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4)

1. 痢因濕熱及受積停(三種)

痢疾之症,裡急後重,或膿或血,或膿血相雜,或痛或不痛,此其候也。原其所因,濕熱食積。三者傷於氣分,則下者白;傷於血分,則下者赤;氣血俱傷,則赤白相雜。黃色者食積,黑色者濕勝也。劉河間曰: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又曰: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除濕,脈弦則去風。

膿血稠黏,以重藥竭之;身冷自汗,以熱藥溫之;風寒外來,宜汗之;騖溏為利,宜溫之。初起大便膿血,裡急後重者,芍藥湯。白痢,溫六丸。赤痢,清六九。赤白相雜兼裡急後重者,立效散。痢疾初時失下,反用固澀之藥,以致邪熱內蓄,血不得行,腹痛欲死者,桃仁承氣湯。

痢疾發熱,腸胃中有風邪也,敗毒散加黃連、陳倉米煎服。及治時行疫痢,噤口不食,加石蓮肉七枚。下痢日久,赤白已盡,虛寒脫肛,真人養藏湯(粟殼、訶子、肉蔻、當歸、肉桂、木香、白朮、白芍、人參、甘草)。夏秋泄瀉、瘧痢,同乎一源,多由暑濕傷脾所致,飲食讒傷,便作泄瀉為輕,停滯既久,變成瘧痢為重。而瘧與痢又有分別,飲食為痰,充乎胸膈則為瘧,飲食為積,膠乎腸胃則為痢。

古云:無痰不成瘧,無積不成痢,故當初起,人強積盛之時,輕則三稜、莪朮、檳榔、枳實、青皮、陳皮、木香之類,重則酒製大黃利之,不可姑息,猶養虎遺害焉。因有病者病當之,無損於人也。若因循日久,元氣已虛,積氣猶盛,攻補莫施,便成壞症。況諸痢疾雖屬裡症,多染時行,故七日前甚者,積多人壯,雖早不死,善於調理,七日後其症當漸愈。

若初起不甚,人多忽略,七日之後,積氣逗留,人衰胃弱,痢勢大作,每多難治,不可不知。須知寒者必虛,熱者必實,更以虛實細詳之,而寒熱愈明矣。脹滿惡食,急痛懼按者,實也。煩渴引飲,喜冷畏熱者,熱也。脈弦而實者,實也。脈數而滑者,熱也。外此皆屬寒矣。

然相似之際,尤當審察,如以口渴為實熱似矣。不知凡系瀉痢,必少津液,液亡於下,則津涸於上,安得不渴?更當以喜熱喜冷分虛實也。以腹痛為實熱,似矣!不知痢出於臟,腸胃必傷,膿血剝膚,安得不痛?更當以痛之緩急,按之可否,腹之脹與不脹,脈之有力無力,分虛實也。

以小便之黃赤短少為實熱,似矣!不知水從痢去,溲必不長,液以陰耗,溺因色變,安得不小便赤少?更當以色之澤與不澤,液之涸與不涸,分虛實也。以裡急後重為實熱,似矣!不知氣陷則傳運不健,陰亡則腸潤乃枯,安得不裡急後重?更當以病之新久,質之厚薄,脈之強弱,分虛實也,則病無遁情矣。

世之病痢者,十有九虛,醫之治痢者,百無一補,氣下陷而再行其氣,後重不益重乎?中本虛衰,而復攻其積,元氣不愈竭乎?濕熱傷血者,自宜調血,若過行推蕩,陰血不轉傷乎?津亡作渴者,自宜養陰,若但與滲利,津液不轉耗乎?世有庸工,專守痛無補法,且口不宜補早,不知因虛而痛者,愈攻則愈虛愈痛,每見有形之疾病未除,而無形之元氣先脫,悔之晚矣。故脈來微弱者可補,形色虛薄者可補,疾後而痢者可補,因攻而劇者可補。

白話文:

痢疾的症狀,包括裡急後重,排泄物可能有膿、血,或膿血混合,也可能伴隨疼痛或不疼痛,這些都是它的表現。其病因主要來自濕熱和食積。三者都傷害到氣分,則排泄物發白;傷害到血分,則排泄物發紅;氣血都受傷,則排泄物是紅白相雜。黃色的排泄物是食積,黑色的排泄物是濕氣過盛。劉河間說:調和血液,膿血便會自然痊癒;調順氣機,裡急後重就會自然消失。又說:裡急後重就要通便,腹痛就要調理,身體沉重就要除濕,脈搏弦急就要祛風。

膿血稠黏,要用峻猛的藥物把它排出;身體發冷自汗,要用溫熱的藥物溫補;風寒入侵,就要發汗;大便稀溏,就要溫中。痢疾初期大便有膿血,裡急後重,用芍藥湯;白痢,用溫六丸;赤痢,用清六九;赤白相雜兼裡急後重,用立效散。痢疾初期沒有大便排出,反而用收斂止瀉的藥物,導致邪熱內蓄,血液運行受阻,腹痛劇烈,幾乎要死的人,用桃仁承氣湯。

痢疾發熱,是腸胃中有風邪,用敗毒散加黃連、陳倉米煎服。治療流行性痢疾,患者緊閉嘴唇不吃東西的,加石蓮肉七枚。下痢日久,膿血已盡,虛寒脫肛,用真人養藏湯(粟殼、訶子、肉蔻、當歸、肉桂、木香、白朮、白芍、人參、甘草)。夏秋季節的泄瀉、瘧痢,本質相同,大多是暑濕傷脾所致,飲食不節傷及脾胃,輕則便作泄瀉;停滯日久,則變成瘧痢,病情加重。瘧疾和痢疾又有區別,飲食化為痰飲,阻塞胸膈則為瘧疾;飲食停滯,積聚腸胃則為痢疾。

古人說:沒有痰飲不成瘧疾,沒有積滯不成痢疾。所以初期,患者正氣尚盛,積滯較重時,輕者用三稜、莪朮、檳榔、枳實、青皮、陳皮、木香等藥物;重者用酒制大黃攻下,不可姑息,猶如養虎為患。及時治療,對人體無害。如果拖延日久,元氣已虛,積滯仍然很盛,攻補失宜,就會變成難治的重症。況且各種痢疾雖然屬於裡證,大多是流行性疾病,所以發病七天之內病情嚴重者,積滯較多,體質較強,即使不會立即死亡,也要善於調理;七天以後,病情應該逐漸好轉。

如果初期症狀不嚴重,很多人會忽略,七天以後,積滯逗留,體質衰弱,胃氣虛弱,痢疾病情加重,往往就難以治療,不可不知。要知道,寒證必定是虛證,熱證必定是實證,要仔細區分虛實,寒熱就更加明朗了。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按壓腹部劇痛者,是實證;煩渴引飲,喜涼怕熱者,是熱證;脈搏弦急有力者,是實證;脈搏數而滑者,是熱證;除此之外,都屬於寒證。

然而,在症狀相似的狀況下,尤其要仔細辨別。比如,口渴像是實熱,但不知道凡是瀉痢,都會津液不足,津液下泄,則上焦津液枯竭,怎麼能不口渴?更要以喜熱喜冷來區分虛實。腹痛像是實熱,但不知道痢疾發生在臟腑,腸胃必然受損,膿血腐蝕,怎麼能不痛?更要以疼痛的輕重緩急,按壓是否疼痛,腹部是否脹滿,脈搏是否有力來區分虛實。

小便黃赤短少像是實熱,但不知道水液從大便排出,小便必然減少,陰液虧損,小便顏色改變,怎麼能不小便赤少?更要以小便顏色的深淺和滋潤程度,以及液體是否枯竭來區分虛實。裡急後重像是實熱,但不知道氣機下陷則傳化失常,陰液虧損則腸道潤滑變枯竭,怎麼能不裡急後重?更要以病程的新久,症狀的輕重,脈搏的強弱來區分虛實,那麼疾病的真相就無處遁形了。

世上患痢疾的人,十有九是虛證,醫生治療痢疾,一百個裡面沒有一個會補益,氣機下陷又再次耗損氣機,裡急後重豈不是會加重?本來就虛弱,又攻伐積滯,元氣豈不是更加耗竭?濕熱傷血,當然應該調理血液,如果過度攻伐,陰血豈不是會更加受損?津液不足而口渴,當然應該養陰,如果只用滲利之藥,津液豈不是會更加耗竭?世上有些庸醫,專守用攻伐的方法而不用補益的方法,而且認為初期不宜補益,不知道因為虛弱而疼痛,越攻伐就越虛弱越疼痛,經常見到有形的疾病尚未去除,而無形的元氣先耗竭,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脈象微弱者可以補益,形色虛弱者可以補益,疾病之後出現痢疾者可以補益,因為攻伐而病情加重者可以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