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能醫》~ 卷之七 (3)
卷之七 (3)
1. 流火(附)
流火,即風痹也。遊行不定,上下左右,隨其虛邪,與氣血相搏,聚於關節,或赤或腫,筋脈弛縱,從無正方可療。苟能節飲食,薄滋味,自然痛數差稀,長服扶桑丸,可以久久不發。一用千里廣,即枸杞、蔥根、韭菜根、搗汁一碗,老酒沖服,發汗即愈。或用龜板(炙)一兩,黃柏三錢,共為細末,飯搗作丸梧子大,每用三錢,晨起好酒送下,急救煎方及藥酒方懼驗。
白話文:
"流火"這病,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這種病會在身體各處遊走,不固定在某個位置,它會隨著體內的虛弱和外來的邪氣,與血液和氣結合,聚集在關節處,造成關節紅腫,甚至讓肌肉鬆弛。這種病很難找到一個確切的方法來治療。
但是,如果能夠控制飲食,避免過度享受美食,疼痛的頻率就會自然減少。長期服用扶桑丸,可以讓病情長期不發作。另外一種方法是使用千里廣,也就是枸杞、蔥根、韭菜根,搗碎後取汁一碗,再用老酒沖服,出汗後病狀就能得到緩解。
或者也可以用一兩的烤龜板,加上三錢的黃柏,一起磨成細粉,再用飯拌和做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天早上用好酒吞服三錢。這些急救煎方和藥酒方都是有效的。
2. 腿痛膝痛(附)
腿痛之症,有屬寒濕者,六脈沉濡或伏,兩膝隱隱作痛,或麻木作腫,遍身沉重,天陰益甚。初宜微表,後兼分利。有屬濕熱者,脈濡細而數,痛自腰胯,以至足腫,或上或下,或腫或紅,小便赤澀,宜滲濕清熱,當歸拈痛湯。有屬痰流注者,脈沉滑或弦,腰臍一塊,互換作痛,及噁心頭眩者,痰也。
昔肥今瘦者,痰也。宜豁痰行氣,羌、獨、二朮、二陳、加減豁痰湯。有屬陰虛者,脈細而數,或兩尺洪盛,肌體羸瘦,足心及脛俱痛,不能任地,宜滋陰降火,四物加知、柏、牛膝、杜仲。有屬陽虛,脈沉弱,或虛大,兩足浮腫,大便不實,小水短少,痛不能動,屬命門火衰,真陽虛極,補中益氣加桂、附,或金匱腎氣丸,下部道遠,非烏、附不能達也。濕熱濁痰鬱久,非烏、附不能開也。
然在前廉為陽明,白芷、升麻為引;後廉太陽,羌活、防風為引;外廉少陽,柴胡為引;內廉厥陰,青皮、吳茱為引;內前廉太陰,蒼朮、白芍為引,治無遺法矣。
膝眼穴,又名鬼眼穴,在膝蓋之下,左右兩骨空陷中,由內氣素虛,外邪易於侵襲,先從膝眼,隱隱作痛。如風勝,其痛則走法不定;寒勝,則痛如錐刺;濕勝,則外見胖腫。屈不能伸,其病在筋;伸不能屈,其病在骨,動移不能,沉寒痼冷之候也,惟在臨症宜詳辨之。初服萬靈丹溫散之,其痛即止;次服獨活寄生湯宣補之;效遲者,兼用火針,針膝眼穴,此轉重就輕之法也。單膝生者,輕,雙膝者,重。
若左膝方愈,復病右膝,右膝方愈;復病左膝者,名過膝風,屬險,治法同前。
白話文:
[腿部疼痛(附加膝部疼痛)]
腿部疼痛的病症,有的是由寒濕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脈象會顯示出沉濡或者伏脈,兩膝會有隱隱的疼痛感,可能伴隨麻木和腫脹,全身感覺沉重,天氣陰雨時疼痛會更加嚴重。治療初期應採取微表的療法,後期則需兼顧水分排泄。
有的是因濕熱引起,脈象顯示濡細且頻繁,疼痛從腰部到臀部,甚至導致腳部腫脹,可能在上下肢交替出現,或者腫脹或紅色,小便顏色偏紅且排尿困難。對於這種情況,應使用能滲濕清熱的藥物,如當歸拈痛湯。
有的是由痰濕導致的,脈象顯示出沉滑或弦脈,腰腹部有一塊塊的硬塊,交替疼痛,以及噁心和頭暈,這是痰濕的表現。如果一個人從過去肥胖變為現在消瘦,這也是痰濕的徵兆。應採用豁痰行氣的療法,使用羌活、獨活、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等藥材,調配豁痰湯。
有的是由陰虛導致的,脈象細且頻繁,或兩腳脈搏洪盛,身體消瘦,腳底和小腿都有疼痛,無法承受重量,應使用滋陰降火的療法,使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牛膝、杜仲等藥材。
有的是由陽虛導致的,脈象沉弱,或者虛大,兩腳浮腫,大便不成形,小便量少,疼痛難以行動,這是因為命門火衰,真陽虛弱,應使用補中益氣湯加肉桂、附子,或者金匱腎氣丸。對於下肢疾病,非烏頭、附子無法達到療效。對於濕熱濁痰鬱久的情況,也需要烏頭、附子來開導。
不同部位的疼痛,需要不同的引導藥物。如果是前面的陽明經,使用白芷、升麻;如果是後面的太陽經,使用羌活、防風;如果是外面的少陽經,使用柴胡;如果是裡面的厥陰經,使用青皮、吳茱萸;如果是裡面前面的太陰經,使用白朮、白芍。這樣治療就不會遺漏任何方法。
膝眼穴,又稱鬼眼穴,位於膝蓋下方,左右兩側骨頭的凹陷處。由於內氣虛弱,外邪容易侵襲,疼痛通常從膝眼開始。如果風邪佔優勢,疼痛會在各個部位遊走;如果寒邪佔優勢,疼痛就像被錐子刺一樣;如果濕邪佔優勢,外觀會呈現胖腫。如果彎曲時無法伸直,表示疾病在筋絡;如果伸直時無法彎曲,表示疾病在骨骼。如果行動困難,表示有深層的寒涼問題,需要詳細辨別。首先服用萬靈丹溫暖散寒,疼痛就會停止;然後服用獨活寄生湯來宣通補益;如果效果緩慢,可以考慮使用火針,針灸膝眼穴,這是轉重為輕的治療方法。如果只有一邊膝蓋受影響,病情較輕;如果兩邊膝蓋都受影響,病情較重。
如果左膝剛好,右膝又發病;或者右膝剛好,左膝又發病,這種情況稱為過膝風,屬於危險類型,治療方法與前述相同。
3. 足心足跟痛(附)
腳跟痛,有因痰,有因血熱。血熱者,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牛膝之類。痰者,二陳加南星、黃柏、防己。若足指拳縮無力,乃腎氣不足,血氣不榮也。惟宜補以榮之,然足跟乃督脈發源之所,腎經所過之地,諸骨承載之本,凡或熱或腫或痛者,皆足三陰虛熱所致,丹溪所謂火起於九泉,陰虛之極也。少年酒色過度者,多犯此病,宜聖愈湯,生地、熟地、當歸、人參、黃耆。
又經驗方:牛膝(一兩),米仁(一兩五錢),蒼朮(七錢五分),杜仲、黃柏、當歸、石斛、萆薢、木瓜、秦艽、木通(各五錢),水煎服。足心腎屬,或熱,或癢痛,或腫脹,或麻,皆腎虛所致。六味、八味,消息用之。
又有足心如中箭,發歇不時,此腎之風毒,瀉腎則愈,此症多屬虛勞,不可用克藥,宜大聖散,補養氣血,川芎、當歸、人參、黃耆、麥冬、炙草、茯苓、木香,入木瓜末一錢,酒調服。外用草烏、川椒、白芷煎湯,洗。
白話文:
【腳跟疼痛】
腳跟疼痛的情況,有的是由於痰濕,有的是因為血熱。若是血熱導致的,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入黃柏、知母、牛膝等藥材來治療。如果是痰濕引起,則可用二陳湯加上天南星、黃柏、防己來改善。
如果腳趾蜷縮且無力,這可能是腎氣不足,血氣無法充盈的表現。這種情況應以補益為主,然而腳跟是督脈的起源,也是腎經行經的地方,所有骨骼都依賴它支撐。無論是熱、腫、痛的現象,都是由足三陰虛熱所引發,就像丹溪說的,這是腎水枯竭,陰虛到極點的表現。年輕人如果過度飲酒、性生活過度,易得此病,可服用聖愈湯,成分包括生地、熟地、當歸、人參、黃耆。
此外,還有一個經驗方:牛膝、薏仁、蒼朮、杜仲、黃柏、當歸、石斛、狗脊、木瓜、秦艽、木通,水煎服。腳底部位屬於腎臟,可能出現熱、癢、痛、腫脹或麻木,這些都是腎虛造成的。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視病情輕重調整用量。
另有一種情況,腳底像被箭射中一樣,疼痛不定時發作,這是由腎臟的風毒引起,需清泄腎臟才能痊癒。這種病症多屬虛弱勞損,不可使用猛烈藥物,適合服用大聖散,成分有人參、川芎、當歸、黃耆、麥冬、炙甘草、茯苓、木香,再加入一錢木瓜粉,用酒調和服用。外部療法則是用草烏、花椒、白芷煎煮的湯水洗腳。
4. 腳氣轉筋(附)
腳氣者,腳下腫痛,即痹症之類也。因其痛在腳,故以腳氣名之。其腫者,名濕腳氣;不腫者,名乾腳氣。濕腳氣,水氣勝也。檳榔散主之。乾腳氣,風氣勝也。四物湯加牛膝、木瓜主之。用麻黃三兩,去根留節,炒黃,姜蠶二兩,炒為末,乳香、沒藥各五錢,丁香一錢,各研末和勻,每服一兩,好酒調下,取醉,汗至腳為度,汗乾即愈。後用五枝湯洗,桃、柳、梅、槐、桑,取嫩枝煎湯,先飲好酒三杯,洗腳止痛為妙。
有於睡中,或於伸欠,而筋轉於足大指上,至腰腿結痛者,用松節二兩,銼如米粒,乳香一錢,以瓦器內慢火炒焦為末,每用一二錢,熱木瓜酒調下。凡是筋病皆妙,不獨腳轉筋也。如無松節,茯神木亦可。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腳氣轉筋的問題,也就是腳部出現腫脹疼痛,這屬於痹症的一種。因為疼痛主要出現在腳部,所以被稱為腳氣。如果伴有腫脹,則被稱為濕腳氣;若無腫脹,則被稱為乾腳氣。濕腳氣是因水氣過盛所致,可用檳榔散治療。乾腳氣是因風氣過盛所致,可用四物湯加牛膝、木瓜來治療。治療方式為使用三兩的麻黃,去掉根部只留下節部,炒黃後,與兩兩的姜蠶一起磨成粉末,再加入五錢的乳香、沒藥,以及一錢的丁香,各自研磨成粉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兩,用好酒調合吞服,讓患者喝到醉,直到汗流至腳部,汗乾後病情就能得到改善。
之後可以用五枝湯來清洗,選用桃樹、柳樹、梅樹、槐樹、桑樹的嫩枝煎湯,先飲三杯好酒,再用此湯洗腳,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另外,如果在睡覺時或打哈欠伸懶腰時,腳的大拇指突然抽筋,導致腰部和腿部劇烈疼痛,可以用二兩的松節,切成像米粒大小,與一錢的乳香一同在瓦器內用慢火炒焦,磨成粉末,每次使用一二錢,用熱木瓜酒調和吞服。這種方法對所有筋骨病都很有效,不僅限於腳部抽筋。如果找不到松節,茯神木也可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