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7)

1. 夾氣辨

又有奮力鬥毆之人,脫衣露體,觸犯風寒,謂之夾氣傷寒,今人但知用理氣藥,不知兼有夾血夾食者,其症惡寒發熱,筋骨疼痛,胸膈脹閉,氣逆喘呼。若其脈浮緊,則輕劑發散,兼理氣寬胸,如局方香蘇散最宜。有食,則加枳、樸;痰加茯、半;感寒嗽,則加羌、桔;傷熱嗽,則加蘇、薄;頭痛加芎、芷;四時不正之氣,加藿香;甚則芎蘇散主之。若脈弦緊,或有伏結,為積血在內,當用破血利氣之藥,如香谷散之類。

有食不妨用溫中消導,如調中散、正氣散之類。若但恚怒傷氣,只用小柴胡去參、苓,加橘、枳。若脅下痛,為鬱怒傷肝,當歸活血湯。少腹急痛,為有瘀血結聚,桃仁承氣或代抵當湯。又有暴怒抑鬱,不得發泄,形厥如屍,不語如喑者,宜用沉香降氣散。若但鬱悶不得發泄之人,偶感風寒,或發伏氣,或傷暑熱,或兼內傷,俱隨症施治,但略兼開鬱理氣,不行破血消導也。

白話文:

再來說到那些剛經歷激烈打鬥,脫掉衣服露出身體,因而受到風寒的人,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夾氣傷寒。現在的人只知道使用調理氣機的藥物,卻不知道其實還可能同時夾雜著血瘀和食滯的情況。其主要症狀包括畏寒發燒,筋骨痠痛,胸部和橫膈膜處有脹滿的感覺,呼吸困難,甚至喘息。

如果他的脈象呈現浮緊的特徵,那麼可以使用一些較為溫和的散發藥物,同時配合調理氣機和寬胸的藥物,比如香蘇散就非常適合。如果有食滯,可添加枳實、厚樸;若有痰,則可加入茯苓、半夏;若是因受寒而咳嗽,則應加上羌活、桔梗;若是因熱而咳嗽,則應加上蘇葉、薄荷;頭痛的話,可加入川芎、白芷;若感受到四季中不正常的氣候影響,則可加入藿香;嚴重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芎蘇散。

如果脈象呈現弦緊或者有潛藏的結塊,表示內部有積血,應該使用能破血行氣的藥物,例如香穀散。

對於有食滯的患者,可以使用溫中消食的藥物,比如調中散、正氣散。如果是因為生氣傷了氣機,可以使用去掉人參、茯苓的小柴胡湯,再加入橘皮、枳實。如果脅下疼痛,是因為生氣傷肝,可用當歸活血湯。如果小腹部劇烈疼痛,可能是有瘀血聚積,可用桃仁承氣湯或者抵當湯。

如果突然大怒,情緒被抑制無法釋放,出現類似昏厥的狀態,無法說話,就像失聲一樣,這時候可以使用沉香降氣散。如果只是情緒鬱悶,無法宣洩,再加上偶爾感受風寒,或是潛伏的氣病發作,或是受到暑熱的影響,或是內傷,這些情況都應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但主要還是要兼顧開鬱和調理氣機,除非必要,否則不使用破血和消食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