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能醫》~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炮製藥歌(共六首)
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綠豆本解毒,帶殼不見功;草果消膨效,連殼反脹滿;黑醜生利水,遠志苗毒逢;蒲黃生通血,熟補血運通;地榆醫血藥,連稍不住紅;陳皮專理氣,留白補胃中;附子救陰症,生用走皮風;草烏解風痹,生用使人蒙;人言燒煅用,諸石火烜紅,入醋堪研末,制度必須工;川芎炒去油,生用痹痛攻。炮爁長依法,方能奪化工。
知母、桑皮、天麥冬,首烏、生熟地黃分,偏宜竹片銅刀切,鐵器臨之便不馴。烏藥、門冬、巴戟天、連心、遠志五般全,並宜剔去心方妙,否則令人煩躁添。厚朴、豬苓、與茯苓,桑皮更有外皮生,四般最忌連皮用,去淨方能不耗神。益智、天麻、柏子仁,更加草果四般論,並宜去殼方為效,不去令人心痞增。
何物還須湯泡之,蒼朮、半夏與陳皮;更宜酒洗亦三味,蓯蓉、地黃及當歸。
白話文:
[炮製藥歌(共六首)]
芫花原本有利水的作用,但若不經過醋製,其功效就無法充分發揮; 綠豆本有解毒的功能,但如果保留豆殼,其療效則會大打折扣; 草果對於消除脹氣有很好的效果,然而,若連同果殼一起使用,反而可能導致脹氣加劇; 黑醜(即牽牛子)生用有利水作用,遠志苗則有毒性; 蒲黃生用可以疏通血液,熟用則有助於補血; 地榆是止血良藥,但若連同根莖一起使用,止血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陳皮主要功能在於調理氣機,若保留橘絡則有助於補胃; 附子可用來救治陰虛病狀,生用則可治療皮膚風濕; 草烏可解風濕疼痛,生用則可能導致中毒; 人們常將礦物藥材如石膏等經過煅燒後使用,這些礦物藥經火煉後呈現紅色,再經醋淬後可磨成粉末,此過程需精細操作; 川芎炒製可去除油脂,生用則可治療風濕疼痛; 炮製藥材應遵循正確方法,才能達到治病養生的效果。
知母、桑白皮、天麥冬、首烏、生熟地黃,這幾種藥材最好使用竹刀切片,避免使用鐵器以免影響藥效; 烏藥、天門冬、巴戟天、連心、遠志,這幾種藥材在使用前需剔除心部,否則可能會引發煩躁不安; 厚朴、豬苓、茯苓、桑白皮,這四種藥材最忌連皮使用,需去皮後才能確保療效; 益智、天麻、柏子仁和草果,這幾種藥材需去殼使用,否則可能會導致心悸或消化不良。
哪些藥材需用水浸泡?蒼朮、半夏和陳皮; 哪些藥材需用酒洗?蓯蓉、地黃和當歸。
2. 諸藥相濟治病法
麻黃得蔥白,則能發汗;桂枝得芍藥,則能止汗。麻黃得桂,亦能行汗;芍藥得甘草,則止腹痛;枳實得黃連,則消痞滿;黃連得木香,則和痢疾;木香得檳榔,則行滯氣;白朮得黃芩,則能安胎;陳皮得白朮,則能補脾;白朮得芍藥,亦能補脾;芍藥得川芎,則能補肝;人參得麥冬,則能生脈;五味得乾薑,則止寒嗽;生附配乾薑,補中有發;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附子得乾薑,則熱甚;梔子得連翹,降周身之火;梔子同甘草,瀉心經之火;厚朴得蒼朮,則平胃氣;黃柏得蒼朮,去經絡之濕;枳實得山楂,去胃家之積;三稜得莪朮,亦去胃家之積;紫蘇得枳殼,可平氣滿;甘草同大棗,能補脾胃;陳皮得半夏,能去風痰;甘草節得忍冬藤,能消腫毒;梔子同香附,能去鬱火;梔子得陳皮,去心中之痰;麥冬得地黃,阿膠得麻仁,則能潤筋益血,復脈通心。
白話文:
[各藥互相配合治癒疾病的方法]
麻黃配上蔥白,就能促進出汗;桂枝加上芍藥,就能防止過度出汗。麻黃與桂枝結合,也能幫助排汗;芍藥與甘草相配,能緩解腹部疼痛;枳實與黃連合用,可以消除脹氣;黃連與木香一起,能調理痢疾;木香加上檳榔,能疏通腸胃的滯氣;白朮和黃芩搭配,能穩定胎兒;陳皮與白朮相輔,能補充脾胃;白朮與芍藥相輔,也能補脾胃;芍藥和川芎一起,能滋補肝臟;人參和麥冬合用,能強化心臟功能;五味子與乾薑搭配,能止住因寒冷引起的咳嗽;生附子和乾薑一起使用,補身中帶有發散;熟附子和麻黃一起使用,發散中帶有補身;附子與乾薑一起使用,會產生極大的熱量;梔子和連翹一起,能降低全身的火氣;梔子加上甘草,能清心經的火氣;厚朴與蒼朮相配,則能調節胃氣;黃柏和蒼朮一起,能去除身體濕氣;枳實與山楂一起,能清除胃部積食;三稜和莪朮合用,也能清除胃部積食;紫蘇和枳殼一起,可以平息胃脹;甘草和大棗相配,能滋補脾胃;陳皮與半夏一起,能去除風痰;甘草節和忍冬藤一起,能消腫解毒;梔子和香附一起,能去除鬱火;梔子和陳皮一起,能去除心中的痰;麥冬和地黃相配,阿膠和麻仁一起,能滋潤筋骨,增加血液,恢復脈搏,通暢心臟。
3. 手足三陽表裡引經主治例
太陽(足膀胱、手小腸)上羌活,下黃柏;少陽(足膽、手三焦)上柴胡,下青皮;陽明(足胃、手大腸)上升麻、柴胡,下石膏;少陰(足腎、手心)腎知母,心黃柏;厥陰(足肝、手胞絡)肝青皮,胞絡柴胡;太陰(足脾、手肺)脾白芷,肺桔梗。
白話文:
- 對於太陽經(包含足膀胱經與手小腸經)的問題,上半身可使用羌活,下半身則用黃柏來治療。
- 少陽經(即足膽經和手三焦經)的疾病,上半身可用柴胡,下半身則選用青皮。
- 陽明經(包括足胃經和手大腸經)的病症,上半身可採升麻與柴胡,而下半身則用石膏來處理。
- 少陰經(涉及足腎經和手心經)的問題,腎臟相關的用知母,心臟相關的則用黃柏來治療。
- 厥陰經(即足肝經和手胞絡經)的病狀,肝臟相關的用青皮,而胞絡相關的則用柴胡。
- 太陰經(涵蓋足脾經和手肺經)的疾病,脾臟相關的可用白芷,肺部相關的則用桔梗來處理。
4. 臟腑瀉火藥
黃連瀉心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肺與大腸火,梔子佐之。柴胡瀉肝膽火,黃連佐之。白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知母瀉腎火,黃柏瀉膀胱火,柴胡瀉三焦火,黃芩佐之。
白話文:
黃連可以清除心臟的火氣,木通則用來消除小腸的熱火。黃芩有助於清除肺部及大腸的火氣,而梔子可輔助其功效。柴胡能去除肝膽的熱氣,黃連在此也能輔助作用。白芍藥可用來減緩脾臟的火氣,石膏則是用來消滅胃中的熱火,知母能夠清腎火,黃柏則專門針對膀胱的火氣,柴胡能清除三焦的熱氣,而黃芩則能輔助其效果。
5. 五臟補瀉主治例
肝虛者,陳皮、生薑之類補之。虛則補其母,腎者,肝之母也,以熟地、黃柏補之。如無他症,錢氏地黃丸主之。實則白芍藥瀉之,如無他症,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以甘草瀉心;心者,肝之子也。
心虛者,炒鹽補之。虛則補其母,肝者,心之母也,以生薑補之。如無他症,錢氏安神丸主之。實則甘草瀉之,如無他症,錢氏方中,重則瀉心湯,輕則導赤散以清熱。
肺虛者,五味子補之;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症,錢氏五膠散主之。虛則補其母,以甘草、大棗補脾,脾乃肺之母。實則瀉其子,腎者,肺之子,以澤瀉瀉腎。
脾虛者,甘草、大棗之類補之。實則枳實、黃連瀉之。如無他症,錢氏益黃散主之。虛則補其母,心乃脾之母,以炒鹽補心。實則瀉其子,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瀉肺。
腎虛者,熟地、黃柏補之。腎無實不可瀉,錢氏只有補腎地黃丸,無瀉腎之藥。虛則補其母,肺乃腎之母,以五味子補肺。
白話文:
[五臟補瀉主治例]
當肝臟功能不足時,可以使用陳皮和生薑這類食材來滋補。如果虛弱是因為母臟(腎臟)的問題,我們會用熟地和黃柏來滋補腎臟。若沒有其他併發症,可選擇錢氏地黃丸作為主要治療方式。如果肝臟功能過於旺盛,則使用白芍藥來調節。若無其他併發症,錢氏瀉青丸是主要的治療方式。肝臟功能過旺時,還可以通過調節心臟(肝臟的子臟)功能,使用甘草來調節心臟。
對於心臟功能不足,可以用炒鹽來滋補。如果虛弱是由於母臟(肝臟)的問題,我們會使用生薑來滋補肝臟。若無其他併發症,可選擇錢氏安神丸作為主要治療方式。如果心臟功能過旺,則使用甘草來調節。若無其他併發症,錢氏方中的瀉心湯或導赤散可用來清熱。
肺臟功能不足時,可以使用五味子來滋補;如果肺臟功能過於旺盛,則使用桑白皮來調節。若無其他併發症,可選擇錢氏五膠散作為主要治療方式。如果虛弱是由於母臟(脾臟)的問題,我們會使用甘草和大棗來滋補脾臟。肺臟功能過旺時,還可以通過調節腎臟(肺臟的子臟)功能,使用澤瀉來調節腎臟。
脾臟功能不足時,可以使用甘草和大棗這類食材來滋補。如果脾臟功能過於旺盛,則使用枳實和黃連來調節。若無其他併發症,可選擇錢氏益黃散作為主要治療方式。如果虛弱是由於母臟(心臟)的問題,我們會使用炒鹽來滋補心臟。脾臟功能過旺時,還可以通過調節肺臟(脾臟的子臟)功能,使用桑白皮來調節肺臟。
腎臟功能不足時,可以使用熟地和黃柏來滋補。腎臟功能過於旺盛時,不建議使用藥物來調節。錢氏只有補腎地黃丸,並無瀉腎的藥物。如果虛弱是由於母臟(肺臟)的問題,我們會使用五味子來滋補肺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