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下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8)

1. 齒病(二十九)

齒病者。腎之標。繫於手足陽明。乃胃與大腸之脈貫絡也。有腎元虛者。治宜滋陰補腎。有胃中有火者。治宜安胃瀉火。有風痰上攻者。治宜祛風導痰。有蟲蝕者。治宜擦牙誅蟲。故其疼不一。治者須究其源以療之。

秘傳寧口散(治牙疼牙疳。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證。)

青黛(二錢),硼砂(一錢),孩兒茶,薄荷葉(各五分),片腦(二分)

上為細末。以筆尖醮藥點患處咽疼用蘆管吹入。一方加蒲黃朴硝生甘草各等分。片腦少許。治口內諸病。

秘傳愈剛散(治風蟲牙疼)

白芷,光烏,威靈仙,真川椒(等分)

上為細末。擦疼處立已。須先用防風。荊芥。芫花。蒼耳子。白蒺藜。真川椒。小麥各等分。水二盞煎。去滓含漱疼處。再擦尤捷。

秘傳加味涼膈散(治胃有實熱齒疼者。方見卷上散類。)

本方用大黃酒蒸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為佐。水煎徐服。

秘傳神應散(治牙疳神效。)

蝦蟆(一隻小者背綠眼光者是用),明礬(二錢),小紅棗(二枚去核),

上共搗成膏作一丸。火煆存性。為細末。筆尖蘸藥點患處。

秘傳烏須萬應散(擦牙自堅。須自黑。其他亦自得也。)

用沒石子(四錢),破故紙,細辛,熟地黃(酒洗各一兩半),青鹽,地骨皮(二兩)

上為末。每用一錢。空心擦牙嚥下。

白話文:

[齒病(二十九)]

齒病,反映的是腎臟的狀況,它與手足陽明經脈相連,這是胃和大腸的經絡。如果腎臟本質虛弱,治療應以滋陰補腎為主。若胃中有火,應安胃瀉火。如因風痰上攻,則應祛風化痰。若是蛀牙,應擦牙殺蟲。由於牙痛的原因多樣,治療時必須針對根源進行。

祕傳寧口散(用於牙疼、牙齦炎、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症狀。)

配方:青黛(二錢)、硼砂(一錢)、孩兒茶、薄荷葉(各五分)、片腦(二分)

製作方法:將以上成分研磨成細粉。使用筆尖沾藥塗抹在患處,咽喉疼痛可用蘆管吹入。另一配方可加入蒲黃、朴硝、生甘草(各等分)及少量片腦,用於治療口腔各種疾病。

祕傳愈剛散(用於風濕、蟲蛀牙疼)

配方:白芷、光烏、威靈仙、真川椒(等分)

製作方法:將以上成分研磨成細粉,塗抹在疼痛處即刻止痛。首先需用防風、荊芥、芫花、蒼耳子、白蒺藜、真川椒、小麥(各等分),加兩杯水煮沸,去渣後含在口中漱口,然後再塗抹效果更佳。

祕傳加味涼膈散(用於胃部有實熱引起的牙疼,方子詳見捲上散類。)

本方以酒蒸大黃為主要成分,添加知母、石膏、升麻作為輔助。用水煎煮後慢慢服用。

祕傳神應散(用於牙齦炎,效果顯著。)

配方:小綠色背的小蛤蟆(一隻,眼睛發亮)、明礬(二錢)、小紅棗(二枚,去核)

製作方法:將所有材料搗碎成膏狀,製成一顆丸子,經過火煉保留其性質,再研磨成細粉。用筆尖沾藥塗抹在患處。

祕傳烏須萬應散(擦牙可使牙齒堅固,頭髮變黑,其他方面也會有所改善。)

配方:沒石子(四錢)、破故紙、細辛、熟地黃(酒洗各一兩半)、青鹽、地骨皮(二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每次使用一錢,空腹時擦牙並吞下。

2. 血證(三十)

血證者。脈多芤而微細者可治。芤而滑大者難治。其證大概有二。有血熱鬱血溢。有氣鬱血溢。然見血。又有上中下三部之分。衄唾嘔吐為上部。皆火載血上錯經妄行。血結胸中為中部。膀胱蓄血及溺血為下部。其間不出風熱壅遏。憂思鬱結而然。是以從肺而上溢於鼻者曰衄血。

從胃而上溢於口者曰嘔血。夫所謂咯。血唾血者。出於腎也。咳血嗽血者。出於肺也。又有痰帶血絲出者。或從腎或從肺來也。其血出於小便者曰溺血。曰血淋。出於大便者曰腸風痔血。治法當求其本。

秘傳加減八味湯(治衄唾嘔吐血。)

當歸,生地黃,赤芍藥,阿膠珠,牡丹皮,黃連,黃芩,山梔,人參,甘草,犀角,京墨,

上細切。用水二盞。茆根一握搗爛。棗二枚煎。去滓磨京墨犀角調服。若痰中帶血者加知母。若血疙瘩者。加紅花桃仁炒乾姜。若凡人暴吐紫血一二碗。無事。吐出為佳。與前藥治之。若後見脈大身熱。必難治矣。

秘傳加減芩連四物湯(治大小便血。)

黃芩,黃連,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山梔,陳皮,白朮,人參,甘草

上細切。用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一盞。去滓溫服。若溺血者。加黃柏。知母。滑石。若下血及腸風臟毒者。加黃柏。子芩。槐角。阿膠。防風。荊芥。

秘傳發灰丸(治溺血。)

頭髮(不拘多少。燒灰存性。用壯年無病者佳。)

上為細末。別用新採側柏葉搗汁。調糯米粉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滾湯下。或煎四物湯送下。

秘傳竹葉灰丸(治下血。)

䈽竹葉(不拘多少燒灰存性)

上為細末。用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清米飲湯送下。一方以鵝卵殼為末。米飲湯下一匙。一方以乾柿餅燒存性為末。用清米飲湯調下二三錢立已。灸法治下血無度。灸脊中對臍一穴。永不再發。

秘傳治腸風下血丸

乾柿餅(燒灰存性),酒瓶箬(包酒過二三年者。燒灰存性),烏梅肉(燒灰存性各二兩淨),百藥煎(一兩如無以五倍子炙焦黃色代之),槐花(炒焦黑),枳殼(麥麩炒黃色),檳榔(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醋湯下。

白話文:

【血證(三十)】

血證患者,如果脈象呈現空虛且微細,病情較易治療;若是脈象空虛、滑大,則病情較難治療。血證大致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血液因熱量過高而導致血液溢出,另一種是氣鬱引起血液溢出。然而,出血部位可以分為上、中、下三部分。鼻出血、唾液帶血、嘔血等為上部出血,通常是由於火氣引血上沖,導致經絡失常。胸中有瘀血的情況屬於中部出血。膀胱蓄血和尿血屬於下部出血。這些出血情況,大部分是因為風熱壅塞或憂慮鬱悶所導致。

從肺部上溢至鼻腔的出血稱為鼻出血。

從胃部上溢至口腔的出血稱為嘔血。

咯血和唾血通常源於腎臟;咳嗽帶血通常源於肺部。有時痰中夾雜血絲,可能來自腎臟或肺部。尿血和血淋指的是血液從小便排出。大便中帶血稱為腸風或痔血。治療應針對病因。

【祕傳加減八味湯】(治療鼻出血、唾液帶血、嘔血)

藥材包括:當歸、生地黃、赤芍藥、阿膠珠、牡丹皮、黃連、黃芩、山梔、人參、甘草、犀角、京墨。將上述藥材細切,加入兩杯水,一把茅根搗碎,兩顆棗子煎煮,濾掉渣滓,再加入京墨和犀角磨碎調勻服用。如果痰中帶血,可添加知母;若血塊凝固,可加紅花、桃仁和炒乾薑。如果突然大量吐出紫色血液,吐出後情況良好,可用此藥治療。但如果之後出現脈搏大且身體發熱,病情可能難以治療。

【祕傳加減芩連四物湯】(治療大小便出血)

藥材包括:黃芩、黃連、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山梔、陳皮、白朮、人參、甘草。將上述藥材細切,加入兩杯水,三片薑和一顆棗子煎煮成一杯,去掉渣滓溫服。如果是尿血,可添加黃柏、知母和滑石;如果是下血或腸風臟毒,可加黃柏、子芩、槐角、阿膠、防風和荊芥。

【祕傳發灰丸】(治療尿血)

頭髮(不限量,燒成灰保留性質,使用壯年健康者的頭髮更佳)。將頭髮研磨成細粉,另取新鮮側柏葉搗汁,與糯米粉混合搓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50粒,空腹時用熱水送服,或用四物湯煎煮後送服。

【祕傳竹葉灰丸】(治療下血)

筀竹葉(不限量,燒成灰保留性質)。將竹葉研磨成細粉,用米糊搓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70-80粒,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另一方是用鵝蛋殼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茶匙,用米湯送服。還有一方是將乾燥的柿餅燒成灰,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3錢,用米湯調勻後服用,立刻止血。對於下血不止的情況,可進行灸療,灸療脊中對臍的一個穴位,可以永久止血。

【祕傳治腸風下血丸】

乾燥柿餅(燒成灰保留性質)、酒瓶箬(包裝酒兩三年的,燒成灰保留性質)、烏梅肉(燒成灰保留性質各二兩淨)、百藥煎(一兩,如無,可用五倍子炒至黃色代替)、槐花(炒至焦黑)、枳殼(麥麩炒至黃色)、檳榔(各半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搓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70-80粒,用醋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