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能醫》~
1. 卷之七
2. 病因賦下
3. 腰痛腎虛而或閃挫(五種)
腰者,腎之府,一身之大關節也。如或房勞過度則腎虛,舉動閃挫則氣逆,負重損傷則血凝,酒食下注則濕熱,睡臥濕處則寒濕,此皆謂腰痛之因也。審其病因,症亦有異。腎虛者,其痛悠悠不已,脈弦而大也。閃挫者,俯仰艱難,脈沉弦而實也。血凝者,痛如錐刺,日輕夜重也。
濕熱者,小便而黃,大便溏,脈沉弦而細數也。寒濕者,凡遇天陰及久坐而作痛者,是也。腎虛用青娥丸,加當歸、熟地、枸杞、牛膝、茴香、知母、續斷、獨活。閃挫用茴香、木香、川芎、獨活、官桂、砂仁、枳殼、杜仲、破故紙。血凝用歸尾、桃仁、紅花、沒藥、乳香、肉桂、延胡、獨活。
濕熱用茯苓、白朮、陳皮、防己、知母、黃柏、防風、秦艽、羌活、獨活。寒濕用川芎、當歸、桂枝、附子、杜仲、牛膝、白芷、蒼朮、獨活。因風寒濕氣,流注經絡而作痛者,二陳湯加麻黃、蒼朮、川芎、白芷、羌活、獨活之類。因醉飽入房;而酒食之積乘虛流入腎經,致腰痛而不便俯仰,四物合二陳湯,加麥芽、神麯、杜仲、黃柏、官桂、砂仁、葛花、枳殼之類。
白話文:
腰部是腎臟所在的地方,也是人體的重要關節。如果性生活過度,會導致腎虛;動作不慎扭傷,氣會逆亂;承載重物導致損傷,血液會凝滯;過量飲酒和食物向下積聚,會產生濕熱;在潮濕的地方睡覺,會招來寒濕,這些都是導致腰痛的原因。根據不同的病因,病狀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是腎虛導致的腰痛,這種痛感會持續不斷,且脈搏會呈現出弦且大的特徵。如果是因為動作不慎扭傷導致的腰痛,彎腰起身都會非常困難,脈象會呈現出沉、弦且實的特徵。如果是血液凝滯導致的腰痛,痛感就像被針刺一樣,白天輕晚上重。
如果是濕熱導致的腰痛,小便顏色會偏黃,大便會不成形,脈象會呈現出沉、弦且細數的特徵。如果是寒濕導致的腰痛,通常在天氣陰沉或者久坐後就會開始痛。治療腎虛導致的腰痛,可以使用青娥丸,再加入當歸、熟地、枸杞、牛膝、茴香、知母、續斷、獨活。治療動作不慎扭傷導致的腰痛,可以使用茴香、木香、川芎、獨活、官桂、砂仁、枳殼、杜仲、破故紙。治療血液凝滯導致的腰痛,可以使用歸尾、桃仁、紅花、沒藥、乳香、肉桂、延胡、獨活。
治療濕熱導致的腰痛,可以使用茯苓、白朮、陳皮、防己、知母、黃柏、防風、秦艽、羌活、獨活。治療寒濕導致的腰痛,可以使用川芎、當歸、桂枝、附子、杜仲、牛膝、白芷、蒼朮、獨活。如果是因為風、寒、濕氣流入經絡導致的腰痛,可以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再加入麻黃、蒼朮、川芎、白芷、羌活、獨活等。如果是因為醉酒或飯後立即進行性生活,導致酒食的積累乘虛進入腎經,導致腰痛,不便彎腰起身,可以在四物湯和二陳湯的基礎上,再加入麥芽、神麯、杜仲、黃柏、官桂、砂仁、葛花、枳殼等。
4. 腎著(附)
腎著為病,是因經虛受濕得之,其體重腰冷,如坐水中,飲食如故,自利不渴,腰重如帶五千錢。治宜流濕,兼用溫暖之藥,則陽氣充足,自能運動而愈矣。
白話文:
當腎臟受到疾病影響,通常是因為經絡虛弱時受到濕氣侵襲所致。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腰部冰冷,就像坐在水裡一樣。但他們的飲食習慣並未改變,雖然有腹瀉但不會感到口渴,腰部的沉重感就像是帶著五千錢那樣的重量。治療上應當採用排除濕氣的方法,同時配合使用溫補的藥物,這樣可以使體內的陽氣充盈,自然就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康復的效果。
5. 腹痛寒氣而或食停(八種)
中脘痛,屬太陰(脾);臍腹痛,屬少陰(腎);小腹痛,屬厥陰(肝)。綿綿痛而無增減者,寒也。時作時止者,熱也。痛甚欲大便,便後痛減者,食積也。痛有常處,而不移動者,死血也。痛時小便不利,得辛熱湯而痛暫止者,痰也。痛而腹中有塊起,急以手按,便不見,噁心清水出者,蟲也。
或先食熱物,後食寒物,而作痛者,冷熱不調也。又有真腹痛,痛時臍上青筋上貫於心者,死。人中黑色者,死。治以平胃散,寒加乾薑、附子、肉桂、吳茱萸之類;熱加白芍、黃柏;痛甚加炒乾姜從之;食積加檳榔、枳實、神麯、麥芽、山楂、萊菔子之類,以消之。甚者,加大黃、肉桂以下之。
死血,加歸尾、桃仁、靈脂、沒藥、延胡索之類,以活之。甚者,加大黃、桃仁、肉桂,以下之。濕痰,加南星、半夏、香附、茯苓、枳殼、木通之類。蟲痛,加檳榔、使君子肉。冷熱不調,加芍藥、桂枝、大黃。凡腹滿痛,連於脅膈,手足冷,脈伏匿者,多是痰飲填塞至陰,抑遏肝膽之氣,宜用燒鹽三合,溫湯三升,調服探吐。
白話文:
[腹部疼痛因寒氣或食物滯留(八種情況)]
如果是胃部中央的疼痛,這通常是因為脾臟(屬於太陰經)出了問題;如果是肚臍周圍的疼痛,則可能與腎臟(屬於少陰經)有關;小腹疼痛,通常和肝臟(屬於厥陰經)相關。如果疼痛持續且沒有增減,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寒氣。若疼痛時好時發,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熱氣。如果疼痛劇烈且想要排大便,排便後疼痛減輕,這可能是因為食物積累在腸胃中。如果疼痛部位固定不變,這可能是因為血液凝固。如果疼痛時伴隨小便困難,喝下辛辣熱湯後疼痛暫時緩解,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痰。如果疼痛時腹部出現硬塊,用手按壓後硬塊消失,並伴有噁心和反酸水,這可能是因為寄生蟲。
有些情況下,先吃熱的食物,再吃冷的食物,然後出現疼痛,這可能是因為冷熱調節失衡。另外,如果腹部疼痛非常嚴重,甚至肚臍上方的血管顯著突出,連接到心臟,或者人中的顏色變為黑色,這可能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可能導致死亡。治療方面,可使用平胃散,如果寒氣較重,可以加入乾薑、附子、肉桂、吳茱萸等藥物;如果熱氣較重,可以加入白芍、黃柏;如果疼痛非常嚴重,可以加入炒乾薑;如果是由於食物積累,可以加入檳榔、枳實、神麯、麥芽、山楂、萊菔子等藥物來幫助消化。如果情況非常嚴重,可以加入大黃、肉桂等藥物來幫助排泄。
如果是由於血液凝固,可以加入歸尾、桃仁、靈脂、沒藥、延胡索等藥物來活血化瘀。如果情況非常嚴重,可以加入大黃、桃仁、肉桂等藥物來幫助排泄。如果是由於濕痰,可以加入南星、半夏、香附、茯苓、枳殼、木通等藥物。如果是由於寄生蟲,可以加入檳榔、使君子肉等藥物。如果是由於冷熱調節失衡,可以加入芍藥、桂枝、大黃等藥物。
如果腹部飽脹且疼痛,且疼痛連接到脅膈部位,同時伴有手腳冰冷,脈搏隱藏,這可能是因為痰飲阻塞了身體的陰部,抑制了肝膽的正常運行,可以使用三合燒鹽,加上三升溫水,調和後服用以引發嘔吐。]
6. 腹中水鳴(附)
丹溪曰:腹中水鳴,乃火擊動其水也。蓋水欲下,火欲上,相觸而然,二陳湯加芩、連、梔子。亦有臟寒而水聲汩汩者,宜分三陰部分而治。中脘太陰,當臍少陰,小腹厥陰,各從其宜,溫之。又有脅下有水氣,土弱不能制水,故腹中雷鳴下利,謂之協熱利者。又有腸胃空虛而鳴者,宜參朮之類補之。
《經》云:脾胃虛,則腸鳴腹滿。又云: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肚子裡的水聲轟鳴,這是因為身體內的火氣擾動了水液所致。基本上,水的性質是向下的,火的性質是向上的,兩者相碰就產生了這種聲音。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二陳湯,再加入黃芩、黃連和梔子來調理。
然而,也有因臟腑寒冷導致肚中水聲汩汩的情況,這時應該根據三陰(太陰、少陰、厥陰)的部位不同來分別治療。如果在中脘(位於腹部正中線)部位,代表的是太陰,若在肚臍周圍,則是少陰,若在小腹,則屬於厥陰。針對這些不同的情況,我們應選擇適當的溫熱療法。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脅下有水氣,因為脾土功能弱,無法控制水濕,因此會出現像雷鳴般的腹鳴和下痢,這被稱作協熱利。再有一種情況是腸胃空虛而發出的鳴響,這時應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來補充腸胃的營養。
根據古籍記載:如果脾胃虛弱,就會有腸鳴和腹滿的症狀。又說:如果中氣不足,腸子也會因缺乏能量而發出痛苦的鳴叫聲。