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5)

1. 中暑門

香薷飲

治一切感冒暑氣,皮膚蒸熱,頭痛頭重,自汗肢倦,或煩渴或吐瀉。

香薷(一兩),厚朴(薑汁炒),扁豆(炒,各五錢),黃連(薑汁炒,三錢)

白話文:

【香薷飲】

這方子能治療所有因天氣過熱所導致的感冒症狀,如皮膚發燒般地熱,頭痛且感到頭重,自行出汗,四肢疲倦,或者有煩躁口渴的情況,甚至嘔吐或腹瀉。

藥方成分包括:香薷(約30克),厚朴(用薑汁炒過),扁豆(炒過,各約15克),黃連(用薑汁炒過,約9克)。

2. 痰飲門

加味二陳湯

治一身之痰。

橘紅,熟半夏,白茯苓,炙甘草,生薑

如要下行,加引下藥;要上行,加引上藥。

濕痰多軟,如身體倦怠之類,加蒼、白朮。

痰厥頭痛,倍加半夏。

寒痰痞塞胸中,倍加半夏,甚者加麻黃、細辛、烏頭之類。

風痰,加南星、枳殼、白附子、天麻、殭蠶、豬牙、皂角之類。氣虛者,更加竹瀝。氣實者,加荊瀝,俱用薑汁。

熱痰,加黃芩、黃連;因火逆上者,降火為先,加白朮、黃芩、軟石膏、黃連之類。眩暈嘈雜者,火動其痰也,亦加山梔、黃芩、黃連。

血虛有痰者,加天門冬、知母、瓜蔞仁、香附、竹瀝、薑汁。帶血者,再加黃芩、白芍藥、桑白皮,飲。血滯不行,中焦有飲者,取竹瀝,加生薑、韭菜、自然汁。吃三五盞,必胸中煩躁不寧,後自愈也。

氣虛有痰者,加人參、白朮。脾虛者,宜補中氣,以運痰降下,加白朮、白芍藥、人參、黃耆之類,薑汁傳送,或加竹瀝尤效。

食積痰,加神麯、麥芽、山楂、炒黃連、枳實以消之。甚者必攻之,宜用丸藥。兼血者,用補藥送下。中焦有痰者,食積也,胃氣亦賴所養,卒不使虛虧,攻之盡則虛矣。

老痰,用海石、半夏、瓜蔞仁、香附、連翹之類,五倍子佐他藥。大治頑痰,宜丸藥。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結也,用藥化之,加咸藥軟堅之類,如瓜蔞、杏仁、海石、桔梗、連翹、香附,少佐朴硝、薑汁、煉蜜和丸,噙服之。脈澀者卒難開,必費調理。氣實而痰火熱結者,吐難得出,或成塊,吐咯不出,火氣滯者,難治。

痰在膈上,膠固稠濁者,瀉者不去,必用吐法。脈浮者宜吐。

痰在經絡間,非吐不可,吐中就有發散之意。凡用吐藥,宜升提其氣,便吐,加防風、桔梗、芽茶、生薑、韭汁之類,或瓜蒂散。吐時用布系勒肚腹,於無風處行之。

痰在腸胃間,可下而愈,如枳實、甘遂、巴豆、大黃、芒硝之類。但利痰之藥,不可過多,多則脾氣虛,痰易生而轉多矣。

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違;痰在皮裡膜外,非薑汁、竹瀝不可及;在四肢,非竹瀝不能開;在經絡中,亦宜竹瀝,必佐以薑、韭汁。

膈間有痰,或顛狂,或健忘,或風痰,俱用竹瀝,與荊瀝同功。氣虛少食,用竹瀝;氣實能食,用荊瀝。

凡人身上中下有塊,如饅頭,或腰脊骨節脹滿高起者,俱是痰也。問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後,方可用藥。宜以威靈仙為君,五加皮、烏藥、紅花、防風、獨活,水煎服之,外用晚蠶砂醋洗,炒熱,絹片包定,可於膏藥上,帶熱熨之。

凡人頭、面、頸項、身中有結核,不痛不紅,不作膿者,皆痰注也,宜破結散消之。

破結散

治石癭、氣癭、血癭、肉癭、馬刀瘰癧。

海藻(酒洗),龍膽草(酒洗),通草,枯礬,海蛤粉(煅),川貝母(去心),昆布(酒洗,各三錢),神麯(炒,四錢),半夏曲(二錢),松羅茶(三錢),

為細末,每二錢熱酒調,食後服,日二次。忌甘草、魚、雞、五辛生冷。

化痰丸

天門冬(去心,一兩),黃芩(酒炒,一兩),海粉(另研,一兩),橘紅(一兩),桔梗(五錢),香附(杵碎淡鹽水浸炒,五錢),連翹(五錢),青黛(另研,三錢),芒硝(三錢),

為細末,煉蜜入生薑汁少許,和藥杵勻,丸如龍眼大。噙化一丸,或清嚼細嚥之。或為細丸如麥米大,淡薑湯送下五六十丸。此等老痰,大率飲酒之人多有之,酒氣上升為火,肺與胃脘,皆受火邪,故鬱滯而成。此方用天冬、黃芩,瀉肺火也;海粉、芒硝,咸以軟堅也;瓜蔞仁,潤肺消痰;香附,開鬱降氣;連翹,開結降火,皆不用辛熱之藥。

白話文:

加味二陳湯

治療全身的痰問題。

主要成分包括橘紅、熟半夏、白茯苓、炙甘草和生薑。

如果需要幫助痰下行,可以添加促進下行的藥物;若需幫助痰上行,則添加促進上行的藥物。

濕痰多為軟性,如身體感到疲憊時,可加入蒼朮和白朮。

痰厥引起的頭痛,可加倍使用半夏。

寒痰堵塞胸中,可加倍使用半夏,嚴重者可加麻黃、細辛、烏頭等。

風痰,可加南星、枳殼、白附子、天麻、僵蠶、豬牙、皁角等。氣虛者,可加竹瀝。氣實者,可加荊瀝,並都用薑汁。

熱痰,可加黃芩、黃連;因火氣逆上導致的,應先降火,可加白朮、黃芩、軟石膏、黃連等。眩暈嘈雜的,可能是火氣引動痰,可加山梔、黃芩、黃連。

血虛有痰者,可加天門冬、知母、瓜蔞仁、香附、竹瀝、薑汁。有帶血的情況,可再加黃芩、白芍藥、桑白皮,飲用。血液循環不暢,中焦有痰的,取竹瀝,加生薑、韭菜、自然汁。服用三到五次,可能會有胸中煩躁不安的感覺,但之後會自行恢復。

氣虛有痰者,可加人參、白朮。脾虛者,應該補充中氣,以幫助排痰和降低痰量,可加白朮、白芍藥、人參、黃耆等,用薑汁送服,或者加竹瀝更有效。

食積痰,可加神麯、麥芽、山楂、炒黃連、枳實來消除。嚴重者必須攻逐,適合使用丸藥。若痰中帶血,可用補藥送服。中焦有痰的,多是食積所致,胃氣也需養護,不能讓它虧虛,攻逐太多會造成虛弱。

老痰,可用海石、半夏、瓜蔞仁、香附、連翹等,五倍子輔助其他藥物。治療頑固的痰,適合用丸藥。喉嚨有異物感,咳不出又咽不下,這是痰結,需用藥物化解,可加鹹味藥物來軟化堅硬的痰,如瓜蔞、杏仁、海石、桔梗、連翹、香附,再輔以少量朴硝、薑汁、煉蜜製成丸藥,含服。

脈象澀的,很難立即改善,需要耐心調理。氣實且痰火熱結的,吐出困難,或成塊狀,吐不出來,火氣滯留的,較難治療。

痰在膈上,粘稠且固著,不易排泄,必須用催吐法。脈象浮的,適合催吐。

痰在經絡間,非吐不可,吐中就有發散的作用。凡使用催吐藥物,宜提升氣力,以便於催吐,可加防風、桔梗、芽茶、生薑、韭汁等,或瓜蒂散。催吐時應用布繫緊肚腹,在無風的地方進行。

痰在腸胃間,可用下瀉法治療,如枳實、甘遂、巴豆、大黃、芒硝等。但利痰的藥物,不可過多,過多會使脾氣虛弱,痰反而更容易產生。

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處理;痰在皮膚和肌肉間,非薑汁、竹瀝不可達到;在四肢,非竹瀝不能打開;在經絡中,也適合用竹瀝,必須輔以薑、韭汁。

膈間有痰,可能引起精神失常,記憶力減退,或風痰,都可用竹瀝,與荊瀝功效相同。氣虛食慾不佳,可用竹瀝;氣實食慾正常,可用荊瀝。

人身上中下部位出現像饅頭一樣的硬塊,或是腰背骨節腫脹突出的,都是痰造成的。瞭解平日飲食習慣後,再用藥。可用威靈仙為主,加上五加皮、烏藥、紅花、防風、獨活,用水煎服,外部用晚蠶砂醋洗,炒熱,用絹片包好,可在膏藥上,趁熱敷貼。

人頭部、面部、頸項、身體有結節,不痛不紅,不化膿的,都是痰結,應打破結節,散開消解。

破結散

治療石癭、氣癭、血癭、肉癭、馬刀瘰癧。

成分包括海藻(酒洗)、龍膽草(酒洗)、通草、枯礬、海蛤粉(煅)、川貝母(去心)、昆布(酒洗)、神麯(炒)、半夏曲、松羅茶,

磨成細末,每次用熱酒調二錢,飯後服用,每日兩次。忌甘草、魚、雞、辛辣生冷食物。

化痰丸

成分包括天門冬(去心)、黃芩(酒炒)、海粉(另研)、橘紅、桔梗、香附(杵碎淡鹽水浸炒)、連翹、青黛(另研)、芒硝,

磨成細末,用煉蜜加入少量生薑汁,和藥杵勻,做成龍眼大小的丸藥。含服一丸,或清潔口腔後細嚼慢吞。或做成小丸,如麥粒大小,用淡薑湯送服五六十丸。這種老痰,大多發生在喝酒的人身上,酒氣上升成為火氣,肺和胃都受到火氣影響,因此形成鬱滯。這個配方使用天冬、黃芩,來清肺火;海粉、芒硝,用鹹味來軟化堅硬的痰;瓜蔞仁,潤肺消痰;香附,開鬱降氣;連翹,開結降火,都不使用辛熱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