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能醫》~ 卷之五 (4)
卷之五 (4)
1. 傷寒傳變六經必須熟識
少陰本無熱而反發熱,脈沉而遲者,麻黃附子細辛湯助陽而汗之。
傷寒,煩滿囊縮,便堅消渴,舌卷,手足乍冷乍溫,脈沉實者,厥陰症也,大小承氣湯主之。若厥冷耳聾囊縮,脈沉而弦者,少陰兩感,不治之症也。此則三陰,有可汗、可下、可溫之法也。
傷寒,腹脹滿,潮熱狂言而喘者,小承氣湯主之。傷寒,陽邪入里,痞滿燥實者,堅閉俱全者,大承氣湯主之。傷寒,外症已解,小腹急,大便黑,小便利,其人如狂者,有蓄血也,桃仁承氣湯主之。傷寒下之早,熱結胸中,按之則痛者,小結胸也,小陷胸湯主之。傷寒下之早,從心下至小腹硬(老書上鞭)滿而痛,不可近者,大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傷寒下之早,胸滿而不痛為痞,半夏瀉心湯主之。傷寒心下痞,汗出惡寒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痢日數行,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安者,生薑瀉心湯主之。傷寒身目發黃,小便不利,大便實,發渴,或頭汗出到頸而還,脈來沉實者,茵陳湯主之。
傷寒血熱發斑者,裡實表虛也,人參白虎湯主之,一名化斑湯。傷寒汗吐下後,煩躁口渴,陽厥極深者,表裡大熱也,黃連解毒湯主之。傷寒瘥後,食復勞後者,梔子豆豉湯主之。傷寒病後不得眠,此心膽虛也,溫膽湯主之。傷寒汗下後,昏悶不省人事者,獨參湯主之。
白話文:
少陰病本來不應該發熱,如果反而發熱,脈象沉而且遲緩,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幫助陽氣並發汗。
傷寒病,出現煩躁、腹部脹滿、陰囊收縮、大便乾硬、口渴、舌頭捲曲、手腳時冷時熱、脈象沉而有力,這是厥陰證,可以用大、小承氣湯來治療。如果出現四肢厥冷、耳聾、陰囊收縮、脈象沉而弦,這是少陰病與厥陰病同時發作,屬於不治之症。以上所說的三陰病,都有可以發汗、可以攻下、可以溫補的方法。
傷寒病,出現腹部脹滿、潮熱、胡言亂語、呼吸急促,可以用小承氣湯來治療。傷寒病,陽邪侵入體內,導致胸腹痞塞脹滿、乾燥堅硬,這屬於裡實的症狀,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傷寒病,外在的症狀已經解除,但出現小腹急痛、大便發黑、小便通暢、精神狂躁,這是體內有瘀血,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傷寒病,如果過早使用攻下藥,導致熱邪結聚在胸中,按壓會疼痛,這是小結胸,可以用小陷胸湯來治療。傷寒病,如果過早使用攻下藥,導致硬塊從心下蔓延到小腹,脹滿疼痛,無法靠近觸摸,這是大結胸,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傷寒病,如果過早使用攻下藥,導致胸部脹滿但不疼痛,這是痞症,可以用半夏瀉心湯來治療。傷寒病,出現心下痞塞,並且有汗出惡寒的症狀,可以用附子瀉心湯來治療。傷寒病,如果因為風邪侵襲,醫生反而使用攻下藥,導致病人腹瀉不止,大便中可見未消化的食物殘渣,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脹滿,噁心想吐、心煩不安,可以用生薑瀉心湯來治療。傷寒病,如果出現身體和眼睛發黃、小便不利、大便乾硬、口渴,或者頭部出汗到脖子又停止,脈象沉實,可以用茵陳湯來治療。
傷寒病,因為血熱而出現斑疹,這是屬於裡實表虛的症狀,可以用人參白虎湯來治療,又名化斑湯。傷寒病,在發汗、催吐、攻下之後,出現煩躁口渴,陽氣極度衰弱的症狀,這是屬於表裡都有大熱,可以用黃連解毒湯來治療。傷寒病痊癒後,如果因為飲食不當或過於勞累而復發,可以用梔子豆豉湯來治療。傷寒病後,如果出現失眠,這是心膽虛弱,可以用溫膽湯來治療。傷寒病在發汗或攻下之後,出現昏迷不省人事,可以用獨參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