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能醫》~ 卷之四 (10)
卷之四 (10)
1. 鬼箭辨
俗以遍身作痛,呼為鬼箭。夫鬼神無形,烏能有箭,所以然者,其入衛氣空虛,腠理不固,賊風乘虛而入,客於經絡,榮衛不通則痛,南人呼為鬼箭,北人稱為羊毛疔。就其痛處按之,用針挑出,形如羊毛,故名。南人亦就此毛為箭,其實閉塞結硬之絡脈也。若真以為箭為疔,不亦冤乎。
世以治此者,或挑以泄其氣,或燃麻油燈以焠之,或用艾葉溫散,石灰炒熨,或用白芥子調之外敷,或用金銀花內服,取效從無一定之方。曾見挑時暫快,過則依然,甚至挑斷絡脈,終成痿廢,良可惜哉。
白話文:
一般人會將全身各處疼痛的情況,稱為「鬼箭」。然而,鬼神無形無狀,怎麼可能有箭呢?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當身體的衛氣虛弱,肌腠(皮膚的細微孔隙)防禦力下降,外邪便趁虛而入,侵入經絡,導致氣血運行受阻,因而產生疼痛。南方人稱這種疼痛為「鬼箭」,北方人則稱之為「羊毛疔」。在疼痛的地方用手按壓,再用針挑開,會看到像羊毛一樣的東西,因此有此名稱。南方人也會將這條線狀物視為箭,事實上,這是被堵塞、變硬的經絡。
對於這種病狀的治療,有人選擇用針挑破來釋放邪氣,有人點燃麻油燈來燒灼,有人使用艾葉溫熱散寒,有人用石灰炒熱後熨燙,有人使用白芥子調和外敷,有人則服用金銀花,但並沒有一定有效的治療方法。曾經見過病人在挑破時感到短暫的舒緩,但過後疼痛仍然存在,甚至更嚴重的是,挑破了經絡,最終導致肢體廢棄,實在令人惋惜。
2. 舌胎辨
舌胎之名,始於長沙,以其邪氣結里。若有所懷,故謂之胎,傷寒之邪在表,則胎不生,邪熱傳裡,則苔漸生,自白而黃,黃而黑,黑甚則燥裂矣。要以滑潤而白者為表邪,灰黑濕潤無苔為陰寒,灰黑薄滑為夾冷,食皆不可用寒涼攻下之品。然中暑夾血,多有中心黑潤者,又不可拘於上說也。
若黃黑灰色而乾燥紋裂者為熱極,萬無虛寒失血之理。惟屢經汗下,舌雖干而有微薄苔,卻無燥裂芒刺,此為津液耗亡,不可誤認實熱而攻之,紅為瘟熱,紫為酒毒,黴醬色為夾食,藍為肝臟絕色。舌本強硬為痰;舌短囊不縮為宿食,舌脹大滿口,為龍火燔灼,此最為急候,即宜砭之。
舌深赤帶紫者為裡熱,舌色淡白為裡寒,舌枯萎者為心氣耗絕也。
白話文:
舌胎這個名詞,起源於長沙,是指邪氣在體內聚集。就像懷孕一樣,所以稱為「胎」。當風寒病邪還在身體表面時,舌胎不會產生;當邪熱進入體內,舌胎就會逐漸生成,從白色變黃,再由黃轉黑,黑色嚴重時會出現乾燥裂痕。基本上,舌苔光滑濕潤且呈白色的,是表明邪氣還在表層;舌苔灰黑且濕潤無苔的是體內有寒;舌苔灰黑且薄滑的,表示夾雜著寒氣,這些情況都不能使用寒涼或攻下的藥物治療。然而,中暑且夾雜血液問題的人,舌頭中央常會出現黑色濕潤的情況,這種情況不能完全套用以上的理論。
如果舌苔呈現黃、黑、灰三色,且乾燥有裂紋,這是極度熱象,不可能是虛寒或失血的情況。只有經過多次發汗和瀉下後,舌頭雖然乾燥但有薄薄的苔,且沒有乾燥裂開或尖刺,這表示體內津液已經大量消耗,不能誤認為實熱而進行攻伐。舌頭紅色表示有溫熱病;紫色表示酒精中毒;類似豆醬色表示食物積滯;藍色表示肝臟問題。舌頭僵硬表示有痰;舌頭縮短且舌根未縮表示有舊食積滯;舌頭腫大到充滿整個口腔,表示龍火(指體內極度的熱)在燃燒,這是急症,應該立即針砭治療。
舌頭深紅帶紫表示體內有熱;舌色淺白表示體內有寒;舌頭乾枯萎縮表示心氣已經耗盡。
3. 白苔
白苔者,邪傷氣分。肺主氣而色白,又主皮毛,故凡白苔猶帶表症,仲景以為胸中有寒,故正宜和解,禁用攻下,攻下必結痞,變症不側。若溫病熱病,一發便壯熱,昏憒躁渴,舌正赤而有白滑苔,即當用白虎和汗之。時疫初起,舌上白苔如積粉者,達原飲解之。若傷寒邪入胃腑,則白苔中黃。
邪傳少陰,則白中變黑。若純色為一經症,邊與中間兩色,俱傳經症。若從根至尖,直分兩路者,是合病與夾陰舌也。合病則白中兼兩路黃,夾陰則白中兼兩路黑潤及灰色也。從根至尖,橫分兩三截苔色者,是並病舌也。故尖白根黃,尖白根黑,及半邊苔滑者,雖症類不同,皆為半表半裡。
白苔多而滑黃黑苔少者,表症多也,尚宜和解。黃黑胎多而白苔少,或生芒刺黑點乾燥者,里症多也,必下無疑。或中心黃黑而滑潤邊白,此為表症未盡,傷寒則大柴胡兩解之。溫熱時疫,則白虎合承氣攻下之。又傷寒壞病,雖白而厚甚燥裂者,此為邪耗津液,宜小柴胡稍加芒硝,微利之。
純白滑苔,為胃虛寒飲,結聚膈上之後,每於十三四日過經致變,不可泛視也。一種白厚苔,如煮熟色,到底不變者,必里夾寒物,留滯不散,致脈伏不出,乃心脾氣絕,肺氣受傷也,慎不可下,宜枳實理中湯,熱甚合小陷胸主之。至於能食自利而白苔滑者,為藏結難治也,黃連湯、連理湯、備息丸選用,間有得主之。
白話文:
出現白苔,表示邪氣侵襲了身體的氣分。肺臟主管氣血且其色為白,同時也主宰著皮毛,因此,如果看到白苔通常都伴隨著表證的現象。張仲景認為這代表胸中有寒氣,所以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是調和身體,禁止使用攻下的方法,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痞結,引發不可預測的併發症。如果是溫熱病,一開始就高燒不退,頭昏眼花、焦躁口渴,舌頭呈鮮紅色且有白滑苔,應該要使用白虎湯和汗法來治療。在時疫剛開始的時候,舌頭上的白苔像堆積的粉一樣,應該使用達原飲來治療。如果傷寒病邪進入胃腑,那白苔中就會夾雜黃色。
邪氣傳入少陰經,白苔就會轉變成黑色。單一顏色的白苔代表一種病症,但如果舌邊和舌中央有兩種顏色,那就表示病邪已傳遍各經絡。如果舌苔從舌根到舌尖,分成兩條顏色不同的線,那就是合病或是夾陰舌。合病的話,白苔中會夾雜兩條黃色的線;夾陰的話,白苔中會夾雜兩條黑色或灰色的線。舌苔從舌根到舌尖,分成二到三段不同顏色的,那就是並病的舌象。所以,舌尖白、舌根黃,舌尖白、舌根黑,以及半邊舌苔滑潤,這些雖然是不同類型的病狀,但都表示病情處於半表半里的狀態。
白苔多且滑,黃或黑苔少,表示表證較多,仍需調和。黃或黑苔多,白苔少,或出現芒刺、黑點和乾燥,表示裏證較多,必須下藥無疑。或者,舌中央黃黑且滑潤,邊緣是白色的,表示表證尚未完全消失,如果是傷寒病,可以使用大柴胡湯調和治療;如果是溫熱病或時疫,則可使用白虎湯和承氣湯來攻下。另外,傷寒病後期,即使舌苔白且厚,非常乾燥,這表示邪氣消耗了身體的津液,應使用小柴胡湯稍微加入芒硝,以微微通利。
純白且滑潤的舌苔,表示胃虛寒且有水飲凝結在膈膜之上,通常在病程第13或14天會產生變化,不能輕易忽視。另一種白厚的舌苔,像煮熟的東西一樣,始終不會改變,這表示裡部有寒氣夾雜,無法散去,導致脈搏沉伏不出,這是心脾氣絕,肺氣受損的徵兆,絕對不可以攻下,應該使用枳實理中湯,如果熱度很重,可以配合小陷胸湯來治療。至於那些胃口好但卻自己拉肚子,且舌苔白滑的人,表示他們的內臟已經嚴重受損,黃連湯、連理湯、備急丸等可供選擇,偶爾會有幫助。
希望以上翻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