用鹽水炒過,約37.5克)、小茴香(約37.5克)、青鹽(約18.75克)磨成粉末。
將豬腰子剖開,把藥粉放入其中,再將腰子縫合起來,用紙包好後煨熟。每一個腰子為一服,用黃酒送服。
加味青莪丸,(這個方子是治療腎虛腰痛的藥),用來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或是風寒侵入,導致氣血相互搏擊造成的疼痛。
將杜仲(用薑汁浸泡後炒過,約450克)、破故紙(用水淘洗過,約450克,與芝麻一同炒至變色,去除芝麻,在瓦片上焙乾,再磨成粉末)、沉香(約225克)、胡桃(去除外皮和中間的隔膜,另外研磨,約225克)、沒藥(另外研磨,約225克)、乳香(另外研磨,約225克)磨成粉末。
將肉蓯蓉(約450克)用酒浸泡,製成膏狀,然後與藥粉混合,搗打上千次,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淡鹽水送服。
立安散,(這個方子是治療扭傷腰痛的藥),用來治療氣滯引起的腰痛,以及扭傷造成的腰痛,或是腎虛引起的腰痛。
將當歸(約37.5克)、肉桂(約37.5克)、玄胡索(炒過,約37.5克)、杜仲(用薑炒過,約37.5克)、小茴香(炒過,約37.5克)、木香(約18.75克)、牽牛子(約3.75克,一半生用,一半熟用)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二匙,空腹時用陳年黃酒調服。另外有一個配方是去除牽牛子,改用酒煎服。
川芎肉桂湯,(這個方子是治療寒濕腰痛的藥),用來治療因在寒濕之地露宿,導致腰痛無法轉動,兩脅抽搐疼痛的症狀。
將當歸尾(約3.75克)、川芎(約3.75克)、桃仁(約5個,去皮尖,研磨)、肉桂(約3.75克)、防己(約1.125克)、蒼朮(約3.75克)、羌活(約5.625克)、獨活(約1.875克)、柴胡(約3.75克)、防風(約1.125克)、神麯(炒過,約1.875克)、甘草(炙烤過,約3.75克)切碎成一劑。用陳年黃酒煎煮,在飯後稍微熱的時候服用。
追風通氣散(這個方子在治療癰疽時也有提到),用來治療長年腰痛,在這個基礎方中加入川萆薢、玄胡索,用陳年黃酒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